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士平
泰山景点(观)系列之九:古风五首
泰山的传说
东海一仙岛,填海精卫鸟。
女娲塑生息,盘古首为傲。
黄帝驾六龙,太公分工妙。
山神佑人间,蒿里主阴曹。
大帝频受封,玉女更宠娇。
桓公无受天,管仲谏论奥。
聂政奏风雨,执剑誓除暴。
秦皇妄受命,雷电又雨浇。
汉武舍花子,草木顶钱帽。
油翁观仙弈,挑朽香油飘。
白龙施甘霖,石彰功德高。
封氏祸白鹤,重涌难宋涛。
吕祖点虬额,飞龙冲九霄。
葫芦成两半,万仙游逍遥。
龙岗元君叹,姊妹松洁姣。
勇士石敢当,威名镇邪妖。
木仁春震苍,神灵应昭昭。①
尽说三空间,人间是正道。
注:①据李继生先生著《古老的泰山》载,泰山在东方,按“五行”东方属木,按“五常”为仁,按“四时”为春,在《周易》八卦中属震,在“二十八星宿”中为苍龙。“东”字的繁体为“東”,从木,日在其中,日出扶桑;“仁”是天地大德;“春”是万物更生;“震”与“苍龙”则是帝王出生的腾飞之地。于是,泰山成为吉祥之山,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万物之所,甚至一草、一木、一石都能灵应昭昭。
书法名山颂
泰山岩岩,亘古奇雄。
仓颉创力,穿越时空。
炎黄子孙,文心豪情。
秦汉魏晋,唐宋明清。
碑碣石崖,宫阙台亭。
儒佛释道,尽有迹踪。
一山石书,浑厚玲珑。
熔古铸今,历史纵横。
文明印记,辉煌永恒。
双遗首创,世界称颂。
书法名山,华夏首宗。
百丈摩崖,盈尺碣精。
大字如斗,小字如蝇。
千言大观,一字之惊。
珍品荟萃,众家之风。
诸体沿革,文脉相承。
形变神异,意象镌铭。
篆书古朴,势圆匀称。
隶形多姿,遒劲拙丰。
草迹飘逸,舞凤飞龙。
行之妍美,流畅秀灵。
楷体严谨,端庄规整。
词与景合,意与境融。
文山一体,人杰山圣。
山泰国泰,国运昌鸿。
山安人安,人和政通。
国泰民安,永享太平。
注: 200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泰山为“中国书法名山”。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开展“中国书法名山”评选认证活动授予的第一座书法名山。泰山石刻现有2500余处,具有不断代、书体全、书家众、原创多、品位高的独特特点,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数数泰山景
一山岩岩峙天东,雄傲华夏尊独宗。
二龙跃池傍古槐,车水马龙天路通。
三潭叠瀑折中溪,听泉品茗月朦胧。
四槐蔚然历千年,古干枯横根返童。
五贤重教勤书院,鲁人好学有遗踪。
六朝古松筛日月,普照惠民当冯公。
七真瑶台仙泉韵,洗浊涤尘禅意浓。
八仙桥畔祀吕祖,虬幸点额化飞龙。
九龙岗上元君叹,婷婷玉立姊妹松。
十字残存二世诏,希世瑰宝叹古风。
百丈飞瀑桥云步,酌泉涤虑俗念空。
千佛听禅释佛法,灵岩信众多钦隆。
万仙游走耸楼阁,凭栏远眺怡心胸。
单双奇偶百千万,数数皆寓胜境中。
注:一:第一山;二:双龙池:三:三潭叠瀑;四:四槐树:五:五贤祠;六:六朝松;七:七真殿;八:八仙桥;九:九龙岗;十:十字残存(李斯秦泰山刻石);百:百丈崖;千:千佛殿(灵岩寺);万:万仙楼。
泰山石亭
巍峨泰山立天东,岩峻石灵古今崇。
凿镌构架石亭筑,形态各异夺天工。
洗心墨气近五贤,激励鲁人好学风。
西溪临渊潭千尺,夏秋观瀑三云龙。
高山流水梵呗音,儒道佛俗谐相融。
风云列班长寿桥,诠释阴阳界示众。
酌泉峰绕晴亦雨,云步天际如幻梦。
对松林海穷佳处,依栏听涛天籁中。
望月俯瞰观灯火,送月迎曦怡心胸。
绝妙景致山増色,奇姿俊名驻时空。
自然人文浑一体,感叹天地誉匠功。
注:‘’洗心‘’为五贤祠东侧的洗心亭;"西溪"为黑龙潭南侧的西溪石亭;"高山流水"为经石峪附近的高山流水亭;"风云"为长寿桥两端的风雷亭和云水亭;"酌泉"为云步桥头的酌泉亭;"对松"为对松山附近的对松亭;"望月"为岱顶月观峰上的望月亭。
雨后登岱
雨霁天高蓝,秋爽惬怡然。
雄鹰翱长空,泰山耸云端。
砺志向岱岳,跻攀不畏难。
登高必自卑,自迩遂行远。
坊院楼宫峪,风月美无边。①
壶天开灵境,回马峭石关。
少憩中天门,四野收眼前。
快活行三里,百丈飞瀑悬。
亭伴飞来石,迎客赏云烟。②
直上十八盘,步步是登天。
长啸摩天阁,回荡峰峦间。
拾级天街上,八荒尽奇观。
菊妍妍,果灿灿;
松青青,楸丹丹;
云悠悠,水潺潺;
山高高,岩磐磐。
临境意荡胸,俯仰思无言。
敬心凌绝顶,一览小众山。
山高我为峰,虔虔向宇寰。
注:①依次为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红门宫,弥勒院,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䖝二”刻石。
②亭指“五松亭”;迎客指“迎客松”,也称“望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