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店村“祖孙玉兰”的传说
作者:提秀莲
诵读:刘 萍
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草店宾馆后面(以前此地为15号信箱所在地),有两棵并排生长的、胸径在八十公分的广玉兰。其中一棵广玉兰树,有两棵辛兰紧紧贴着它的根部探身上向生长,很是神奇。因此,在此地口口相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次仓颉造字时失去了灵气,他用两个“口”字组合了一个“吕”字后,想将第三个“口”字左右添加或下上添加,造出一个新字来。可是无论怎么组合也组合来出不出一个既象形又会意一个新字来,他很是气恼,就把三个“口”字撕碎抛撒在空中。
这三个被撕碎的“口”字,随着仓颉的抛撒,向四方游离,眼看再也没有形影不离、相拥相亲的机会了,它们很是不甘。它们商量说,一定要同心协力,随风相拥而生,而且要活出仓颉意想不到的最佳境界。
这三个被撕碎的“口”字,化做三缕莲花魂并拧在一起,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春天,被一阵叫作温柔的风,刮到了江南一个大户人家的后花院。可他家筑着一道厚厚的高墙,风和高墙对峙了一阵。敌强我弱,风退而求次,识大体地携着三缕莲花花魂一路向西而来。
兜兜转转,这样过了几千年,莲花魂被温柔的风刮到凤县草店村一个叫俞家沟地方。这地方有一个叫15号信箱的单位,他们单位院里子有个小花园。风在花园边歇脚,莲花花魂们看见这里刚被一场轻曼的山雨梳洗过,园中姿态各异的花儿绽放得很是烂漫,没有丝毫的杂质。花儿们一齐静静地与莲花花魂们对视,唇未启,芬芳就悄然而至。而15号信箱单位院里的青年们,一个在弹古筝,一个在唱小曲,两个在诵唐诗,三个在翩翩起舞,正为庆祝一个从首都传来喜讯而尽情地表演。

莲花花魂们就对风说:这里的青年,能把凡尘柴米油盐的俗常,过出琴棋书画的滋味,那我们就扎根此地吧。
风走后,莲花魂们心想,如果还原成莲花,那此地没有水塘。她们环视了一下四周,随即花魂一分为二,丝丝缕缕潜入地下。
第二年春天,15号信箱的行道旁,长出两棵叶阔碧绿的小树来。15号信箱单位的青年们,见这两棵树很像他们家乡的广玉兰,就倍加爱护。到了盛夏,两棵小树油光滴翠绿叶里托出几朵形似荷花、芳香馥郁的肥硕花朵,像灵动的眸子,日日清澈地看15号信箱里出出进进的人们。
又过了几年,已长成大树的一棵广玉兰,根部抽发下两棵,早春先开出形似粉中带白的荷花,花落后再长出叶子的幼树。
一天,院中有位发丝如墨、面若芙蓉、肤似凝脂的女青年告诉人们。她说,她昨晚梦见一位头顶荷花的婆婆,领着两个头顶的荷花孙女告诉她,她们原本是仓颉造字时撕碎的三个“口”,如今天天能陪着这里的青年吟诵诗文,唱和风调雨顺,才不失她们化魂为树为花的初心。
从此,这里的花园常常传来悠悠的琴声,脆脆的歌声,而15号信箱单位的青年们,更是每天一本接着一本看书学习,用祖孙玉兰的故事来装饰自己繁花似锦的人生,并有人天天唱道:
如果有一天,我心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玉兰花开的时光里
三棵玉兰组合的“品”字
是我最想抓住的,仓颉造字时
遗漏的灵气
作者简介:

现为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凤县作协主席。散文、诗歌在中省市县各类征文中多次获奖,并在《中国文艺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摄影报》《延河》《西北信息报》《宝鸡日报》《陇南日报》等副刊发表散文(诗歌)逾千篇。出版散文集《凤凰之乡随想录》,为县委县政命名的“第三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朗诵老师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