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意的越少,活得就越好
来源 每晚一卷书
声音 吉立红
两百多年前,日本当时最大的寺庙京碧寺落成。住持派人请来了书法家洪川大师,为寺庙题写牌匾。那天寺院挤满了围观的人,洪川心想:“这么多人看着,可不能出丑。”他提起笔,左思右想该如何下手。结果一连写了84遍,都没写出满意的字,最终只得作罢。
想起这样一句话:烦恼的根源,都是太过在意别人,而没有做好自己。一个人对外界越是在意,心就越容易乱,活得也就越累。学会放下,懂得看淡,才能过好当下的生活。
不要在意他人的评价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位年轻人,毕业十来年,眼看同学们都混得风生水起,他却一事无成。他心中非常不解,于是去找老师解惑。
老师问他:“这些年你做过什么?”
年轻人回答说:刚毕业那年,我喜欢画画,但有人说画家没前途,我就放弃了;接着想去做设计,有人说设计很苦,以后会秃头,我也没继续学;之后销售行业爆火,但又有人说你上大学,难道就去卖东西,我又没干下去。
老师听完,叹了口气说:“你总是活在别人的嘴里,怎么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呢?”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若是过于看重他人的眼光和看法,最后只能将生活过得面目全非。不把别人的评价放在心上,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掌舵人。
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
海明威说:“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贾平凹在一次访谈中,讲过一个故事。
1997年,一位叫安波兰的法国翻译家,突然找到他,表示愿以1万美金买下《废都》在法国的版权。
当时这部小说备受争议,他遭到很多批判,处于人生最低谷。
所以一听到这个条件,贾平凹便欣然同意,很快签订了合同。
没过多久,一个懂法语的朋友来访,看了合同后说:“老贾,你被骗了啊。”
原来,合同上写的是1万法郎,而不是当时说的1万美元,两者相差四五倍。
贾平凹气得当即就决定飞往巴黎,和对方打官司。朋友赶紧拉住他说:“你现在去打官司,你会法语吗?你有门路请律师吗?”
听到这话,贾平凹一下子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说:“算了,毕竟法国人能看到我的作品,终究是好事。”
很快,他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但没想到,几个月后,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就传回国内:
法国版《废都》,一举拿下了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这次获奖,使得国内文坛开始重新评估《废都》,并最终肯定了它的价值。
事后,贾平凹心中百味陈杂,他也没料到,他放弃了一些利益,却扭转了自己的人生。
想起余光中在《舟子的悲歌》中曾写道:“一条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风一半,却引来了海鸥两三。”
人生少些锱铢必较,避免陷入利益得失的漩涡,才能多一些自在坦然。
正如庄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不要太在意暂时的得失,把格局放大,心胸放宽,前方的路自会豁然开朗。
不要在意过往的伤害
电影《天使爱美丽》,有位中年房东太太,常常独自对着一张照片叹息流泪。
照片里的是她丈夫,十几年前,在一次空难中不幸去世。
外人看来,以为她与丈夫情深义重,至今念念不忘。但实际上,她对丈夫怀着的不是爱,而是深深的恨意。
原来,丈夫去世前生活在外地,爱上了别的女人,并执意要和她离婚。就在他坐飞机回来,准备办离婚手续时,遭遇了飞机失事。丈夫不在了,可他造成的伤害,却像一根倒刺,深深扎入她的心中。她每天黯然神伤,彻夜难眠,生活也没有片刻安宁。
漫画家几米说过:在一件事上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
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那些难以忘怀的事,都是你记忆中的一丛丛荆棘,每时每刻让你痛苦万分。别再纠缠过去的恩怨,原谅他人的伤害,实则是放过自己。
周国平曾说:“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以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
一味沉浸在过往的伤害中,只会让自己深陷仇恨的淤泥。凝视深渊者,终将被深渊吞噬。
听过一句话:“人变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发现,能影响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
世界纷繁复杂,什么都在意,注定会将自己拖垮。
学会删繁就简,把人看轻,把事看淡,才能从容不迫地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