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
文/毛跃利
想到北京,最先想到的竟是北京的门,我虽然五音不全,但耳旁却总隐约响起熟悉的旋律:
“我爱北京天安门……”,“高高的前门……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儿茶”。
门,北京城的标志。
在北京,门无处不在。“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广为流传,中心城区,巍峨高大、形象各异的门不时可见。想要在北京城内顺畅通行往来,弄清市内纵横交错的道路,更需要去重点了解北京的门。德胜门东大街,安定门西大街,前门大街,复兴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门,成了北京的地标。
门,见证了北京的悲欢离合,起起落落。
前门,曾经的正阳门,皇城正门,它静静矗立在皇城正南数百年,见证了一幕幕血腥与杀戮、哀嚎与悲歌。
景泰八年,它见证了一场夺门之变。囚禁在南宫的先皇帝朱祁镇在群臣的拥戴之下复辟,从自己的弟弟手中夺回了曾经在自己手中的皇权。
正统十四年,瓦剌进犯,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后因形势危急,在于谦的力促、太后的支持下,众臣拥戴留守的皇弟朱祁钰为帝。后瓦剌将朱祁镇放回,被尊为太上皇,一直被囚居在南宫之内。
在我看来朱祁钰这个做弟弟的,相较于宋太祖之弟赵光义而言,要仁慈得多。赵光义皇位的真正由来,史学家没有定论,但“斧声灯影”的说法广为流传,想来不会空穴来风。而朱祁钰面对曾经的皇帝哥哥,这对自己皇权最大的潜在危胁,他完全有能力或明或暗地消除掉,但他没有,不仅如此,甚至还算善待了自己的侄儿朱见深,虽废了侄儿的太子之位,但还是让他最终成长起来,没有因阴谋诡计而夭折,最后才有机会成为了有明一朝的第八位皇帝成化帝。
我愿意相信这是他人性的光辉发生了作用。
朱祁镇这个做哥哥的就气量狭窄了些。朱祁钰薨后,朱祁镇捣毁了他修好的皇陵,将其以王礼迁葬西山。导致了明朝十六位皇帝,因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明建文帝朱允汶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北京的明皇陵就这样只有十三陵了。
甲申年,它见证了李自成的队伍从北方蜂涌南下,逼迫祟祯帝朱由检以发覆面,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死前他杀妻斩女,发出“但愿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的浩叹。
它见证了满清铁骑如暴风骤雨呼啸而来,李自成的大顺军入京不过一月有余,随即就被迫仓皇西撤,他将北京城搜括一空,带着巨额的珍宝财货出逃,至今,这批数量巨大的财货下落如何,一直还未有定论,给史学界留下了一个“闯王宝藏”之谜。
戊戌年,它见证了紫禁城内姨甥间的腥风血雨,103天的勾心斗角,最后以外甥光绪帝“百日维新”的完败而结束,门外菜市口,谭嗣同、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洒下自己的一腔碧血,换来的却是麻木的看客指指点点的围观。一代帝王最后被幽囚在颐和园的玉澜堂中。今天去看玉澜堂,小小的一间屋子,四周所有的门都用青砖完全封闭,可以想见这位当时的天下共主,活得是何等的憋屈凄凉。尤其,这位帝王在他姨妈慈禧死前的前一天蹊跷死去,死因如何,至今还让世人众说纷纭。
唯留下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宣言,激励着后起的觉醒者为中华强大而前赴后继!
皇城根下的百姓,见惯了皇城风雨,目睹了太多起起落落,慢慢都有了“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蹋了。再大的事,最终都不过演变成京城百姓口口相传的戏说杂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安门,紫禁城正门,曾经的承天门。在它脚下,明清24位帝王曾高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注视着一位位文臣武将跨过金水桥鱼贯而入。
英法联军带着坚船利炮,踩着厚重的马靴来了,他们把紫禁城内外能够带走的搜括一空,然后一把火把清皇室曾经的“三山五园”烧成了一片白地,至今只剩下重修的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断垣残壁。
八国联军来了。他们就是一群强盗,又一次把颐和园中的珍宝劫掠一空,然后无耻地向清廷勒索了9.8亿两白银。 天安门,它曾那样的无助,那样的衰伤。1949年,十月一日的暖阳终于把它照亮,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中华儿女不再彷徨。
乾清门是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分野。乾清门后,是皇帝,妃嫔宫女的憩息之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首诗写的是皇宫深院中,宫女的幽怨与凄苦。但乾请门后,又岂只有宫女的幽怨?走在这重重黄瓦红墙之间,窥探一扇扇沉重的大门,徘徊在一棵棵虬曲古老的桧柏之中,层层宫闱更显幽深、空旷、寂廖,在这里除了冰冷的富贵以及刻板的规矩,感受不到太多的生气,漫漫长夜,春花秋月之下,皇帝的众多的妃嫔是否会有深深的寂寞?
有幸在秋色宜人的季节来到北京,短短几日里,我走马观花,游走在一个个景点间,透过一扇扇门,忍不住揣想其前世今生,在门开开合合间,感受着一曲曲洋溢着悲欢离合的歌。
作者简介:
毛跃利,男,人民教师,现工作于汉寿县沧港中学,好读书,常徘徊于沧浪水畔,学屈子濯缨濯足,神思缥缈,暇日喜舞文弄墨,抒无端情思,吐心中积郁。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