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魂的需要
文/张雪松
世界上最快乐的莫过于读书!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精神也同样匮乏。
幼年,我们有幸得到一本“小人书”,已是无上的幸福。但随着年龄渐长,我们渴望通过一本本好书洞察社会了解人生,但这在当时,简直比登天还难!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因工作来到县城一家工厂。爱好读书的我,业余时间踱至新华书店,见那如此多的书籍,真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但由于囊中羞涩,而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精神渴望。
首次去图书馆,见那一排排森然排列的书籍,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也不禁生出一种奢侈地憧憬,幻想着自己若能有朝一日,也能写出那么一部传世之作,跻身于那些先贤之作中,感觉那才真不虚度此生呢!
在这里渴骥奔泉似地找到那些我心仪已久的书籍,被压抑的求知欲得以释放,能按照我的个性充分地发展我的智慧和人性!
譬如《阿Q正传》中“国粹” 式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忠”“ 义”;《骆驼祥子》中,在那凋敝的时代背景中,祥子为生存而进行的苦苦地挣扎;《儒林外史》中,胡屠户的嫌贫爱富,以及深受封建科举制度压抑的范进的湮没的人生;《患难与忠诚》中,杰勒德与玛格丽特虽历经磨难,但仍对生命与爱情的忠诚与坚贞,以及他们那冰玉似的人性……
--那些书有着怎样超越世俗的灵魂风景人性风景!
它们使我们深深领悟到了,有些美好不一定非要当生命行将就木时才想到必须去深悟。
俗世中的我们不可能免俗,但由于一本本引起我们情感风暴的好书而能尽量脱俗。
因为人总有一种需求--无论听他人倾诉还是自我倾诉--不知这是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在追求着更高层次的灵魂的“金玉珠玑”!
多艰多难的人生是一个倦旅,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思想灵魂的慰勉支撑。“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真是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好书恰如逆境中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总是能令人咀嚼回味!
我不想附和前人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稻粱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但捧读一本充满智慧的好书,感觉真如饮琼浆品玉液,使我拥有了更为睿智深刻的思想,当我将这些思想以不同于前人的文字表达出来并见诸报端时,我便收获了一份喜悦,真有一种“沧海变桑田”的感觉,因为凡是超越前人的思想都无不是继承前人之精华的。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也憎恨于人性的深处。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欲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但真正的世外桃源并不存在。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仅仅是一种社会理想,而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则未免失之于矫揉造作。
真正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而为社会现实所印证了的精华与经典之作,便是帮助我们实现到达这“世外桃源”的惟一“渡船”!
每当夜阑人静之时,便是我寂寞而又快乐之时。
我拉上窗帘,扭亮台灯,翻开一本我喜爱的书籍,不禁为作者的生花妙笔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而沉醉于其中。雨果、左拉、普希金、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人类伟大的灵魂,使我深悟,人可以没有金钱地位,但不能没有品味涵养。与他们相较,那些平庸的言语世俗的纷争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浮躁喧嚣的大环境中保持着爱好读书,那也未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人生观!
因为有多少忧伤愤懑都可以在书籍的这一精神之“酒”中得以宣泄排遣释怀。
在人性越来越喧嚣的今天,读书能提升我们灵魂的质量。因为人性也有两层,一为外在,一为内在,而读书则能充实涵养我们的内在。
漫漫人生路,有好书相伴,真好!即使再受到人性的压抑,但由于一本本好书,而让我们在泪下如雨中感觉这个世界仍有着美好!
作者简介:
张雪松,男,1969年生,江苏如东人,汉族,祖籍江苏镇江丹徒,热爱文学,迄今已在市级及市级以上报纸刊物发表诗歌散文数十篇,曾有散文获第十二届“冰心文学奖”二等奖,江苏省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