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条啊,油条......
文/张琪
不知为什么,我对油条总有一种难以言述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小城里人以前称油条为油果,这与北方人称油条为果子十分相近。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油条在基层百姓中无疑是早餐饮食之中的首选,朋友同事之间那个若有什么喜事,比如在单位里年终评上先进了,那家媳妇生了一个儿子,一直到了有奖金的时候,那个月多发了一点奖金,诸如此类等等,有人会嚷着要喜事者请客,请客吃什么,请吃油条吧!有喜事者会拿张报纸跑上街买一包油条回来,一人发一根。大伙便嘻嘻哈哈大嚼一番
在计划经济时期,小县城的大多数基层小老百姓一般的是不吃早餐的,平时只吃两餐饭,若是早晨肚子饿的话,就找昨天晚上剩下的米饭用开水一泡,再找点咸菜就可以了对付了,你若不想吃便拉倒,不像现在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若不吃会求着你哄着你吃。和湖北许多城市一样,小县城里人把早餐称为过早,也就是随便吃一点,不能算正餐,也许是一个馒头,一碗素面,所以那个年代在平民百姓中间,早晨能吃上油条的家庭简直是凤毛麟角,对许多人家来说只能偶尔打打牙祭。记得我很小时有一次重感冒刚愈,吃饭没有胃口,母亲慈祥地问,你想吃点什么呢?我就说想吃油条。母亲就带我上街买了一根油条,刚出锅的滚烫的油条用半截旧报纸包着,我欣喜地捧在手上,乐孜孜嗅着诱人的芳香,正准备大朵快颐时,突然,不知从那里伸出一只黑黢黢的脏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油条夺过去了,我被这突然的变故一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母亲惋惜地嚷了一句,嗨,可恶的老三!这个称老三的是县城里小有名气的唯一的少年“抢犯”,精神有点不正常,他抢东西却以下手快脚步著称,且专挑妇女儿童下手,转瞬之间,这小强盗三口两口就把刚到手的胜利品装进了自己的肚子里。母亲连连安慰我说不要怕,再买了一根好了,当然这次得汲取教训警惕来犯之敌,保证我能安全的独享油条。
回想起来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上街排队购油条等候时看炸油条似乎也是一种享受,就如同观看一个精彩的街头文艺演出,中心主角自然就是那个炸油条的师傅。
炸油条的师傅腰间系着一条不辨颜色的旧围腰,他从案板一角麻利拖出一块早就发酵好的面团来,他双手抓着面团在案板上揉了揉,不时抓一把干面粉对着面团拍打着,顿时发出一阵轻脆地啪啪声,扬起来的白粉末就像一群快活的小精灵在在案板上飞舞。不一会儿,他就把手中的面团揉软揉瘪了,挤压成了一个长条状,这时他拿起菜刀在案板上拍了两下,这好像是一个新节目开始的前奏曲,似乎也在提醒着围观的人们节目中最精彩的部分到来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像一个老练的演员神态自若开始表演,右手紧握刀柄,左手轻抚刀下的面团,转瞬间手起刀落,刀与木案板亲密接触发出一连串有节奏的“咚咚”声,案板上就爬出了一排长短粗细均匀的小面条子的长龙,这简直就是艺术家现场即兴创作出来的艺术品。他得意洋洋的望着自己的成功作品才轻松放下菜刀,换了一根长木筷子,有道是艺高人胆大,他随便扯两根小面条子叠加起来,用长筷子轻轻一压,接着双手扯住面条的两头轻轻一拉,这个细面条子就拉长了,轻盈地跳进烧得滚烫的油锅中,面条子在油中迅速翻滚起来,翻滚中就像慢慢被吹足了气一样,逐渐膨胀壮大起来,诱人的香气也随之升腾四溢,就在早晨街头空气里渐渐弥漫扩散,路人从这里走过都会停下来张望一下,并贪谗的吮吸一大口。锅中飘浮的油条发出得意的吱吱叫唤,在竹筷子点拨下,如同变魔术一般面条子由刚下锅时细细长长的变得粗大了,它们拥挤着排列着,颜色也由起初的白生生变成嫩黄的了,最后演变成金灿灿的深黄色,油条一根根整齐排列着浮在油面上,黄、松、脆、香等特点一应具全了,此时此刻,围观的人们不由自主的暗咽口水,感觉喉咙里便像伸出了一个个贪婪的爪子,恨不得伸手抓一根立马塞进自己嘴里一饱口欲之福。
油条有吃法也有多种,北方的煎饼果子,就是用平底锅摊一张薄薄的绿豆面饼加上一个鸡蛋,再用来包裹着油条吃。我们小县城吃法也有多种,拿到手直接干吃是一种常见的吃法,另一种是用开水泡着吃,有的在开水里稍微放一点细盐末儿,然后把油条蘸着盐水吃,油条伸进开水里立即变得松软了,也就是泡酥了,趁刚松软时一截截的吃掉,吃完后碗里盐开水已变色了,水面上飘浮着一层油花儿,这泡过油条的水自然不能浪费,得把泡过油条的水喝掉,再惬意的打一两个饱嗝,一时间仿佛身上所有的汗毛全舒展开了,让你神清气爽全身通泰。还有的会在开水里加点糖,被人们称之为椒盐味,这似乎与椒一点不搭界,不过油条是含盐的,水是甜的,甜咸交错,也别有一番滋味。那个年代食油自然挺珍贵,拿过油条的手都是油汪汪的,有很多爱美的年青人还舍不得揩掉,顺手向自己头发上一抹,我不知道当年那些爱俏的帅哥靓女床头上的枕巾是否好洗。
当然,油条只有趁热的吃,放久了冷了,就变得软塌塌的了,没有嚼头味口就差多了,金凤凰立马变成黑乌鸦,要不然为啥当年有人对犯错误而屡教不改的讥讽为老油条呢。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们再不会对油条情有独钟了,它已被许多营养食品所代替,这一传统的面点退回到了它本来的位置,我们现在的小城南北风味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自然也就没有人会为买油条排长队了。我现在走在小街上偶尔看见个别早点摊上仍有油条在小锅热油中翻滚煎炸,还是会暗暗吮吸一口香气,似乎就嗅到了当年的味道,只是早没了当年的那个欲望了,因为油条早就淡出了百姓的早餐桌,我们百姓的饮食日益走向了多样化。从油条这个小小的食品上,不也就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已经历了沧桑巨变,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