
萧红的寂寞深几许
文/勤聆
生活中,我见过寂寞的人,也经历过寂寞的事。在人生的长河中,寂寞不过如昙花一现,不过如白驹过隙。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就像璀璨的烟火一样。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寂寞如影随形,也可以将寂寞舞成春花秋月,夏凉冬雪。萧红的寂寞深几许,我觉得用脚步无法丈量,因为萧红至死都没有走出寂寞的阴影。
萧红,在世上仅仅活了三十年零几个月,寂寞却忠诚地守护着她,就像她的影子一样不离不弃。萧红的寂寞,可能从她一落地就开始了吧?如果是现在,传统的端午节,又是六一儿童节,孩子在这一天出生,父母该是多么欣喜啊!可是在那时,萧红出生的这一天却被说成是不祥的。随着母亲的早逝,父亲的再娶,老主人的离去,她这样的小主也因事被开除了族籍,要不是好心的婶婶偷偷将她放了,她也许早被勒死埋掉了。那样她可能在世上少寂寞几年,但是中国就没有这样一位用十年的时间,留下上百万字的著名作家了。
在旧中国, 萧红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生下来家里就有房屋若干间,良田若干亩,长工若干个.....可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只有祖父视她如珍宝,教她学习,逗她玩耍。陪伴她的除了祖父,就是后园里的大倭瓜,小黄瓜,蚂蚱,蝴蝶......还有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等等一些负能量的人物充斥着她的生活。当祖父死了,那个家也没有值得她留恋的地方,她就像《何以笙箫默》里那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人花开,一个人花落,自始至终无人问。从那以后她的“天空是黑暗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萧红的寂寞到底深几许,我想无人能够体会。
萧红的几段婚姻,都是以喜剧的形式开场,以悲剧的形式落幕。第一段婚姻,是在自己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时把自己嫁给上学期间父亲为她包办的婚姻。丈夫汪恩甲在她即将临盆,以回家取钱为由而音信全无,把身怀六甲、负债累累的萧红扔在旅馆里,让萧红独自品尝着那份寂寞。旅馆的老板欲把她卖给妓院以偿还他们欠下的巨额食宿费,萧红的一封求救信,引来了一见如故、心灵上的知音——肖军。当时萧红在肖军眼里:“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全世界上最美丽的人......”这样两个相见恨晚的人,原以为萧红的寂寞能被爱神眷顾,能被曙光穿透,可是阴翳始终笼罩着她。他俩仅仅一起走了六年,肖军这样评价萧红:“她单纯,倔强,有才能......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红评价肖军:“做他的妻子太苦了!我忍受的屈辱太久了......”当萧红遇到端木蕻良时,萧红说:“跟肖军在一起总处在弱势地位,而在端木蕻良面前则找到了尊严。”萧红又带着美好的希冀,又带着上一任丈夫留在肚里的孩子飞蛾扑火般嫁给了当时以为能给她带来幸福,能摆脱寂寞的最适合的人选。可是,那份恩爱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寂寞又卷土重来。萧红又开始抱怨,发牢骚,倾诉自己内心苦闷寂寞的心情。
为了找到三十年代洛神寂寞的根源,我顶着炎炎烈日,迎着如火的骄阳,千里迢迢去萧红的故居,去寻找“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去寻找寂寞“就像被浸在毒汁里那么黑暗,浸得久了......会被淹没的”蛛丝马迹。我乘火车,倒汽车,辗转来到萧红的故居。萧红的故居是寂寞的,门里门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天地,门外的广场上,人如潮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门里,冷冷清清,零星的几个游客让偌大的院子显得空旷而又寂寥。在那座汉白玉大理石的萧红雕像前,我久久地凝视。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穿着白色衣裙,梳着碎刘海,扎着马尾辫,眉清目秀,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与秀丽的小女孩,她左手握书卷,右手背托着下颚,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我从萧红的眉宇间、深邃的目光里读出她的倔强。我沿着萧红走过的小径,从故居,纪念馆,到墙上的字里行间,找到萧红寂寞的真相——生性倔强。倔强的人,无论是命运,还是运气都是被打折扣的。而生性倔强,寂寞与孤独是会伴随终生的。当我看到小团圆媳妇洗澡(驱邪)的缸,房顶上长蘑菇的粉坊,冯歪嘴住过的零下七八度的磨坊......莫名的,一种叫做寂寞的情愫从心头一点点氤氲开来。萧红,在负能量的环境里浸泡得太久了!与其说是寂寞爱上了萧红,倒不如说是萧红的性格、成长的环境让寂寞像一张网,把她长久地围困。
萧红生时是寂寞的,死时也是寂寞的。萧红死的当晚就火化了,死时身边没有一个送葬的人,没有花圈,没有挽联......在书上我看到这一段,我真的心疼了,我祈求宽厚仁慈的地母,让她好好善待命运多舛,一波三折、寂寞一生的萧红。可矛盾却说:“住在香港浅水湾的萧红是寂寞的。”我从心底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萧红的寂寞,由来已久,是她生性倔强的性格让她的寂寞如此深、如此真!
萧红的寂寞深几许,大概就像她家灰色的墙,灰色的瓦,灰色的地砖,时时压抑着,刻刻寂寞着。萧红的寂寞深几许,大概就像她家院子里的大倭瓜,小黄瓜一样,年年种着,岁岁寂寞着。萧红的寂寞深几许,大概就像她依傍的呼兰河,世世流淌着,代代寂寞着......
作者简介:
秦凤芹,笔名:勤聆,懂你,鸡西市诗人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左手持剪,右手持笔。有诗歌收入 《一泓清水自东来》一书,有散文《悦纳更年期》获全国征文三等奖。 有散文刊发《龙煤风采》《北方时报》等报刊。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