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23)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我们享用文明成果并非仅仅陶醉于衣食住行的风光无限,只有透过纷纷扰扰的现象去大观现象背后的本质及其规律,才能让生命更加完美,才能让我们在认识事物中做到触类旁通,游刃有余,而最能体现万象规律的经典莫过于《易经》。《易经》文化是世界公认的华夏始祖文化,《易经》也是世界第一部无字天书,它仅仅用阴阳两个符号来诠释宇宙的本质及其运动的规律。后人在《易经》系辞传中注释,“易有太极,以分两仪,两仪分四像,四像分八卦”。中国的太极思想由此产生,太极分出儒道阴阳两仪思想,儒家思想代表有为进取,道家思想则无为而治,中国阴阳思想至东汉末年又分出四像思想,即从儒道思想又扩展而来的太阳法家思想,少阳儒家思想,少阴道家思想,太阴佛家思想,中国的思想史或政治史可以说就是阴阳两仪四像思想影响中国的历史。

自伏羲时代起,儒家刚性的有为政治与道家柔性的 无为政治就在世界东方的大舞台上同台竞技,儒家崇向人文,道家崇向自然,儒家以人为本,道家以道为元,儒家积极乐观,道家淡泊处事,儒家讲究仁义道德,道家讲究道法自然。然而两者却阴阳互补,遥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东方特有的“天人合一”的阴阳理论大厦。

自伏羲氏古圣开始,一代一代的中原领导人,就采用了儒道结合的统治方略,在上层建筑领域,他们多采用道家的无为政治,在社会基础方面,他们又采用儒家的仁义礼治。三皇时代,无从查考,但从五帝开始,从黄帝到尧舜,大都采 用了儒道结合的政治路线,儒道互补政治在尧舜禹时期达到顶峰 。
自夏朝开始,统治者采用了“以德配天”即“以德治国”的方略,治国理念偏向儒家,德代表人德,天代表自然,实际上仍然是儒道政治路线,但从古文献记载看,相对于古人的“道法自然”路线,这时的统治者更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儒道平衡政治路线的天秤逐渐向“重儒轻道”转移。

周朝则“以礼治国”,周公几乎是儒家思想的政治践行者,自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政治文化社会中的主导地位。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候纷争,乱世用重典,以高压政策为本的法家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它的代表人物就是韩非子,商鞅,李斯,秦始皇 等。中医有句话…“重病用猛药”,但用完后必须“休养生息”,以养代治,但秦始皇等法家人物犯下的错误就是用“法家打天下”,还想用“法家治天下”,他们违背了阴阳相生相克的宇宙规律…天然之理,所以,国家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将儒、道、佛、法四家思想按阴阳四像分类,法家属于太阳,儒家属于少阳,道家属于少阴,佛家属于太阴。宇宙间天地万物,包括人间之事,若想长久恒久,不能过于阳刚,也不能太倾阴沉,走少阴少阳互补之路最为长久,这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夏商周三朝共约两千年,民风纯朴,天下无事,儒道结合的中庸政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皇以太阳法家思想立国,对于其它思想则“焚书坑儒”,两代而亡。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道家的“黄老思想”开阜江山,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西汉中期又以“孔孟思想”儒家引领 大汉倔起,开疆拓土,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在西汉时期,同台共舞,尽展风彩,且各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东汉未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试探性地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法文化发生碰撞,从破冰到进入深水区,儒法道佛四家思想很快找到各自的位置,互补互利,桃李争妍,儒佛道法共治中原的格局逐渐形成。儒家讲究入世,佛家提倡出世,对道家而言,进可入世治国,退可出世修道,而乱世则用法家重典,四者形成了中国独有圆融大成文化。儒家提倡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基础上达到“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有为政治,佛家在参禅修定中达到“心不住物”的无为法要,道家则在“虚极静笃”中升华“无为而无所不为”之果,法家以高压态势惩罚严肃作为后盾,近两千年中央集权政治,大都采用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并广为效纳。

然而夏商周三朝的“以德配天”为方略的二千年儒道为主的统治,与近两千年的“德主刑辅”为方略的以儒法“阳治”为主,以佛道“阴性”为补充的政治相比,显然儒道平衡政权付出的代价要比近两千年封建统统小的多。然后后人提起“德主刑辅”的统治理念时,人们只想到了少阳儒家,而忽略了太阳法家,阴性的佛道思想则被无知之人视为迷信或封建残余戓文化糟粕,实为可惜!
如今土生土长的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在东方世界已得到广泛认同,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 亚,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居住的地区都深受欢迎,如今,以传播儒家思想为主的孔子学院几乎全球开花,中华思想以此走向世界,真正与世界各民族及地域文化开始同台竞技,并将在未来的岁月中脱颖胜出,一枝独秀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