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报追梦出大荔
文/王成

亮剑中抗击日寇时,李云龙集中三千六百颗手榴弹,二分钟之内全部投向日军阵地,终于全歼山畸大队。笔者首倡体坛搏联创见时,我用三万三千三百封信,同时寄出《王成搏击导报》,传播源出大荔的搏联思想(其中有寄往世界各地体育搏击组织和各国相关专家的三百封英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境外信函)。终于使体坛搏联创见得到先知先觉搏击家们的认可。

非政府非企业非协会的个人自费一次寄出那么多信,有人不禁要问,信中报纸所说的搏联是什么?《王成搏击导报》又是什么样的报纸?一九八七年,我研究并建议中国在全球牵头组织创建全新的国际体育组织——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简称搏联),一九九五年,在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对我的直接指导下,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准印,我创办了内部交流的小报《王成搏击导报》,旨在宣传搏联这一利世强国兴京的体育主张。

李云龙调动独立团全部资源配备起一个营的三千六百颗手榴弹。而我当时,集大荔县邮政局营业厅所有国内邮票和国外信封邮票,也达不到我需要的三万三千三百张(注:本人本报信封系政府定点厂家备案专供印制,仅限国内使用,而发往国外的信封则须从邮政局购买,首期发行我不了解行情,从第二期开始除境外函,囯内平信已不再每封贴邮票,送营业厅统一盖国内邮资已付的方形黑印便可,即方便又能享受价格优惠,都是脑子被搏联霸占知道的晚了些)。为解决邮票不够用的问题,我忙派人分头去西安钟楼邮政局、渭南、韩城、合阳等地邮政营业厅购买,加上北京、深圳搏联支持者义赠的一万三千封平信邮票,首先筹够了国内邮资。随后几天,我、五位编缉和七位朋友,经过分工又换岗的划分省市名单,分发每人整捆信封和一盒十支圆珠笔、便提笔写收信人邮编地址单位姓名,同时,另一组工作人员将四开四版的报纸折叠成信封刚能装下的规格、塞进排气摸浆糊封信口、再从整版邮票连接孔间分撕一张贴至粘邮资处、随后依次背列竖排亮封口阴干(注:本人本报专用信封发件方格式化印制可省略手写,国外函我们弄不了,我带着收件方多语种信息乘坐公共汽车,去西安外国语学院请各语种的专业人士当面手写,耗时一天半支银八百),终于为装满搏联梦想的三万三千三百封信贴上了邮票。当七辆人力三轮车把装满二十九条麻袋和九条长条帆布粮袋的三万多封信列队送到县邮政局营业厅柜台时,负责收信业务的美女师傅见状一下子愣住了,慌忙问了我几句,匆匆起身跑上楼汇报去了,我记得是营业厅加上局机关共十多人帮美女的忙,用了大约二支烟的功夫,才清点复对完信的数量、核准毕海外函的邮资(现场我补齐了费用),交寄完毕,我站在邮政营业厅的大门外,深深的长长的吐了一口爽爽的慰心真气,我,终于寄报追梦了!

办完这次寄报手续后的第二十七年,巳退休的美女师傅见到我依然在感慨:王成,我干收信业务多年,只见过你用麻袋装信用三轮车拉信,那一次确实把我惊着劳着了。我邀她共进晚餐喝了小酒,也借机对创业给别人造成的麻烦表示迟到的歉意,并对从那以后寄报发信对我量大价低的优惠心存感恩。

多年后的一个假期,一位久违的原本人本报编辑私聊祝我节日快乐,还展示了他保存至今唯一的一张首印《王成搏击导报》信封,见物忆旧,记得那时寄一封信已从八分涨到二角了,随后再印信封再寄报纸邮资巳成一封五角、八角、一元、一元五角、二元等等,若重量超标每封信还需再加邮费的(不论平信、挂号信还是邮政特快专递),而寄往国外的信件邮资则是国内邮资不同时期的六至二十倍(邮路长短难易及各国投递费用不一等所致)。

一九九七年十月王成本人本报《王成搏击导报》停办后,寄出与收到的函逐年减少。可这段从大荔邮报寄信传天下的追梦过往依然住在我大部分被梗的记忆里,怀念那个与相关机构、相关专家及武林大伽们飞鸽传书谈搏联发展的激情岁月,如今,纸信越来越少、微信越来越多,交流是方便了,却少了昔日那份拿在手里有质感的亲切。


(感谢段晓惠女士整理文图)

作者简介:王成,大荔男。体坛搏联首倡人,早年出版《武术百功》、《王成诗选》2书。特别是1995年至1997年为宣传搏联创见曾办的《王成搏击导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指导、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准印、搏联首倡人王成主办),被收藏界誉为首家个人主办、首家个人姓名命名报名及首家个人成果为报纸内容的独家三绝奇报珍品。1987年研究并提出创建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搏联)的构想,并为之奋斗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