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话说“中”
潜 龙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里,有一个顶级汉字“中”,它几乎支配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存在与运行。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中”有10种解释,由它组成的词条多达126条。最近我读了一篇关于要争取申报北京中轴线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对中国人尊崇“中”又有了新的了解:北京古城从元大都选址到明清的都城,在建造时都特别讲求“中”,均是以子午线南北走向确定城市的中轴线,即采用带有磁偏角的“天极”为基准线对称布局建造皇城。
北京古城中轴线是指从南边外城永定门一直到北边钟楼中心台的这十五里直线距离。为何是十五里呢?因为在易经阴阳八卦的爻辞等描述中,人们发现“十五”是个非常神奇的“天机”数字;由此建造者在这十五里的中轴线上从里到外修建了四道城墙,即紫禁城(宫城,故宫各大殿)、皇城、内城和外城,至高无上的皇城含紫禁城位居最中心;皇城正南门便是我们熟悉的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天人合一”之意。此外,还有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所谓“四九城”就是指拱卫皇城的四座城门和内城的九座城门,也表示紫禁城居中的天子享有“九五之尊”。

按照“晨钟暮鼓”的传统习俗,还在中轴线上还设置了中心台,并在此建造了钟楼和鼓楼,意在让钟声和鼓声使整个城内劳作生活的人们都能均匀地听到来自京师中心的声音,这就更加凸显出这个“中”字的崇高威望和凝聚力,表达了皇权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时空合一”的宇宙观。
其实崇尚“中”的远不止元明清时代的人们,自古以来我们的先民们就非常尊崇这个“中”。从甲骨文发现,最早的“中”字形像一面旗帜,表意为“指挥”和“权威”,就是君临天下;商周时诸侯都把自己占有的领地视为“中”,从而不断进行扩张;后来人们经过测定又把中岳嵩山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就有了各方势力都要“逐鹿中原”的史事。
“中”还是儒释道三家教义的“最大共同点”,儒家说要“中庸”不偏不倚;道家说要“放得下”顺其自然;佛家则说要“想得开”四大皆空,三者最终都归根于“中”。《周易阐真》有云:“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
可以说,这个“中”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就连我们的国号也有一个中字。中国为啥叫“中国”?各个朝代含义不尽一致,但最早出现这个狭义地理概念的,则是一件名叫“何尊”的周朝时期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建造洛邑(今洛阳),祭祀周武王的事情,铭文中出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意为要居住在天下之中的国家,从此作为国名中国二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2022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