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家西楼村的枪声
文/陈通
这是一个发生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孟家西楼村的真实的抗战故事。我通过对5位曾经见证和经历过“孟家西楼战役”老人的走访了解,这场战役于农历一九四零年正月二十日打响,虽然只持续了一天,但它却成为当地百姓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那是八十九年前正月,八路军九支司令部刘海涛司令员率部队从莱芜、新泰方向来到孟家西楼村,当时,他的部队除了驻扎在该村的警卫六连外,还有驻扎在卢家西楼、看马庄、中楼等村的。
已经80岁的孟贤德老人现在还记得,当时刘海涛司令员来到他们村就住在村里的老学堂里。大约过了五六天,由于他手下的一个营长做了汉奸,就将刘司令住在这儿的消息传给了住在大店的日本鬼子。正月二十,日本鬼子从大店出发,下午,当抵达幸福村西南河崖边的树林时,他们悄悄的停下了,并在幸福村要道上设上了岗,所有去大店方向的人全部被抓了起来(怕走漏风声),到了晚上,他们开始向孟家西楼村靠近,意图搞突然袭击,消灭刘海涛部队。据该村78岁的孟凡合老人回忆,当时,有一位八路军的部长和主任住在他们家里,那天早上4点多钟,他的母亲起来给八路军摊煎饼,刚套上驴开始推磨,就听见村西有枪声,他母亲赶紧就去敲部长的门,告诉他们有枪响。部长起来后,当兵的也很快都起来了,接着就听到有开炮的声音和噼里啪啦密集的枪声。(估计当时孟凡合母亲听到的第一次枪声是站岗的八路军发现鬼子后放的信号枪)。
据他们回忆,当时六连就住在村西头的几户民宅里,大约60人,他们很快投入了战斗,第一时间冲到村西阻止日本鬼子进村,掩护司令部往东北方向撤离,等到司令部走远了,六连也边打边撤,战斗一直持续到二十一日黎明时分。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八路军战士共牺牲了13人,村民死亡16人。
“战斗结束后,战士的尸体被简单的挖了个坑就地推进去,盖上了几锨土,有的衣服什么的都还露在外边,我都见了”。孟贤德老人回忆说。到了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来了几个八路军,在附近村民的帮助下,将这些四散掩埋的战士的尸体全部集中到了卢家西楼村的树林里。(当时是卢家西楼村张全的树林,现在该村沿街楼附近)。当时没给他们立墓碑,他们就在树林里挖了一个很长的大坑,将战士的尸体一字排开,每个战士的头上都枕着刻有自己名字的砖头。尸体掩埋后,坟边还插上了刻有战士姓名等信息的木牌。
一九四五年,从新泰、莱芜来了许多人,他们迁走了部分烈士的遗骨,将他们带回了自己的老家,据孟家西楼村80岁的孟贤德老人讲,当时牺牲的战士绝大多数都是新泰和莱芜地区的。他们来迁坟的时候,立在坟前的木牌早就烂掉了,他们就一个个的扒出来看枕在头底下的砖头上的名字,如果是他们要找的人,他们就连同砖头一起带走了,不是的,又给埋回了原处。到了一九五五年,一些无人来认领的烈士遗骨,按照上级要求全部送到了崮子崖烈士公墓(据说就是现在位于小店镇的蟠龙山公墓)进行了安葬。
历史已经过去,可记忆永远不会尘封。虽然80年过去了,但那段不堪回首的血色往事,仍是当地老百姓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痛。当那段历史再次被提起、再次被追忆时,对侵华日军滔天罪行的激愤之情,依旧在我们心头澎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回忆历史,并不是在延续仇恨的火种,而是要以史为鉴,激励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作者简介:
陈通,男,汉族,1976年7月出生,山东莒县人,大学学历,现供职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人民政府,2009年开始从事新闻通讯稿件写作,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山东人大》《日照日报》等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新闻工作者。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