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 后 抒 感
苟平刚(甘肃)

尘陌中的流年, 在亘古不变的风雨中,来来去去轮回穿梭,从未因人世间的大悲大喜、大善大恶、真真假假、亦梦亦幻而停歇、逗留,也不会唏嘘感叹,仍然,一如既往地向着自己的轨迹行进在时光的路上,无形无色、无声无息……
蝼蚁般的众生们,奔波在这个多情、薄凉的人世间,饱受着风霜之苦、承受着生之艰辛、亲历着生老病死、分别之痛,所幸一些事一些人终将随风飘远。
生命虽然卑微如草,也极尽张扬、蓬勃,冥冥中便多了一些思索和感悟。不信,回头看看过去亦或冬的尽头,生命蠢蠢欲动,发芽跳跃。它们在我热恋的黄土地中、溪流里、天空中、枝头间、空气中,多么美好啊!
春去秋来,夏雨冬藏。每一次枯黄衰败,不是下一个轮回嬗变吗;每一次沉沦,不是为了下一次的遇见而激情飞扬吗;每一次的跳跃,不正是积蓄力量而惊艳世界吗?
当我们乘着这列没有归途的绿皮火车,行驶在未知的世界上,披星戴月、迎来送往,偶遇刹那的心动,历尽沧桑、困顿或喜不自胜、手舞蹈之、或大惊失色五雷轰顶、亦或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一切都源于内心深处的不与人言的幻想和索求,纵观古今上至圣贤,下至乡村野夫,莫不是沉溺其中,无法超然于世外。

窗外,寒意越来越浓,呼啸而过的风,刀子般的割着时光的肌肤,却对于一抹暖阳却无计可施,曾经火爆炙热的它,像一个老人似的笑呵呵的普照着世间万物,以及一切有灵性的生命。
奔波于似水流年中,人类正在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的浩劫,浑浑噩噩中狼烟四起,反反复复,考验着是人们的智慧和毅力。一天的终结和启始,在人们焦虑困惑的目光中;在白衣天使们的奋力抗争中,在无数个逆行的身影中,在出不去的家门之间,已长达三年之久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迎难而上、以身试险,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场人间大疫,像一面哈哈镜,洞察了人性的弱点、冷漠自私以及丑陋,凸现了他们无畏无惧、默默奉献的赤子之心,讴歌了炎黄子孙愈挫愈勇的大无畏之精神,弘扬了华夏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必胜信心。幸生于此,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每每大灾大难之年,总会有一些人为民族大义而两肋插刀,慷慨赴难。忘不了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暗无天日的年月里,无数个革命先烈、前辈们九死一生,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当家做主;忘不了九八洪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他们身先士卒,在滔滔洪水中瓦砾废墟中挺起了生命的脊梁,捍卫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幸福的家园;又怎能忘记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举一国之力,力挽狂澜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有余香的年夜饭,放弃了温馨的天伦之乐,放下了嗷嗷待哺的孩子,放下了风烛残年的父母双亲。他们、她们身穿白甲,手执利剑再向虎山行,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夺生命,谱写着泣鬼神惊天地的英雄史歌……
苍白的日子里,疫情的硝烟还未散尽,穷途末路的爪牙们正伺机窥探着我们的躯体和肌肤,做着最后的挣扎,妄图摧毁我们静好的日子和幸福,殊不知一切都是徒劳,它们必将在白衣天使们的火眼金睛中无处遁形。磨难与机会并从,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无论以后的日子如何艰难,而我们应该摈弃陋习、惰性、隐忍,积极向上,面对上天赐予我们的磨难亦或灾祸。
走走停停中,一场大疫逼迫着我们一夜之间长大,正如历史学家许倬云所说:“时代的变化如此急迫,急迫地压在我们的心灵上”。的确如此,一切挑战逼迫而来,躺平不是办法,唯有自救、自渡才是王道。
管控的那些日子里,出门晒太阳、遛弯、走亲访友都变成了一种奢侈,我们的人生也被诸多的焦虑、恐慌所笼罩,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平日里,我们粗浅的认知追逐着名利金钱的举动,在此刻竟然会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越是困顿、逆境,越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去照亮那些黯淡无光的岁月。

后疫情时代,胜利的曙光已冉冉升起,往后余生,我们不妨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静下心来,读一些圣贤书,领略、感悟大师笔下的美好,放下太多的欲望和索求,唯有、“,我们才能在这个静默的午后、在这个悠长的冬季,沐浴着冬日暖阳,欣赏着北国风光,独享着属于自己的匆忙与从容、骨感与丰满,感念着人间无恙,期待着生命的颜色在起起落落的篇章里,呈现给我们的七彩缤纷或萧瑟、衰败,又或肃穆空旷,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辜负围堵着冬日的那一抹生命的暖色……

作者简介:苟平刚,甘肃省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小酷爱文学,虽然碌碌无为,依然在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期刊发表百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在从事林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