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与新诗
文| 毋东汉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至今仍有人效法皇帝。不过,安徒生笔下是两个骗子利用皇帝的虚荣和愚蠢,声称会缝制愚蠢人看不见的华丽衣服,导致皇帝精沟子精身子,一丝不挂地游行丢丑。而今的《皇帝的新装》,是某些人借助自己的权利和威势,也来一丝不挂地游行,不但没有那一语道破真相的小孩,大家异口同声地唱赞歌,夸他的新装如何如何地华丽高档和划时代。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尤为突出。例如最近网传的什么梨花体、废话体之类,那就根本不是诗,甚至不像话!其所以如此颂扬,说明文学批评不正常。一味地捧杀,一味地棒杀,都是害人!
某些想挣稿费的在圈内有权势的人,连记叙文也写不通顺,把一段自以为有哲理性的话,斩节排列,即回车键;标点符号不会用,而且乱用,形同将鞋当帽子戴。从章法看,连小学三年级水平都不够。难为了编辑了,若不编发,恐炒鱿鱼,只好放出来。若将作者简介附文后,个个头衔大得吓人,获奖项多得吓人,作品又恶心得吓人。所以,没人敢说半个“不”字。岂非皇帝新装?
不说格律诗,单说新诗吧!“诗言志”是必须的,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无论是歌,无论是诗,都是炸弹和旗帜。”诗的号召作用、战斗作用不言而喻。抗战时,一首《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听得日本战犯稀屎拉了一裤裆。《游击队之歌》中“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激励了多少战士的斗志。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预言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当家作主。他老人家的诗词既典雅又通俗,堪称古诗词的继承,新诗的典范。
中国新诗的出路,毛主席指出:一条是古典,一条是民歌。参照格律,突破格律,吸收民歌营养,在这基础上创造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从外国人学来的,不押韵。经我们的诗人改进为押韵,更有节奏,更和谐,更有音乐感。谱曲能唱了,更是好诗。界于律诗和民歌之间的新诗,如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也称“老干部体”。字数以七言、五言为主居多,七言四顿或五言三顿。句式大体整齐,押大致的韵。这种诗可长可短。可抒情,如贺敬之《雷锋之歌》;可叙事,如田间《赶车传》。若谱曲也容易,必要时反复或加虚字即可,如李有源的《东方红》。还可以直接写成律诗或绝句。也可以直接仿民歌,如贺敬之的《回延安》,旧瓶装新酒。可惜,好多年轻诗人不会写这样的既有节奏又有画面,既押韵又整齐,既能谱曲传唱又能吟哦的新诗了!这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升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上不是规定:作文,“不准写成诗歌”吗?古代曾只考诗作,现代不准写诗,皆极端也。难怪,诗歌难以与时俱进,也老腐败了。
写不了诗可以学。可以先从“快板十三道辙”(发花、言前、梭波、中东、姑苏、一七、怀来、油求、江阳、乜斜、人辰、灰堆、遥条)开始,按辙名积累同韵字,越多越好。第二步背诵成语词典,成语大多为四个字,后边添三个字就是一句七言四顿诗。借以积累词汇。第三步,学会对仗:“天对地,雨对风,山花对海树,大陆对长空。农村对城镇,军官对士兵,老师对学生,门窗对桌凳,米湯对煎饼……”这样,把相反、相对、相关的事物配对、练习。第四步,熟读唐诗三百首,再读些宋词,作为借鉴,也可以模仿,但不要一味模仿。第五步,读些民歌,如《百鸟衣》《红旗歌谣》。亦可模仿。如仿信天游,两句为一节,要押韵。相邻的两节不同韵。至于散文诗,是以散文的形式写诗,有节奏,有画面感,虽不适合谱曲,诵读起来有音乐感。形似散文的一种诗。儿童诗是较肤浅较短小的自由诗。儿歌童谣是用儿童语言、儿童口吻、儿童心理、儿童视角,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诗。写儿歌、童谣、儿童诗的成年人应“蹲着”写,居高临下“站着”写,说成人话是不行的。
总而言之,新诗要读起来有节奏,有画面,有正能量,有思想倾向性(隐蔽的,否则是标语口号)。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要形象高大,为人师表;叙事诗要有故事,有人物,有环境,能教育人,鼓舞人,帮助人民,推动历史的前进。起码都要传递正能量。
希望文坛上那些以“诗人”“诗专家”自诩的“皇帝”们穿上“衣服”,不要裸奔、裸舞骗稿费,也希望个别散文家,不要夺诗人的饭碗。不会写诗,写好散文也不错,非要移动鼠标回车键,生装诗人呢?
也希望批评家们胆子大一点,敢于指出:“皇帝”根本没穿“衣服”!把不是诗的所谓“作品”直接说:“这玩艺根本不是诗!”让其下架。也企望大中小学的语文老师,把“裁缝”当好,培养新诗人。建议今后的语文试卷,有诗歌考核的小作文题。不过分吧?
2022-12-10-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