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的取象和炼字
【诗友唱和】
佳人
作者/郑万才(云南)
十年滴血伴诗行,且自逍遥起一程。
流水高山云外赏,狂篇醉句酒中成。
不拍俗客跟前马,只重西施眼里情。
巢筑梧桐倾百鸟,啾啾哪是凤凰鸣?
【七律】洞庭行
/次韵郑万才先生
作者/唐治云(桂林)
桂林一别洞庭行,尺素频频托雁程。
月色临窗衾总冷,涛声撞枕梦难成。
舟揺湖水层层浪,蝶恋荷花缕缕情。
折柳长亭浮倩影,惯于拂晓听莺鸣。
【注】
响应毛主席号召,1968年秋,全国5000多名大学毕业生赴洞庭湖区解放军某部锻炼,广西师大近百名1967届毕业生(因文革滞留在校)赴军营锻炼,历时三个年头,至1970年春分配到各地工作。我有幸分配到桂林市东郊30公里的一所公社高中任教。
【诗友点评】
唐兄此首抒怀情诗,自与‘’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作有迥别。此诗善于借景传情。将诸多古典诗词的经典意象,潜意识、无意识地融入自己的作品。如‘’尺素……托雁程”、‘’月色……衾总冷‘’、‘’蝶恋荷花‘’等等,不一而足,显示出诗人博览的功效。‘’舟摇湖水层层浪,蝶恋荷花缕缕情‘’,诗人身处风浪折腾之中,仍不忘系念之心上人,情至深者方有之也。‘’涛声撞枕梦难成‘’,一‘’撞‘’字含义多深,令人琢磨,此炼字之功夫也。好诗不厌读,此诗是也。有情才有真作,有手段才有好诗。
(罗智浩/柳州市人,《江南诗社》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