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士的哭声
文/段鹏飞
我没去过敦煌,更不用说莫高窟了,提起莫高窟,那还是儿时模糊的记忆,好像说的是满洞的宝藏被一批批的外国人一车车的运走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却不得而知。这次看了余先生的《道士墓》才知道是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拱手送给了那些外国人,于是也跟着气愤起来,跟着骂了起来,可骂了之后又为王道士感到悲哀。在那字里行间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王道士背着一捆捆的经卷徒步跋涉在悬崖间,手指磨破了,鞋底磨穿了,他没有气馁,执着向前,毒蛇猛兽的出没也丝毫阻挡不了他的去路,又仿佛看到他拖着疲惫的双腿艰难地行走在沙漠中,狂风乍起,那满天的风暴足以将万物吞噬,他并没有惧怕,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向前……向前。渴了,从身上取下水袋,将最后几滴生水倒入干裂的嘴中;饿了,从布袋中摸出一个干硬的窝窝头,死劲地咀嚼着,艰难地咽下肚去。他以为只要将这些宝物呈现给官府,就必定会引起重视,那么他也就安心了,就是死,他也是带着微笑去见那些创作者们。
王道士以超人般的意志战胜了自然的阻碍,历尽艰辛到达衙门,将那些经卷呈了上去,得到的答复是一句:“回去等着罢,好好地看着。”于是王道士便回去了,回到了莫高窟。他每天站在莫高窟前踮起脚尖向远处眺望着,盼望着。我又仿佛看到了他脸上的表情由希望到阴沉,继而变成了灰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直没有丝毫的消息,老爷换了一任又任。王道士跑了一趟又一趟,得到的答复却是惊人的相似:“回去等着罢,回去等着罢……”。于是王道士只有回到莫高窟等待着,盼望着。秃枝冒出了嫩芽,绿叶变成了枯枝,王道士望穿了双眼,也盼不到一丝的信息,哭瞎了双眼,也听不到一丝的回音,他坐在窟洞前,哭哑了喉咙,他一遍遍的问苍天,问大地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就没有人慧眼识珠。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士,他不知道谁是伯乐,他没有资格去和那些所谓的金石家、鉴赏家、考古家们谈经论道,他太平凡了,平凡得就像窟洞前的一堆泥土,丝毫不被人们注意。于是他只有哭,那哭声在戈壁、在荒原、在沙漠的上空翻滚,苍天听了,为之哀鸣;大地听了,为之悲戚。
终于,在天际的尽头有一队人马正缓缓地向这边驶来,王道士兴奋极了,他以为是他的赤诚感动了上苍。他兴奋地迎上前去,却发现那是一队蓝眼睛,黄头发的杂毛,王道士惊愕了,他辩不过那些杂毛们,也许他们说的是对的罢。艺术只有在欣赏艺术的人们眼里才是艺术,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在不懂艺术的人眼中,那只不过是一堆垃圾,如果让这些宝贵的艺术文献在这简陋的石室中虫蛀、腐蚀,那就是犯罪。王道士屈服了,任由那些杂毛们搬取。于是在遥远的西方,这些无人问津的东西便轰动了世界,那些所谓的学者们便惊醒了,于是将所有的愤怒和咒骂倾向了王道士。王道士是卑贱的,他无法为自己申诉,他只有哭,只能用眼泪来申诉自己的冤屈。
据余先生所说,王道士的墓至今完好无损,也许他是想将这个话题留给后人们去评论罢。
作者简介:
段鹏飞(1965——),笔名:鄂人·黎巴,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农民,文学爱好者。座佑铭:宁可有好高骛远的傻气,决不做因哽废食的愚夫。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