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边那道山梁
文/张红波
天若不是很晴朗,是看不见那道山梁的。
那道山梁就是西北遥远的天空,从这里看,有白云在身边偎着。晓山的家乡,就在那道山梁后面。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虽不大,却很美。山上是密密的人工林,山下河谷和缓坡上是田地。黄的菜花,绿的麦苗,在齐整排列的麦田里交相辉映。倚着山,是细流的小河。河水清明透亮,和在田间劳作的姑娘们的歌喉一样……每说到家乡,晓山就会这样描绘。我们还没得机会去晓山的家乡,每一次的描绘总会让我们兴致高涨,遐想万千。
“晓山!有机会要带我们去你家。”每次听完晓山的描绘,总有人提这个建议。
“一定一定。”晓山也总是很爽快地答应。
同宿舍兄弟八人,晓山是老大。他身体强健,为人正直,热情质朴。在他身上,他所说他们家乡人的淳朴热情、勤劳智慧是很容易能看得到的。一起生活,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说家乡人虽不是很富足,但生活得很快乐,而且相处得十分融洽。在家里,他是最小的孩子,父母兄姐都很爱他,在村上,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他这村上唯一的大学生。晓山从来没有烦恼,在他眼里,世界处处开满鲜花。他很健谈,但关于自己,他却谈的很少。最多的,也只是谈谈自己的家乡,说那道山梁。远离家乡的学子总爱回忆家乡,我们每次对家乡的回忆,常常就这样在晓山的描绘中结束。
与晓山一起生活的三年,日子过的很充实。然而世间美好的东西总是来得急急,去的匆匆。这三年,一转眼就过去了。
那个残秋最终还是来到了我们中间。那是我们在大学时期的最后那个秋天,鸿雁还未南归,秋叶也还没开始凋落。开学第一周,不见晓山返校;第二周,还是不见他姗姗来迟。已是开学第三周了,还没有他的音信。兄弟们心如火焚,焦虑难奈。那个周末,我和大兵带着兄弟们的嘱托,踏上了西去的长途,去打听晓山的下落。但是,我们始终没能找到晓山经常给我们描绘的那个美丽的山村,当车子翻过天边最远的那道山梁时,眼前的一切将我们的心绪完全甩入了无限的荒凉之中。这里光秃秃的山梁一道连着一道,山坡上几乎没有什么树,只是一撮一撮的已被秋风吹黄了叶的野草生在乱石间。人家也没有几户,房屋似鸡笼,七零八落地撒落在山坡和沟底。麦田似一块块极不规则的破布搭在破上,稀稀落落的麦子还未割,无精打采地垂着穗头。
这是晓山的家乡吗?
我们不愿相信给我们指路的那位老人告诉我的事实。当我们急切地再次问起晓山时,老人没有说话,是是抬手指了指前面的一所农舍。
打开篱笆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我们说明了来意,她脸上惊诧的神色中突然间布上了浓浓的阴影。半晌,她才请我们进了屋,屋里除了土炕土墙和立在墙角的几把农具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她说她是晓山的嫂嫂。
“那么晓山呢?”
她只是低着头,没有作声。
“嫂嫂,快告诉我们,晓山他在哪儿,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突然,我似乎从这个不寻常的气氛中意识到什么,一种莫名的惊恐不由从我心头升腾。
她缓缓抬起头,憋着满眼的泪光抽泣着说:“他死了,已有一个月了……”
这句话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我们头顶猛然炸响,轰得日月停转,星斗不移。空气屏固,万物止息。刹那间,世界沉浸在了一种浓浓的死寂当中。一切似乎已经消失无痕,只有我们心脏跳动时震颤出强烈的悲痛,将胸腔熔成了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
秋风卷着满地的枯黄呼啸过每一道山梁,它,也在为这年轻的生命哀号。怀着那颗好似在浓硫酸里泡过的心,我们在满目悲痛中离开了晓山的家。在村口,我们又遇到了给我们指路的那位老人。老人告诉我们,晓山是个好孩子,可是个苦命人。他从小没有爹娘,是兄嫂将他养大,供他念书,为供他上学,哥哥长年打工在外。假期,晓山要帮嫂嫂干农活,还要想办法挣钱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今年,有一伙外地人来这山里要开采什么矿石,晓山就去做工,谁知矿洞踏了,他就再也没上来……讲到这里,老人已是泪流满面。
回去途中,一路无语。我们只把晓山的死讯带回了学校。关于山梁那边的一切,便把它深深埋在了心底。我们没有理由破坏晓山遗留下的那份完美,是有将它好好珍藏,直到永久。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毕业已在眼前,每当我独处时,总爱眺望遥远的西北天边,那儿最远的地方有一道山梁,上面有云彩漂浮。云彩下面,是满山密密的人工林,黄绿交辉的菜地和麦田,还有田间善歌的姑娘,村旁蜿蜒的小河……不仅仅是这些,还应该有晓山对家乡的所有憧憬和祝福……
噢!天边那道山梁!
作者简介:
张红波,笔名:梦歌,湖北人士。中共党员、退役军人、专职编剧、大专学历。1985年1月22日出生,80后军旅作家,铁血读书网,17K小说网VTP签约作家,十堰市作协会员。其作品文笔热血澎湃,文风犀利沉稳,名气直线上升,被众多读者誉为“铁血少帅”。14岁开始文学创作,17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弃笔从戎,多次即兴演讲名列前茅,多次参加节目彩排编导职务,获得营嘉奖和优秀士兵荣誉称号。曾荣获话剧《畅想2005》优秀节目创作奖。曾在山东菏泽新闻学院,河北当代文学院,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班等院校进修。曾在《电子报》、《家电维修杂志》、《前卫报》、《虎门报》、《丹江口通讯》、《新课程报》、《沧浪杂志》、《现代文学杂志》、《永宁潮杂志》等网站发表百万字作品。曾任职过报道员,编辑。曾在山东省东明市实验中学,十堰市郧阳师专高等院校举办文学讲座,成功突破数次,立志做多产作家,高产编剧;曾担任网剧《小丑大咖》、快手视频、闽南创三笑喜剧编剧,创作的多部另类段子剧,微电影被开拍上映。创作的网大电影剧本《北漂诱惑》、《都是爱情惹的祸》成功出售,院线电影剧本《捡到50万美金》、《杀人游戏》成功出售,均在拍摄中。2011年6月成立《梦歌文化工作室》。出版校园青春力作《谁的眼泪在飞》。出版抗日力作《血狼团》。正在创作军事特警小说《霹雳女特警》。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十五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