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台等离子前列腺电切
盼星星盼月亮,中山医院购买的进口奥林巴斯等离子电切镜终于到家了,这可是淮安市最好的一台等离子设备。我赶紧通知早已预约的病人,入院后做好手术前的一切准备。
该患者反反复复尿潴留已经两年多了,因前列腺比较大 ,在市区三甲医院建议开放手术,而患者一心想做微创手术,我仔细观察过他的影像检查资料,估计前列腺有100多克,普通的电切手术耗时较长,容易发生水中毒,风险比较大,等离子电切可以避免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我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应该没问题。但是退休后有几个月没有摸过手术镜子了,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虽然前几天已经熟悉过了,心里还是有点担心这台新设备我能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
麻醉成功后,组装好器械,熟悉的感觉立马产生,直视下顺利从尿道插入,清晰地观察尿道、前列腺、膀胱,心里顿时有了底气。第一刀切下去,感觉真爽 ,凝血效果绝对 !毕竟以前已经积累了数千例的手术经验,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等离子电切镜在手中操作人机合一,游刃有余!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切割,终于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全部切除!从镜下看着空空荡荡的前列腺窝,圆圆滑滑的后尿道口,我意识到手术已经完美无瑕地结束了!
五天后,目睹拔除导尿管的病人畅通无阻地排出尿液,我和患者都开心地笑了。
偶 遇
2016年6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我的诊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80岁的老人家,迈着雄健的步伐走进我的诊室,洪亮的声音直呼其名:“汤鹏,还认识我吗?”,我抬头一看,哈哈,这不是我60年代在淮阴中学读书时的杨咸太老师吗?赶紧起身握着老人家的双手,让他坐下。
从淮中毕业50年了,虽然一直没见过面,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杨老师不愧是搞体育的,身板还是那么结实,声音还是那样中气十足。正准备夸老人家身体如此之好,杨老师话语一转,从口袋里掏出连接导尿管的接尿袋,向我叙述他的痛苦:原来患前列腺增生症已经两年多了,经常发生排尿困难,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反复插导尿管排尿4次了,经服药治疗没有效果,一直坚持运动的他,连羽毛球也不能打了,非常痛苦。听说我退休后在中山医院返聘,昨天夜里在二院急诊插入导尿管,今天就直奔我的诊室来了。
我详细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发现他虽然80高龄,除了前列腺增生外,身体状况非常好,完全可以耐受手术,于是毫不犹豫地收住入院。
经过认真术前准备,5天后顺利地为我的老师进行了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手术,经过术后恢复,杨老师终于能够自行排尿了。用他自己的话讲:以前排尿是滴水难出,如今是一泻千里!
康复出院时,老人家特地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道:
前列腺巨大,
憋煞八旬老汉。
等离子电切,
愈后敢奔百年。
一次医院内的师生偶遇,能够让恩师永远与病痛告别,作为学生的我,真的非常开心。
后 记:
宝岛台湾医师眼中的汤鹏《行医手札》
姊夫,今日看了您第一篇日記,好生羡慕,印象中,我實習的時候跟是跟了好幾台蘭尾炎手術,卻無緣親自開一台(有的運氣好的同學,畢業前可以開到一兩台),後來分科了,更不可能再有機會,對於這個擦身而過卻無緣的外科入門刀,始終有一點失之交臂的遺憾。
再看了第二篇,哈哈!心有戚戚焉,無論以前在醫院開刀,或現在開業都有越開越膽小的感觸,不敢太斷定病人的狀況一定就是眼前所判斷的情況,總要留個懷疑,再翻案的心理準備。
看了第三篇,不禁有些感觸,台灣現在的醫病關係已日益緊張,醫生奉獻的熱情有時得不到病人的信任和理解,有些醫療訴訟更成為醫生心頭的痛,長此以往對醫病双方都不好。姊夫文中的醫療團隊內的默契,以及醫病之間的奉獻與信任,堪稱醫界的模範。
第四篇,看了以後,誏我回想起當兵兩年及下鄉服務兩年的歲月,感覺單位比較小,但人情味比較濃厚,同樣是下鄉服務(當時分配到內科),感覺姊夫做外科,給鄉下的病人的幫助更多更大,而且立桿見影,病人的感激也更強烈。
第五篇,很欽佩姊夫手術時臨危不亂,臨機立斷,雖地震也堅持手術持續到底的精神,有大將之風,真正適合走外科的精神。
第六篇,姊夫的文字流暢,敘事明白,有的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看過仍不斷在腦海重覆那緊要的關頭,如人親歷,絕對不輸專業小說家,正如您此篇中亦為醫師亦扮演超人,過程也精彩,事後敍述也精彩!
第八篇,這篇文章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從來不曾在我接觸過的外科及本科的医師有如此認真的做法,但,教授這麼做的原因,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地認同,教授的嚴謹認真的態度,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第九篇,大姊夫開病假証明是有原則的,也是按規矩來的。我目前在自己診所,有時也會有病人要求開診斷書要請假用,一般只要在情理上說得過去,我儘量順著病人。一面,我这不是公家医院,診斷書的効力有其限制,病人拿診斷書變不出太離谱的花樣,一面,我都是正在看診中遇到病人提出要求,也没什麼時間跟病人為這個事耽擱。但純粹造假的事,我就很乾脆地告訴病人,絕對不行,目前還好,尚無出現動手動腳的情況。
第十篇,姊夫處理紅包的方式令人敬佩,是兼有仁心而又有仁術的好醫生,更難得的是能改變風氣,帶動其他同仁也改變原來的習慣,的確是殊能可貴。不禁讓我好奇是什麼原因,讓姊夫能有此動力可以做出有別於約定俗成的紅包文化?可否跟姊夫的家訓祖訓有關?早年有一內地會,其創始人,戴德生,是清末的西方教士,用西方醫術來為人治病,但不收錢,只趁機宣傳教義,不曉得和姊夫的祖輩可有渊源,總之,都是令人敬佩的,濟世救人的壯舉呢!
作者简介:张广智,在宝岛台湾台中市开有耳鼻喉科诊所,汤鹏夫人的表弟。



(本期责任编辑:胥全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