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 我的哲学导师
原创 | 王成林

题记:他,没有教授的头衔,却是我心中最好的哲学导师。我心中的这个“最好”,不仅是他的言,更是他的行。我们相识于一次学习班,正是在这个学习班上,他将我领进哲学之门。人类智慧结晶的哲学,使我受益终身。在他以人生90个春秋为拐点,在亿万束阳光的护送下走向另一个世界时,我的灵魂,我的家人,我的战友,令我以文学的“皇冠”,为他送行。
一、相识
公元1970年腊月
汉江大道河北渡口边三百来米处
一栋“干打垒”的教室里
传出一阵欲将屋顶掀开的笑声
紧追笑音的是掌声的雷鸣
把汉江袭来的刺骨寒气撵回江面
把教室里的学员胸中淡淡的不快
冲洗得干干净净
这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来自“反骄破满学习班”的三十名学员
他们不是副连职就是正连职的“四个荷包”1
唯有我是刚满20岁的副排职的兵
赢得掌声和笑声的就是
铁道兵第八团副政委蔡礼丰
一个活力四射的人
我与他相识于这个有点特殊的学习班
正是在这个学习班上
他将我领进了哲学的大门
开班的第一天上午
我们把腰杆挺得木桩似的刚刚坐定
一个浑身散发着学问气息的首长
快步走上讲台
原以为他是师教导队的教员
经随行的干事介绍
方知他便是到任不久的副政委
只见他一米七左右的个子
白中透红,方中带圆的脸上
和谐地长着圆而宽的额头
长而不浓的眉下
明亮的双眼闪着智慧与真诚
宽而不厚的肩膀
使身上的军装写满了风度
被介绍后
他向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在一张旧木条桌前坐定后直奔主题——
铁八团“反骄破满学习班”正式开学了
这个班名有点刺耳哈
直指人心哩
他用那独特的山东蓬萊普通话说
今天我违反一点小纪律
这个名字是我取的
理由是“响鼓更要重锤”
我还给大家交个底
这个学习班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重点是毛主席的“两论”——
《矛盾论》《实践论》
二、坦诚
他首先结合自己的实际
告诉我们如何用辩证法看待自己
自己的成绩
自己的待遇
自己与组织的关系
他告诉我们说
1950年2月我参军入伍
在部队算是文化人
曾认为受“重用”那是天经地义
也许是基因缘故
也许是感觉没被“重用”的郁闷
也许是二者的综合
我患上了严重的肝病
部队不惜代价地抢救医治
才有了我今天健康的生命
在恢复疗养期间
我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也想了很多,很多
我想到了父亲
也是在我这个岁数
也是我的这种病夺走了生命
没有部队,没有党组织
哪里有我蔡礼丰的今天
我们的党组织是大海
我们的祖国是大洋
我只是一滴水
只有将我这滴水融入海洋
才能为人民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才能书写无愧今生的美好乐章
他掏出手绢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继续说
现在,我谈谈辩证法与纳谏
我讲个寓言故事吧
帮助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寓言故事名叫“你终于胜利了”——
有一个农夫
牵着一头毛驴走过悬崖
恐怕毛驴跌下崖去
农夫牵着毛驴靠里面一点走
毛驴硬是不肯
它要张显自己的个性
越是牵它,它越是向外挣扎
最后毛驴跌下深谷
农夫探头望见粉身碎骨的毛驴
意味深长地说:“你终于胜利了!”
停了停
蔡政委不无风趣地说
我们可不要做这样的“胜利者”哟
这寓意深刻的故事
这亲切而幽默的教导
引发了学员们发自肺腑笑声和掌声
三、“讲义”
笑声掌声将他演讲的风格请出——
站起身,提了提裤子
便开始“手舞足蹈”地讲起来
从讲台讲到了教室中间
他讲如何用《矛盾论》《实践论》
处理复杂的人和事
如何看待大与小
如何看待远与近
如何看全局与局部
……
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记录着他的每一句话
生怕拉下一句
学习班结束了
我带着万余字的哲学“讲义”
还有学员们活蹦乱跳的金句
走向了连队
走向团报道组
走向了铁道兵工地大学
走向了长沙铁道学院
走向襄樊铁路运输法院
走向铁道部
以这万言哲学“讲义”为引子
我不断学哲学用哲学
使我的视野不断开阔
使我的能力不断飞跃
每当创造出工作新高度时
那“干打垒”的教室
更有老政委那激情四射的英姿
总是在我心灵的屏幕上
闪烁,闪烁
四、磊落
他勤于深入连队和班排调研
与战士手拉手肩并肩
促膝谈心
在我的记忆中
他到我所在连不下八次
两次蹲点近一月
深度融入连队干部战士火热的生活
他善于捕捉战士们思想火花
把“火花”聚集起来
并动情地一一告诉大家
某某怎说,又是怎么做
将榜样化成巨大的战力
攻难关,克天险
使铁道兵精神走向永远
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干部战士的贴心人
只要认识他的干部和战士
路过他退休住地安康
都要前往深情地探望
他严于律己也严于律官
在一次连党支部生活会上
对连里的一个主官
我红着脸提出批评
因为他偷听我与不满他的班长谈心
见这个主官灰着脸低头半晌不语
老政委拍案而起
厉声说共产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
有意见,有不同看法
应当面讲,甚至可以拍桌子骂娘
我最不能容忍的是背后搞小动作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老政委“失态”
从这“失态”中我看到了磊落
五、转岗
公元1981年
已是正团级的老政委转业
在当时还是团处级的安康铁路分局
担任工会副主席
还是最后一名
他依然带着一身激情上岗
像当年入伍的新兵一样
在1983年惊动中央的抗洪抢险中
他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
展现出老铁道兵的铮铮铁骨
还有那令人折服的宣传组织才能
危难时刻
真金闪出了耀眼的光辉
“高升”为政治部主任的他
对同事和战友的祝贺
都是报之以淡然一笑
馈之以真诚一说——
在哪儿干都一样
都是组织上的岗位
六、牵挂
公元1997年
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思维活跃的老政委
想起离开自己怀抱很久的女儿
他乘着“绿皮车”来到北京
在离家三百多米的路口处
老政委的女婿在不停眺望
见到我时他大叫一声——
啊呀,您可来了
老爷子还在家里转圈哩
我这是第三次被逼前来接您的
老爷子不断地问我
你把话带到了没有
带到了没有
这是一种深深的牵挂啊
这位女婿的“抱怨”
引导出我眼中的泪花
当我走到离门还有五六个台阶时
老政委已站在门口
开心微笑着向我伸出手
当分离23年的两双手紧紧相握时
他问我当年的嘱咐忘否
在报道组时他听说我是
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的
“三不主义”者后
他认真地对我说,不喝茶可以
但一定要时常喝开水
他还对我说
睡觉时要把裤衩带解开
听到我快而准确的回答
他笑得像孩童一样
在沙发上刚刚并肩坐下
他就问我脾气改了没有
我笑了笑说,改了些
要彻底改也很难哩
他认真地要我向翟月卿学习
学习翟月卿善于团结同志
说他当年从团参谋岗位上去三营当营长
在工地上遇到连长总是抢先敬礼
他现在当了你们的纪委书记
你要与他多交流
多向他多学习
……
我们不停地聊着聊着
聊得桌上的佳肴不停地打岔
为了使老政委不受上车拥挤之累
他离开北京时
我带了一辆本田牌小轿车
直接把他送到西客站列车的车门口
列车开动前
他握着我的手说——
今天我搞了一次特殊啦
我会心认真地说——
下不为例
然而
老政委再也没来北京
我的“下不为例”竟然一语成谶
七、坚信
公元2022年11月27日8点40分
在亿万束阳光护送下
他以人生第90个春秋为拐点
又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我坚信
他已去的那个世界
也一定充满友谊与光明
因为他是我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他一生光明磊落
严于律已,平易近人
我坚信
宇宙浩瀚,万物有灵
我坚信
坚信这个世界的人民
也坚信那个世界的百姓
王成林 定稿于北京鉴道斋
壬寅冬月十五
注1:当时部队战士对干部的称谓。

槛外人 2022-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