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辽文友共育文苑之花总第(356)期


【作者】北方三月,实名于德宽,退休前曾任鞍钢民政企业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工作部部长,有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理论文章及新闻报道等发表于国家和地方报刋、电台及网络。2021年9月获首届津辽杯诗歌散文大奖赛一等奖。
【辽宁总社/于德宽】
Ⅱ歌声伴随我成长ll
初审/文丹兰
复审/学与问
诵读/学与问
当记忆攀爬上青春的藤蔓,曼妙的旋律起伏流沙般的质感,歌声便乘着岁月的方舟穿越时空,挽起春夏秋冬,融入我渐渐沉醉的心房……
我虽然不具备音乐天赋,但我却乐于陶醉在半个多世纪永不停歇的歌声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步入了小学校园的门槛。我的启蒙老师名叫杨恩禹,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在上音乐课时,他一边教我们唱歌,一边给我们讲歌曲中的故事,以启蒙我们幼小纯净的心灵。记得他在教我们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时,杨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唱雷锋,还要学雷锋,更要做雷锋,使我们在悠扬的旋律中被雷锋的事迹和精神深深的感染着。
从那时起,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学雷锋做好事。记得在课堂上,当听说有同学把文具盒落家里了,就有好几个同学积极要求把备用的铅笔橡皮借给他;当有的同学作业不会时,就会有同学主动耐心地给他(她)讲解;当得知同学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会有同学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助解决……
在放学路上,看到老大爷或者老大娘背着东西从集市上归来,也会有同学抢着上前帮忙……
那时每到农忙时节,同学们都会唱着歌,排着队去帮农民伯伯义务捡豆子、拾麦穗等,每当学校放寒暑假,小学生们会自发的到军烈属家中去擦玻璃、扫院子、抬水等,类似这样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场景真是随处可见……
歌为心声。到了60年代末,歌颂毛主席、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创作风起云涌,人们也满怀深情地用歌声表达对领袖的敬仰之情。例如:《各族人民歌唱毛主席》《红太阳照边彊》《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真的是全民大合唱!歌声唱出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唱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1970年5月2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震撼世界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随之,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走上街头参加庆祝游行活动,并齐声高唱:东风吹, 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规律不可抗拒 ,不可抗拒,美帝国主义必定灭亡,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边唱边喊口号,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摇旗呐喊!
1974年,我走出了中学校门成为生产队里的一员,那时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最多的是纪录影片《红旗渠》插曲: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现在听起来仍然热血沸腾。记得这年冬天,为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我们隶属的大张公社拉开了窦家排灌站修渠大会战的帷幕……如火如荼的工地上,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劳动号子此起彼伏,《誓把河山重安排》铿锵有力的歌声响彻云霄……
那时工具落后,主要就是人推肩扛,一镐一镐的刨,一锹一锹的挖,大家的积极性却空前高涨。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各个生产大队之间和各个生产小队之间开展了挖渠竞赛。很多人的手和肩磨出了血泡,就让赤脚医生上些紫红药水,简单包扎一下接着干;有人感冒了,喝点姜汤,发发汗继续干。就这样既没有人请假更没有人退缩,因为大家知道这项声势浩大的工程是确保农业丰产丰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大家觉得吃点苦,受点累,很值得……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条引以为傲的水利工程仍不减当年的排灌功能,不断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那段惊天地、泣鬼神,千军万马共修渠的鏖战岁月。
1975年年初,伴着《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我走入了人民公社电影放映员队伍的行列。此后,电影插曲经常萦绕在我的耳畔,不论是我在画电影海报时,还是行走在下乡放电影的路上,总是要哼唱几句当时的电影插曲,虽然有时唱的不在调上,但心情确是惬意无比,既陶冶了情操,又增添了工作的乐趣与信心。
上世纪80年代,因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到镇政府机关工作。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希望像“一把火”在心间燃烧,唱《金梭和银梭》,“太阳象一把金梭,月亮象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想着“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城乡处处增光辉。”听着激情澎湃的歌曲,每天工作都是热血沸腾。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来到钢城鞍山工作,中国步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祖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大起来的华丽转身。这期间《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为了谁》《今天是个好日子》等歌颂新时代的歌曲应运而生,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大街小巷,到处传唱,连绵不绝。甚至茶余饭后,人们携带着半导体收音机也是走到哪听到哪,走到哪唱到哪,歌声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美好心情……
转瞬间,已迈入21世纪20年代,伴随我成长的那些歌声也已经飘过了60余年,青春和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渐行渐远,许多事情也早已淡忘,唯有一首首老歌,历久弥新,律动的音符时常萦绕在记忆的深处,荡涤着心扉和灵魂……
诵读:学与问,退休公务员。热爱文学喜欢诵读。愿以文交友充实美好的生活。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该帖无需高额打赏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