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二十五)
作者/三木秉凤 (周凤森)

马克思,其历史地位应当列为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正指导着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从计划经济与人民公社的探索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 特 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建立,无一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遗憾之处在于其理论体系没有被后人升华为文化体系,因为文化才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所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科学应该算是后起之秀,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现代科学添补了人类千百年来上天、入地、下海的种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带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满足,但老子有句话,就是“祸兮福相依,福兮祸相伏”,我们应当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当人类的物质欲望逐渐满足之时,灵魂却越来越肤浅,现代科学及现代思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行尸走肉般的“机械”人,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意志,没有目标,没有感情,超然于精神之外,游离于物欲之中,缺少宗教约束的人类科学飞速发展的结果,是自然界受到污染,人类灵魂受到污染,人们生活在竞争、冲突与恐惧中,科学的术数本性,让人们“今日有酒今日醉”,短视已是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这就是“远离大道发展术数”给人类带来的精神恶果,思想没有方向,灵魂渐趣堕落。

这不禁让我再次想到了东方的“道与术”,中古时期,老子为道,韩非子为术,周公为道,秦皇为术,道,让人类理性发展,长远而和谐,术,让人们立杆见影,却是短暂的辉煌。道者偏柔,术则偏刚,孔子求师于老子,又采百家之长,将道与术结和起来,采用了中庸之道,建立儒学思想的大厦,自汉以后多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这是道与术共治天下的典范之笔。
儒家思想属于典型的人文哲学。 宗教解决的是大道之远,科学解决的是眼前之益,哲学则是道与术的结合物。也就是说,宗教解决的是道的问题,是规律性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道德性问题,是信仰问题;而科学技术解决的是衣食住行问题,是技术性问题,是眼前问题,是欲望问题;哲学界于道与术中间,上可与道同源同根,下可与术同命共运,故自古哲学家上可发展为宗教家、理学家、思想家,下可堕落为政治家、艺术家、心理学家。故哲学家大都具有两面性,在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冲突中左右逢源,即合于道又指导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马克思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唯物主义及辩证法思想,同时又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哲学以及启蒙思想时期的自然哲学、社会科学等,在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资本腐朽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形成了唯物辩证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我总有一种假设,假如马克思深谙中国古典的人文哲学,假如马克思读过《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中国古著,假如马克思出生在中国却长期留学欧洲,也许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升化、提练以及世界文化的集大成会提前一百年来到。
一个思想、一种理论、一个信仰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需要三个层级的检验,一是民意的考验,也就是说人民是选择它还是放弃它,二是实践的检验,毕竟实践能够检验出理论的真伪,三是历史的考验,是否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历史烙印,伟大的思想与理论只有放到历史的长河中长期洗礼,才能大浪淘沙,显示出它的真伪性,显示出它本来面貌,并作出历史定位!当代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体的主张,如果这一主张得到全世界认同,共产主义社会(大同社会)的雏形也许在不久出现于世。

一个正确的思想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其思想中锋必须不偏不极,大致与儒学的中庸之道相吻合,它只有和谐性,没有斗争性,只有包容性,没有攻击性,只有同化性,没有消灭性。它能广泛吸取其它哲学体系中的为大众所认可的东西,不要追问这些材料的来源,不管它出自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社会科学,天文学,物理学,神学,宗教学以及艺术领域等,只要被人类实践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并且无害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皆可海纳百川,成为人类的基础思想。
纵观古今中外,中国传统文化的确具备兼融包蓄利益与共的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儒、释、道、回、帝等世界主要思想与民族文化融合后的共性文化,它即保留了原始文化的自然精神,又发展了人文领域的高尚性,大众性,道理性,正逐渐被世界广泛认同和发扬广大,正成为中国软势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一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一套中西古今皆准的划时代的文化理论体系将在中国率先出现。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