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血脉之——贵昆线奇观
文/铁五师魏武宁(遗作)

在修建贵昆线时,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所形成的奇险美幻和神斧鬼工的杰作。这就是中外闻名的—天桥凌云,狮虎对唱。
贵昆线在两省交界有一处高程控制点就是可渡河的桥位。
众所周知,黔滇一带都广泛分布石灰岩。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很多溶洞和暗河。由于条件的差异,有的河段的暗河则呈断续式的状态,可渡河就是如此。1965年初夏,我团5营2个连在河滩设营。因格里大桥上游水库溃坝,凌晨洪水冲毁营房,有战士熟睡中被蚊帐缠住无法挣脱,被洪水冲走。搜救队沿河床搜索无果,遗体被冲到暗河里去了。让我们向烈士们致敬!
经过几年的施工,我们还知这附近叫“天生桥”的小地名不少,都是暗河上有岩盘使天堑变通途。更有很多关于“天生桥”的神话,说是神仙为被波涛所隔的情侣所感动,搬来的山体以成全人间之美。此河即以“可渡河”命名,估计覆盖河面上空的厚度,宽度与长度都是其他河流所无法比拟的。施工设计文件将该桥称为“天生桥特大桥”是根据当地约定俗成的称谓。但地图一直标注的是“可渡河”。所以运营之后,铁路有关部门根据地名法的规定改为“可渡河特大桥”。
现场可以看出,可渡河水距线路高差达百余米,但暗河的岩盘很厚。这不仅使设桥方案成为可能,而且也提供了稳定的地基,施工场地和交通条件,是理想的桥位,但是高程的衔接仍有很大差距。黔西北地势低,而滇东北台地的海拔高出200余米。按坡度计算还有百余米的差距。这百余米的高差就在荷马岭,背开柱至木嘎间约20公里地段加以展线解决。因为土木河谷两侧,乌蒙山有足够的胸怀容纳两次回旋的余地。这就成就了“背开柱展线”的壮丽景观。
线路方案既定,桥梁方案需要细化落实。根据线路纵断面,六个约70米的高墩采用70米高钢塔架墩以减轻岩盘的压力,匹配(8+40+8米)钢板梁方案,相当于23层楼高。当地湿度大,列车每次从桥上奔驰而过总有云雾缭绕,相伴而行。不言而喻,更加渲染出了“天生桥上架天桥”的浪漫气氛。
最近,有网友把贵昆线的“背开柱展线”的成因论定为“两支施工队伍同时掘进”“对接两个方向的路线高度竟然高达110米”,“并因此停工”云云。这纯属主观臆造,也太离谱了,太低估咱们中国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了,根本不值得一驳。所谓“由苏联专家设计”更是无稽之谈。
在天生桥两岸,是狮子口和老虎嘴两座山对峙。贵州端狮子山雄踞伟岸,威震四方。云南端老虎嘴挺拔峭立,虎视眈眈。狮子口隧道长1800米,老虎嘴隧道903米。犹如两个威武的武士镇守着滇黔锁钥。
1958年开工时,老虎嘴进口峭壁挡住了筑路人前进的步伐。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经现场反复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终于找到了选悬挂安全绳的稳妥挂点。首炮成功后,战士们一鼓作气,扩大战果。此后掘进一直十分顺利。
谁知,拦路虎突然出现。1960年的一天,老虎嘴隧道一炮炸出个大溶洞,一千瓦的探照灯竟然照不到对岸。顶部与底部,据推测长宽高约有个礼堂空间大。鉴于进口紧挨着天生桥桥台,出口衬砌完成较多且洞外系陡坡路基也没有移动可能,最后迁就现有洞口位置,在洞内改线。
这就是“天生桥上架天桥 狮虎对唱筑路歌”的奇观。


贵昆铁路天生桥雄姿
天生桥是云贵两省界桥。图中列车正从贵端的狮子口隧道驶出,桥基岩盘为溶洞顶盖,珠江上游南盘江以暗河从其下穿流而过。
槛外人 2022-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