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他
文/王曦
莎翁说:“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独一无二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就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来说,不外乎就两种人我和其他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性格与爱好。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必须要一直与他者接触也必须要学会处理与自己不同的人与他者与异文化的关系。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一名藏族学生,我一直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成长,因为九岁开始在绵阳求学,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一个汉化的环境中,只有寒暑假的时候又回到家乡,回到藏文化环境中,我还记得最初到绵阳读书时,我觉得很难过,不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更多的是陌生感带给我的不安,没有熟悉的街道,没有随处飘扬的经幡,新的同学和老师对我来说便是他者,在与他者的相处中作为弱势的一方,你不能去改变他们的文化只能说服自己去适应他们融入他们,学会他们的生活方式,于是我渐渐习惯了异乡的求学生活。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开始和藏文化环境格格不入,与家乡的同学变得不一样,我身上作为藏族人的特性开始减弱,我有时还会被玩得好的朋友戏谑说我完全不像一个藏族人,到现在我再回家发现一切又变了,和我一样在外求学的藏族小孩越来越多,我的同学们也基本在汉文化环境中有的甚至在异国环境中生活,放假时再见面都成了自己当初鄙夷的样子,不会藏语,不懂藏文化。我一直觉得这是挺可悲的一件事,可是如今像我一样的藏族人实在太多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我们是一味地被他者同化还是固守自己的异文化,我觉得都是否定的,保留自身特性上与他者相处应该是最理想的状态,这个度很难把握,我也是个失败的例子,尽管我试着学习藏语,读了一些藏文化的书,可是远远不够,我也常常被周围的人关于藏族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伍迪艾伦有一部电影叫《午夜巴黎》生活在现代的失意小说家到了晚上就会穿越回到在酒馆里就会偶遇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的时代,小说家彻底被这些他者所吸引,他沉浸在那个文化氛围之中,逐渐发现与现代世界脱节。虽然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但我们也能看出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时,当你作为一个少数中的自我,在面对多数的他者时,应该保持清醒和理性,学会抉择。
还有一种情况便是自我作为多数时,如何对待少数的他者和异文化,在毕业后的暑假,考完试当天我就背着大大的行囊带着满满的勇气坐上火车去了西藏,没有太多的计划却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历,当第一次站在拉萨街头,不经意间抬起头看见布达拉宫时突如其来的眩晕感至今还可以清晰感受到,因为青旅的老板强烈推荐到八朗学茶馆喝甜茶,我和同伴在一个清早站在了茶馆门口却犹豫不决,因为里面全坐着拉萨当地人,穿着藏服说着藏语,穿着冲锋衣带着太阳帽的我们显得手足无措,卯足了劲带着些害怕走了进去,一壶甜茶,一碗藏面,抬头就能看见当地人投来的善意微笑,旁边一位藏族大爷在我们的甜茶喝完后还热情的用自己的小壶替我们加满,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却能感受到满满的温暖,在拉萨时我们从一开始靠百度地图找路到问路只问当地人,从开始觉得会有危险到发现拉萨街头到晚上十二点人都很多。在当地人眼里我们是他者,可是他们从不排斥这些背着大相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人,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他者,他们可以在大昭寺门口不停的磕着长头,可是只要我们试着和他们接触,就可以发现他们都很善良又热情。但是在日喀则时面对异文化我却退缩了,为了逃票也为了看看传说中的天葬台,我和同伴翻扎什伦布寺的后山,当我站在山脚抬头看天空好像快要压下来,天葬台周围的经幡一直在飘动,没有想象中令人作呕的味道,更多的是害怕,我根本不敢走近,然后在山脚,在海拔近五千米的纳木错还可以跑来跑去的我,华丽丽的高反了,心跳得快要蹦出来了,吐得一塌糊涂,第二天就坐着警车离开了日喀则。我一直很后悔也没弄懂到底为什么,何况我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他者,这也是我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当你是作为大多数存在的他者时首先你要试着去接触他们,不要从心底就开始排斥,也许你投向的一个微笑就能收获无数的善意,当然你愿意接触异文化并不代表你能接受异文化,你可以不赞同但你不能把自己和他们割裂开,还没真正了解就用重重的三八线把自己和他者隔离开,觉得那和自己毫无关系,我经常在成都的公交车上看见穿着红衣裳的喇嘛,哪怕公交在拥挤在他们周围永远是空的,有的人甚至把鼻子捂住一副很厌恶的样子,别觉得自己比他者高一等,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文化也是平等的,遇见与自己不同的人,学会理解试着接触。
世界是一个舞台,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你喜欢,有的你反感,有的你痛恨,但不管怎样你都不可能把自己包裹起来装在箱子里,有时你所代表的自我是少数,有时你所代表的自我是多数,在与他者的接触中,都要怀着真诚平等的心。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