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那峡
文/骆书启
农村刷新了,可故乡的峡却依然如故。
那峡颇深,但不宽,也没有架桥。
峡那边百来户人家,峡这边百来户人家。两岸很近,夜晚猫叫也不能指其一端。
春天,峡那边的葫豆花儿开了,艳艳的。峡这边的碗豆花儿也开了,紫红紫红的,都扎在了那峡的头上,峡就像婷婷的少女,像迎着喜雨走出闭塞哩!这时荡在峡边上的仅是一首稚气的乡土儿歌:“碗豆花儿,葫豆花儿,对门对户打亲家儿,亲家儿子会写字儿,亲家姑娘会挑花儿。”
峡扁长而幽灵,偶有暴雨,峡里便跳起美妙的音符。峡两岸着实不远,那边的母鸡唱蛋儿,这边的公鸡也误认为是自己的伙伴儿也便附和起来。
峡最美的时候是傍晚,两簇灯寨明显的被峡这道黑线划破了,就像天上的银河。这时只见成群的泥手花脸的孩童们在不知是月光还是灯光的辉映下追逐嬉戏。老爷们也三五一堆地刁着烟斗闲谈着什么牛郎织女与喜鹊搭桥的事儿。一些少男少女甚至来到峡边怪不自在而又寡安逸的品着对方竞技山歌哩!大年之夜更为可观,峡上洋溢着的鱼味鸡香还未散去,放牛娃儿们就点着早已精心穿好的“黄雀儿”玩起火龙并拼命的追喊起来:“黄雀儿黄雀儿,吃对门的黄瓜牛儿,先吃巅巅儿后吃脚脚儿。”大人们也兴奋得忘了洗年饭碗而跑到屋檐下一本正经的当起了评委来。真是“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相看两不厌,唯有对门边”啊!
故乡那峡是一道不可愈越的鸿沟,但不是一片空白!
作者简介:
骆书启,男,汉族,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人,生于1972年12月20日,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96年,散文诗《故乡的烘炉儿》在遵义的“栋青杯”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2009年,撰写的《正安教育发展现状与反思》调研文章获全县一等奖,2017年,散文《国旗下的环卫工人》获县委宣传部“劳动杯”征文赛一等奖。此外,《晨练上的“嗨”声》、《彩花鞋垫儿》、《大山深处的脚印》、《钓鱼》、《国旗下的环卫工人》、《那半边儿月饼》、《拜佛》、《岳父的碑文》、《春天的校园》、《打笋子的情愁》、《信念》、《城市的夜》、《故乡的烘炉儿》、《海龙屯,你在哪里?》、《画画》、《起步》、《青春梦想》、《独坐尹珍亭》、《风雨桥畔寻柳》、《父亲那双眼神》、《看海的世界》、《腊月三十》、《梅花儿的泪滴》、《朋友,别再请我跳舞》、《牵手只是为了更好的告别》、《天桥抒怀》《特别的乡村之旅》、《清明祭祖》等文学作品在《正安文学》、《正安报》、《今日正安》及《正安微信》、《遵义文艺》等刊物上发表。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