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灯
文/许千勋
每当看见有人寻短见——觅死不活时,我常常就在想,人的生命就这样如草芥一般,不值得大家珍惜吗?要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可都是父母伟大爱情的结晶啊!可是,这世上某些人的做法就是让人猜不透、看不懂,有什么样的烦恼,至于到要用死亡做赌注呢?这样一想,三年前一件往事便依稀浮现在眼前,心中的厌恶和伤感是掩藏不了的,此事引起的后怕时常还是会有的,从这以后,我常常想人的生命不应该是草芥一般,被人忽视。
那段时间,妻子在县医院动了手术,我把学生送去参加中考后就一直陪妻子住院,想把以前欠妻子情义弥补过来。依稀记得有个晚上,想不起是星期几,大概是半夜丑时,一个喝了敌敌畏的男人在接受医护人员洗胃。那男子杀猪般的惊叫声吵醒了我们,好不容易入眠,被人途中惊醒,心中特别难受,但看见眼前的场景,也就理解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今想起当时的情景来还是挺叫人恶心和恐怖的,那散发的药水味和病人呕吐的怪味想必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就在那二楼的走廊上,弄得满地都是污水——我去给妻子打开水,也找不到落脚之处,只得从上面趟过去,弄脏了我的鞋子,于是,便禁不住皱了皱眉,轻轻的叹了一声。服毒人先是挣扎,看上去满脸、满身上都是污秽,一点形象也没有了;后来听别人说医生已经尽力了,情况还是不太妙,便又听到他用微弱的嗓音哀求医生救救他,他不想死,上有老母要孝顺,下有幼儿要抚养(事后,听他家亲戚说,男子和妻子吵架,一时想不开,就端起敌敌畏喝了半瓶,原打算闹着玩的,不想问题竟如此严重,真是让人难语了)。当时,看见他如此情景和变化,我心中不是滋味:生命健康时要作践,生命危险时要低三下四求人,这真叫人难语了;先前还是男子汉,后来就是汉子难,反差太大了吧;一个人,如果做事不三思,事后徒增一些苦恼,就叫人看不懂了。再想一想,人生一世并不长,但所经历的委屈、烦恼、痛苦和灾难,谁又没有呢?一生中,一个人不经受一点磨练和考验那怎么行?如果人人一遭受不幸就断了红尘之恋,寻死不活,不替别人想想,不考虑任何后果,那这人间不早就绝人种吗,是不是?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是有许许多多理由的,别轻易寻死。死是最容易的、最懦弱的表现,死是会被人唾弃的、瞧不起的——不想流芳百世,也不至于遗臭万年嘛。在这里我突然想到保尔,他用他的行动把自己生命的价值给大家作了精彩的诠释。我们已经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形象是我们这一代人难忘的记忆,他一生经历四次重大的生死考验更是让我抹也抹不去:第一次、他为救朱赫来被关进监狱,坐牢期间不幸染上了发高烧的风寒,这种病想起来比波兰白军的机枪还要可怕得多;第二次、战争中被子弹打穿头骨,左眼失明,到底有多疼痛,想想都知道;第三次、为修铁路在艰苦的环境中得了重病,再后来保尔参加了肃反工作,这个工作紧张而繁重,击倒了保尔,使得他不得不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第四次、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脊柱上留有弹片,全身瘫痪……但保尔并没有放弃自己初心、人生的理想,最终成为一个钢铁般的共产主义战士,因此,别再犯糊涂了:朋友们,不是生命的自然终结,死都不是值得炫耀的——为正义事业牺牲者除外;朋友们,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正常的生老病死我们当然接受,用极端手段加速生命的死亡,就应该坚决说不!可是,这样的警钟虽然敲响了但又具体有多少人听得进去呢?
不久,我搬到县城的新家后认识了附近的一位老人,时间长了,和他成了忘年交。一百余岁的老人了,生活不仅能自理,还能为家里干些轻便的活,洗扫刷淘样样能干,生活十分充实。哪一天要是没有做家务,老爷爷反倒不自在,叽叽咕咕的。见老人那满足的样子,不免也让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正能量的鼓舞。老人常说,娃娃啊,今天跟着共产党,享不尽的福,谁不想多在世上活着,还有谁想着急提前去见阎王?算算老人的寿辰,老人是清宣统皇帝还未登基时生人,跨越一个世纪的人,在我结识的耄耋者中也是寥寥无几。这一路走来,老爷爷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还有什么看不透,但他还眷恋着这滚滚红尘,实在让我刮目相看,惊为天人,佩服!想着,我把前不久在医院的所见所闻告诉老人,老人只叹着:“造孽!”可能在他当时想来这世上还真有着急去见阎王的人存在?
老人的叹息声令我挥之不去,话不多,却意味深长,假如,我们要是仅仅以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就拿生命做赌注,这不是在做坏事吗?我们想想自己的生身父母了吗?他们需要付出多大的心力和物力,才养儿育女成才?老人乐观的心境又让我心里明亮:那些不想活的人,真应该学学。但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可能又会说,一百多岁了,还没有活够,甚至还有啥罪没受够,死了就好,好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是一个巾帼。然而,事实是,人死了就灰飞烟灭,还有什么二世三世之说呢?所谓的投胎转世只不过是佛家和道家给世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罢了,不可较真,否则就亏大了。
现在,对照着“轻生男”和老爷爷,我心里逐渐亮堂起来,一个壮汉服毒轻生,一个老翁憧憬未来,区别在哪里?我想,关键在于前者已经心灯破灭,后者是心灯还在闪烁,不是吗?一个年轻人,面前还有大好的前程不去拥有,而是让生命戛然而止,怎不叫人嘘吁呢?
朋友们,想必各位都见过盲人吧,虽然他们物质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亮光,但很少看见他们摔倒,为什么,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他们心中那盏精神的灯还是亮的。在这里,我想,海伦·凯勒应该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从搜狗百科了解到她的以下信息,照录如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等,1968年6月1日逝世时,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惊人的14本著作,成为后人的楷模,流芳百世。
朋友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盲人”,都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只要我们心灯不灭又有何惧,照样会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反之,如果心灯已经熄灭了,即使头顶上顶着太阳,还不是前途一片黑暗,直往门缝里挤压,对不对?
那么,什么是我们自己的心灯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里具体的想法应该也是有所区别的,常听人说,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想活的人,那一念之间心灯亮了起来,照亮他(或她)前进的道路;不想活的人,那一瞬间感觉前面黑暗,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还是简单提提,笔者就说说自己的鄙见,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心中的那盏希望之灯;普遍来说,就是每个人心中对未来充满抱负而点燃的那把焰火、圣火——人应该是要有理想的,为了理想,一切困难和挫折只当是磨练罢了。这盏心灯,在油不尽、灯不枯时就不要轻易熄灭。人嘛,就应该好好活着,不应该轻易觅死,更不能拿生命开玩笑,毕竟赌注太大了。知道生命诞生之初吗?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最优秀的父之精和母之卵结合形成的(克隆人除外,不过,至今为此,世界上还没有克隆人,毕竟法律和道德都没有允许科学家去做),就是说一开始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千般理由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就觉得我的妻子就是一个好榜样,明知上了手术台能不能走下来,都是让我犹豫不决的事,但妻子还是鼓起勇气选择上了手术台……如今病灶去除了,身体健康了,她的精神好得很,比我都要抖擞,特别还生下一个宝贝女儿,人生一世,满足了,不奢望了。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妻子其实就是我的一盏心灯,生了病就不要讳疾忌医,该治就治,该医就医,不要把生命耽误了。还有,抚养女儿成才,也成为我的另一盏心灯,把学生送进高中读书同样是我的心灯……有这么多心灯照亮,我在生的路上将会走得更远,更远!
朋友们,把心灯点亮,还有无数精彩在后头呢!请记住心灯明亮,死马且能当活马医;心灯晦暗,活马可能都要跌下悬崖!此时此刻,我突然想到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特地拿来与诸君共勉吧,希望大家喜欢——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作者简介:
许千勋,中学语文老师。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