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词文学社(在线作家风采)
刘兴祥





十八军进藏昌都战役(第四集)
作者/刘兴祥(重庆)
车队翻越高耸云端,云雾笼罩,大雪覆盖的卡基拉山后,进入西藏昌都镇地界。昌都镇离老部队邦达机场不远,为了提高大家的情绪,排长给大家讲十八军昌都战役的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部队一支部队,在西北军区骑兵部队的配合下。于西康昌都地区(今属西藏自治区)对反动的西藏地方武装进行进攻作战。西藏当局为维护农奴制度,拒绝和平解放西藏。将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约十个代本(相当于团)部署于昌都地区,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为消灭藏军主力,扫除进军西藏的障碍。西南军区以第18军6个团的兵力,发起昌都战役。在与西藏当局和平谈判毫无进展时,为了排除阻力,以战求和,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维护祖国统一,解放西藏人民,人民解放军被迫举行昌都战役。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中央、毛泽东和西南局、西南军区都极为重视。当时中央十分担心的是粮食问题。1950年2月26日,西南局、西南军区要求推迟进军时间。向中央军委报告:“十八兵团进驻雅安之两个团,因蓉雅(成都至雅安)交通受阻,食粮不足。只要粮食有保障,其它任何困难都有信心克服!”毛泽东8月23日同意西南军区关于昌都战役实施计划。由甘孜向昌都进军,粮食全靠部队携带及牦牛载运,甘孜是否已有这样多的粮食,部队及牦牛是否有这样大的运输力。8月26日康藏公路通车甘孜,司令部准备的物资已开始车运甘孜。十八军制定的昌都战役方案也于9月22日被西南军区批准。
但张国华仍不下达具体执行的命令,因他在考虑如何携带和向昌都运输粮食。直至他与其它几位领导同志在甘孜访问土司头人并取得他们出动大批牦牛投入运输的承诺后才下命令。
足以证明各级领导对粮食的重视,和粮食对作战的关系,以及后勤工作,包括藏胞支持的重要性。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的序幕拉开后,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的北线右路部队(一五四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等),在高原上纵横三个省区(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约1500华里,穿过横断山脉,两渡金沙江和澜沧江及许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类乌齐等地打了几仗。

因连续行进,许多战马先亡。不少骑兵变成步兵,终于在军、师要求的时间内,赶在藏军西撤之前,到达昌都以西称为“五路口”的恩达。艰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围的任务。然后从西往东堵击,由昌都撤出的藏军。配合主攻部队,将昌都地区的藏军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
迂回部队渡江后,南北两线的几路攻击部队,分别在几个渡口陆续渡过金沙江。迂回部队和跟进的北线左路主攻部队,渡江时未遇藏军抵抗,北线左路和南线攻击部队,在德格岗托和巴安(现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两个点渡江时遇阻强攻。虽我伤亡较大,但都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后,北线左路主攻部队在小乌拉等地遇到藏军较强的抵抗。藏军在我强大攻势下,被歼灭或弃阵溃逃。
为了不给藏军喘息机会,各部队忍受着空气稀薄、饥寒、劳累等痛苦。日夜兼程,连续作战,连战皆捷。岗托方向的北线左路攻击部队在追击中,将同普之足雍将大股藏军歼灭。南线之五十三师一五七团,歼藏军近一个甲本(相当小连)。在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攻势和政策感召下,藏军第九代本主官格桑旺堆于10月11日率部起义,宁静(现芒康)和平解放。云南之一二六团,消灭和驱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军,占领盐井等地区。一五七团和一二六团随后向西发展,并分别执行拦截藏军之任务。昌都藏军无力抵抗,弃城西撤。北线主攻部队一五六团随之进城(左路部队和一五五团相继跟进),并消灭没有撤走的藏军200余人,昌都从而解放。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率残部西撤至拉贡附近,当听说解放军已堵住去路后,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与解放军联系后,令藏军2700余人全部放下武器,1950年10月24日,战役全部结束。
昌都战役历经19天,先后打了20多仗,共歼灭藏军5700余人。计有5个代本全部,3个代本大部。1个代本起义。共俘代本以上高级官员20余名。俘获在藏军中服务的英国人福特、柏尔及印度人2名。可以说,在昌都战役中,藏军主力已被消灭。
昌都战役不是为战而战,也不是只为消灭藏军和解放昌都而战,仍是为和谈而战,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昌都战役情况传播到西藏各地后。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一片混乱,发生分化,摄政达扎不体面地下台。
达赖提前亲政,达赖亲政后,即于1951年2月派出西藏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和地方的全权代表5人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最终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
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深感和平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信心

(第五集)
神秘的邦达老部队的向往
作者/刘兴祥(重庆)
昌都镇是西藏的三大城市之一,比起内地虽不算繁华,但他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自清朝末年改土归流置昌都府以来,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以昌都镇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新兵在昌都兵站驻下,邦达老部队已派人来迎接。第二天一早,车队从昌都兵站出发,中午经过酉西山,在酉西兵站吃午饭。解放军第75医院酉西医疗所在这里。医疗所地处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之中。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到处是又流淌的温泉。温泉的水温很高,能煮熟鸡蛋。酉西医疗所担负着附近边防部队,国防施工部队繁重的医疗任务。漂亮的年轻女护土成群,是一个理想的疗养医疗之地。
车队在盘山森林公路中蜿蜒而上。翻过酉西山,是一望无垠的邦达大草原。蜿蜒的河流从草原流过,将草甸一分为二,犹如一条长龙,来至天边流向远方。
邦达草原非常阔长,东西有五百里直径。草原两边是延绵的光秃山峰。山顶终年积雪,雪线下一条一条冰川,参差不齐地向下延伸。浅浅的灰黄色的牧草,如一张巨毯铺盖满在大地上。一群群牦牛、羊群、马群在草原上缓缓地移动着。好似移动的的云彩;河滩上稀疏的藏式土平房和帐篷,冒出袅袅炊烟。远方传来隐隐约约炮声和机器轰鸣声。
邦达机场工地附近,排列着星罗棋布用牛毛毡搭起的简易营房。这就是我们盼望已久的老部队所在地,工程兵建筑第三零五团、代号是7783部队,修建国防机场的主力部队。部队以连为单位一个土围墙四合院。邦达国防机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邦达机场修建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机场海拔4500米的高度,飞机一起飞就要拉上万米高空。几分钟飞到中印边界,居高临下对印度有极大的牵制作用!被称为:“西南边陲的空中堡垒” 。305团组建于1966年,与他同时组建的有304、305、306三个工程兵团。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辖,准备奔赴抗美援越战场。后来情况有变,只有304团开进了越南,306团被调到云南,305调进了西藏。305团在西藏共修建了贡嘎机场、日喀则机场和邦达机场三个机场。这支部队后来由总参移交给成都军区管辖。
连续十多天的艰苦行军,新战士们终于到达了邦达,来到老部队的怀抱。

(第六集)
雪域高原点兵,接受组织安排
作者/刘兴祥(重庆)
茫茫荒凉的邦达草原,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一片沸腾,打破了冬日以来的长久的宁静。红日当空,万里无云,寒风凛冽,雪光反照。在齐膝的雪地里,被清除雪堆在公路两旁,工程兵建筑第三0五团的老战士们,列队欢迎新同志的到来!
新兵们被带到在一个宽阔的草坪下了车。按连队的编制速地集合。接兵干部曾参谋在队前指挥:“全体立正”!“唰”的一声全营新兵站得标标直直,他转身跑步向主席台的首长们,做了一个立定姿式,面向首长:“报告团长,工程兵建筑第305团,新兵独立三营,应到人数1000名,实到980名,余20名因途中身体不适住院,整队完毕,请指示!”首长应声道:“请稍息!”
主席台上一位身材魁梧,一脸威严的中年军官。他就是在新兵营中传说的雷团长,因外貌与座山雕相似,暗地里大家习惯地叫他号“雷三爷”。别看他外貌威严,对战士们却是十分地爱护,曾被评为全国八个“爱兵模范”之一呢!
曾参谋转身向部队下口令:“稍息!” 接着大会组持人发言:“下面请雷团长讲话”!队列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雷团长发出宏亮的声音:“新兵同志们,你们好!”“首长好!”你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雷团长说:”你们响应祖国的召喚,背井离乡,离开父母,来到祖国的西南边陲。献身国防建设,你们是好样的!参加邦达机场工程建设,你们要作好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精神。不计名利,接受部队的挑选,为国防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接着团里戴政委及团首长都陆续地讲了话。
团参谋长开始宣读分兵名单,被点到名的新兵一队一队地被老兵们接到草坪的另一侧空地上。旁边的老兵在议论纷纷:“这批兵遭了劣,分到了建筑连队,推架架车的命运”,“这批兵还可以!,还能学到一些技术!”,“这批兵,工作还比较清闲!”
听到这些议论,我的心中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刘兴祥”!听到首长点我的名字,立即应声“到!”走出队列。接着我们四班的同志们跟着点了名。
此时我有些懵了,原听说我去运输车开车。直觉告诉我,当驾驶员的希望已破裂,事情可能发生了变数。领导不可能将全班的人都去开车,一定是在哪里出了问题。当时心中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脑子一片空白。
在我的名字后面,一共点了90多名新同志。我们被带到大约五百米远的油毛毡土墙一个四合院,大家放下背包原地坐下。
这又是第二次分兵,前面的人已分成四块,陆续地被接走。院坝里剩下我们七个人,孤零零地,不知所措地在哪里发楞。
新兵四连的孙连长,拿着七个档案袋,走进一个首长办公室。过了多大一会儿才出来,他对着我们念到:“李亚洲、詹国学”被点的三人站了起来,被一位老兵带进了院内一间平房里。
接着又念到:“刘兴祥,吴千明,魏育明”我们被老兵带进院内另一间平房里。最后一名是李正权,被老兵带进后方的一间平房里。
平房矮矮的非常简陋,室内两端用木方搭成的连铺,床下堆满了杂物,窗口处有两个文案,旁边是枪架,书架,洗脸架等摆放有序。中间一个铁火炉,铁皮烟囱笔直地伸出屋顶。熊熊的柴火,将火炉烧得通红。炉上茶壶冒着滚滚水蒸气,室内暖烘烘的。
老兵们热情地帮我们打开了背包,将羊毛毡垫铺在床上的空隙处。我靠近墙边的一个老兵,这个老兵姓姚,安徽寿县人。1971入伍,清瘦个儿,人很老实,对人热情有加。
姚老兵和我很快就熟悉了,他对说:“我们是技术营机械保养班,负责全营机械的维修保养”。我暗想:“当不成汽车驾驶员,当个修理工也好。”心中一个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班长组织开了一个班务会,全班人在一起,相互作了自我介绍:“我叫杨国兴,甘肃人69年入伍,保养班班长”;“我叫王朝明,四川合川县人,71年入伍。副班长”;“我叫侯有根,四川邛崃县人,71年入伍”;“我叫邓友明四川三台县人,71年入伍”;“我叫姚尚友,安徽寿县人,71年入伍”。我们三个新同态分别作了介绍,我们都是开县温泉区的人。
营部组织新兵学习了一周,由副教导员,新兵四连孙连长组织学习。学习结束后,开始分配工作。他对大家说:“你们七个新同志,营部有三个工种,通讯员、机械保修工,炊事员。你们愿意搞什么工作,先可以提出申请,最终由组织决定。”
我们每个人都写了申请,有的申请当通讯员,有申请想当修理工。我在申请里写到:”服从组织安排,叫干啥就干啥”。
营里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自身条件,通过研究决定:李亚洲、詹国学还一位姓李的丰乐区老乡分在通讯班。我和吴千明,魏育明分在保养班。李正权分在炊事班。后来李正权在营部干了两年后,下到技一连开推土机。
没当成驾驶员,我心中一直是个谜。后来才知道是团里军务股临时改变了原来的人事安排意见。新兵四连的接兵干部全部都是技术营派出去的。新兵营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团里统一搞的一刀切。一连至四连总共十六个班,一、五、九。十三班分在建筑一营。二、六、十、十四班分在建筑二营。三、七、十一、十五班分在建筑三营。四、八、十二、十六班分在技术营。新兵五连的大部分分在团司、政、后三大机关。
全团三个建筑营主要负责机场施工,是305团的主力部队,工作非常地辛苦。特别是六号沟机场大填方工程,是战士们用圆锹十字镐挖冻土,用推土机推土,翻斗车,胶管车,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每天来回行走四五十公里。一锹一锹地干出来的。那时施工比较落后,除了少量的机械汽车作业外,大多数是用人力运土。许多新兵刚来高原,受不了缺氧环境高强度体力活。不少人因此劳累过度而住进了医院。
但为了祖国西南边防的巩固,为了人民的安危。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宁肯脱掉一层皮,也要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将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国防建设。
(第七集)
邦达机场老部队生活的适应
作者/刘兴祥(重庆)
被分散到各个连队的儿时好伙伴们终于见面了。大家在营房边草甸里各自谈论着分别这一段日子的苦衷。气候恶劣,高原反映,头昏胸闷气喘吁吁,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和谦公社来的20个老乡,大多数分在建筑营。
由于是施工部队,战士们平时穿的军装都被磨破了,有的还打着补丁。在军容风纪,内务管理上也不十分讲究。与我原来想象的军人风采相隔十万八千里。
大家在一起相互诉苦说:“我们连队长期住在洛隆山上,离大部队几百公里。在原始森林中伐木,每天孤单寂寞,生活枯燥无味,这样的兵当起有多少出息?”有的说:“我们属建筑连队,我们的工具就是架架车,圆锹十字镐,挖冻土震得虎口发裂,推士填方每天要推几十趟,行程四十多公里。高强度的劳动,连队生活不合口味,尽管每天生活标准1.38元,说起来比内地兵每天0.44元高出3倍,但是没有新鲜蔬菜,天天都是红烧猪肉罐头烧冻白菜,烧压缩干菜,吃着就想吐。
由于高原上紫外线强,一个个脸晒成糌粑壳,如果没有这套军装穿起,别人一定认为我们是地地道道的藏民呢。
大家只有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克服困难尽快适应环境,以后就会好的!离家千里老乡就是挨帮,有心里话能有个倾吐的地方,相互能有个照应。
午饭哨子响了,我去厨房里打了一大盘红烧猪肉和一盆营部自种的小白菜。这小白菜用开水煮熟不放盐沾味吃,煮菜的水当汤喝,这是高原上一道特色菜。煮菜水能补充维生素的缺乏,大家齐声称赞多久没吃过的美味佳肴!技术营部的生活比较起来还算好的,有三零五团“小中灶”之称。
下午大家去草原上玩,有人提议老乡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最好能在一起合个影。但在那里去找照相机呢?
谈宜明自告奋勇去团里电影组找71年入伍的老乡陈家俊借了一个相机个给大家合了个影。我说:“将来我们老了再拿出来看看,也是一个很值得回忆的东西!”我当时还作了一首打油诗:“春暖化霜雪,草原披绿衣。戎疆各自散,登门老友稀。合影鹰山下,风华边塞姿。晚年回首望,细品忆今夕。”
在高原上气压低,水不到80度就沸腾了,煮出的饭半生夹熟,连队用高压锅煮饭。气候寒冷氧气稀薄引不燃火,用废汽油柴油浇着柴来助燃。
水缸里冻成了冰,就用斧头砍成冰块放在锅中。烧水要经过融冰,升温,烧开三个过程,煮一顿饭得需要一些时辰。连队由于战士们胃口不好,剩饭较多。每个连队喂了不少猪,个个膘肥体壮,有的能长到四五百斤。曾记得技一连杀一条大猪还动用了吊车剖腹。
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来邦达慰问演出,为了让他们能吃上新鲜肉,团里用12筐,每筐40斤重的腊肉,来换一条500多斤重的新鲜猪肉。
当地藏胞挖虫草、采雪莲、买牛羊皮很有钱。但物资奇缺,买不到东西就采取以物换物的方法,战士们用一双解放鞋可换一个麝香,一大堆雪莲花;一斤虫草(当时虫草一分钱一根,十八元一斤)。还可换很多的东西,一斤山烟可换一个牦牛尾巴。牦牛尾巴是很珍贵装饰品。
新兵的到来,营部对机关人员作了调整,保养班长杨国信下到技一连当副排长,副班长王朝明提升为班长。侯友根提升为副班长。
我跟王班长学徒,班长很耐心,手把手地教我,在老部队技术单位有一个潜规则,新兵学徒稍不注意就会挨师傅的起子把。但王班长不是那样对待我。
保养班每天轮流派人在工地上巡逻维修机械,空闲时我喜欢坐在压路机上玩。同乡的王成华分在在建筑二营七连,每天推架子车运土填方非常地辛苦,每到要下班时,就去帮他推几车。王成华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来我处玩,想到老乡平时辛苦,想方设法也要弄些好吃的东西慰劳。
谈宜明的连队在与邦达相隔得远些,每次来邦达都要在这边耍几天。
他性格外向,爱结交朋友,有许多耍伴,还经常去昌都和地方的朋友交往,结下深厚的友谊。

(作者简介):
刘兴祥、 年轻时曾在西藏边防服过役,退伍后,就职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等单位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以古典格律诗词为主。兼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现代韵律诗歌等个人专集12部,100余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开州明珠雪宝山》《森林警察之歌》等。

《华夏诗词文学社》通告:
各位诗友:本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对平台工作人员的尊重,作为诗者,《请尊重自己与别人的每一件作品,不剽窃,不抄袭,不一稿多投,不在群里频繁改稿,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投稿作品请作者要写上(投稿)二字。本群收现代诗,格式如下:
投稿
一.题目
二.文/作者(省份)
三:空一行后
正文******
本群可以投稿也可以分享互动,做到有赞必回。但禁止一切商业链接!本社为纯文学平台,禁止发黄、赌、毒链接!禁止反党、反国家、反社会主义言论!禁止在群中相互贬损辱骂行为!望大家严格遵守群规,守护文坛这片净土,静心创作,携手并进,为打造一流文学平台,而共同努力!加油💪
《华夏诗词文学社宣》
2021年5月12日
华夏诗词文学社团队名单
总顾问: 韩春见
燕赵风云人物,著名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中国改革开放诗词终身成就奖”得主。《韩春见诗词歌赋序论集》《南湖红船赋》等作品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恩来纪念馆暨社会名流收藏,并在央视、《人民日报》等融媒体报道。其《南湖红船賦》《圆梦园赋》《云岭书画赋》《曙光赋~大钊魂》等名弛海外,声赫文坛。
特邀顾问:石生
世界著名作家.国家级编剧.当代文化名人。
特邀顾问:
国家一级作家:常跃强
特邀文学顾问:
河北一线诗人:付凤云
(特邀总监/付凤云)
山东校园作家:孟宪法
山东济南作家:赵志刚
山东著名作家:王波
陕西军旅作家:段清华
济南在线作家:姜广印
总社长:石生
社长:付凤云(总编)
常务总社长:郭申虎(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总监:王炳华
微小说散文:审稿总监:
杨长荣(总编)
常务副总社长:童话(主编)
常务社长:赵继洲(总编)
现代诗终审总监:王炳华
古诗词终审总监: 张大千
主编: 朱建新. 王朝明
任泳儒.徐西珂
一分社社长: 朱建新
副社长:徐军
副社长:王兴文
二分社社长:总监:张大干
副社长:徐西珂
三分社社长:童话
副社长:霍玉明
四分社社长:何全兴
副社长:王朝明
视频制作诵读社长:龍
宣传部部长:霍玉明
梦露:王兴文:
英语翻译: 徐思静
特邀:
《金声玉音》文化传播公司杨浩然老师,专业制作音频配音、视频MV。配音员具备中国品牌声音,保证质量和效果,有需要作品配音的诗友,请联系:
13969166185
视频制作诵读团队:社长:龍
视频制作诵读团队:
副社长:宝石蓝
叶淑娟-细细的雨-
一梦-梦露
王慧贤-周莉莉
传奇.(男主播)
并非不同.(男主播)
徐志忠.(男主播)
视频制作诵读总编:管玲玲
视频制作诵读总编:朱建新
全体编辑部人员
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华夏诗词文学社发布,否则请勿投稿。
4、为不给编辑工作增加负担,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作品,纠改错别字,并按格式等要求投稿。
5、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等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华夏诗词文学社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经济等相应责任和后果。
7、以上条款,请各位作者严格遵守。
8、作者稿费据打赏费决定,10元以上反馈诗人百分之50,领取请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点赞不足一定数量者,本社将不再编辑刊发。
投稿热线:王炳华
13465675384
热线投稿:郭申虎
15877332069
平台投稿总编:管玲玲
13969166185
平台投稿总编:朱建新
15609904443
平台投稿总编:童话
19862707080
头条编辑:管玲玲
头条编辑:朱建新
头条编辑: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