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苞谷饭的故事
诗/唐江
一
大坡村是干山
没有水田 没有米
一碗苞谷饭广种薄收
养活几个烟熏火燎的村庄
养活沙多土少的火石地上
举步维艰的岁岁年年
为了一碗苞谷饭啊
大坡村总是起五更 睡半夜
一年也还要匀出两三个月
在一只饥肠辘辘的大海碗里
拌上些灰挑菜 野荞兰
一碗苞谷饭啊
大坡村苦难崎岖的肠胃
勒紧裤带也要奋斗一生
一碗苞谷饭
早在我们出生之前
就把村里的几个长辈
饿死在一九六零
二
为了能吃上一碗米饭
大坡村的男孩早早起床
割草放牛 打柴挑水
然后到村里的民办小学
读书
为了能吃上一碗米饭
大坡村的姑娘
早上剪鞋样 半夜纳鞋底
她们美丽渴盼的双眼
大多都一字不识
她们在腊月初八卖掉年猪
扯上几尺花布 或者
扯一张车票
把自己嫁到安徽 浙江或上海
为了能吃上一碗米饭啊
多少人远走他乡 升官发财
多少人坑蒙拐骗 坐牢杀头
但是他们死后
都埋在大坡村一亩三分地的
三窝苞谷地里
三
十年前 我从乡下搬进城里
住在一个名叫打米厂的小区
吃苞谷饭长大的男人啊
年迈的双亲丢在乡下
年幼的孩子带在身边
每一个从乡下进城的人
苞谷和大米 是他们
两滴不同颜色的泪
我们的小区拥挤 堵车
但是一个卖苞谷饭的女人
推着她走街串巷的手推车
总是能自由出入 如鱼得水
我推断 她
也是一个从乡下进城的人
卖苞谷饭的女人
每次都会在我家楼前 停上一阵
她用一碗苞谷饭
治疗一个城市的消化不良
她度日艰难的叫卖
清脆 迷茫 忽远忽近
擦亮小区几扇怀乡的玻璃
擦亮我们
常年采光不足的内心
四
过了初一 就是十五了
卖苞谷饭的女人十六才来
我十岁的儿子唐鼎
又趴在窗口学口学舌
唐鼎同学不爱读书 写字
也不爱算算术
天生一副吃苞谷饭的命
十年来我买房 买车 抽烟喝酒
十年来我手脚并用 拼命地
爬一道陡峭曲折的楼梯
但是我渐渐长大的儿子唐鼎
做什么都漫不经心 不求上进
我不得不让小我一岁的妻子
把国家的二胎政策
竹篮打水地怀了两个多月
十年来我多次搬家
但是那个卖苞谷饭的女人
总是能如期找到我藏身的地方
大约血管里植有一株
与生俱来的苞谷
所有的日子嚼在嘴里
都是些 苞谷饭的滋味
五
卖苞谷饭的女人 换了三拨
现在还兼卖豆花和酸汤
她们口干舌渴的叫卖
也换成了数字录播的声音
我估计从现在起
又是一个新的十年
我居住的城市不种庄稼
种火车 汽车 大数据和农村淘宝
我一直赖以谋生的课本和粉笔
多年来苞谷不像苞谷
大米不像大米
苞谷饭从一块卖到五块
小日子越过越结结巴巴
我只有到乡下去了 到乡下去
给一辈子吃苞谷饭的父母
买一袋东北大米
但我会在诗中 亲手种一棵苞谷
茁壮 挺拔 土生土长
并让它替我的后半生
痛快淋漓地喊一嗓子:
苞谷饭 苦荞饭
酸汤豆花辣子水
作者简介:
唐江,男,汉族,1972年生,贵州纳雍人,中学教师。曾于《星星诗刊》《青年时代》《高原》《毕节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作品数十件。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