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车坪
文/吴友鹏
在咸丰县坪坝营镇,有一个叫水车坪的地方。这个用水利设施命名的地方,有一个坪坝,东高西低,面积较大,过去人们用提水灌溉用的木质水车灌溉水田,因水车多分布在坪坝里的沿河两岸,故名水车坪。
水车遍布坪坝
水车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气候适宜,物产富足,民风淳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丽乡村,是一个打上历史烙印的古老乡村,是一个乡村旅游的处女地。
坪坝上沿有一个六进沟峡谷,河道就是从峡谷中自上而下,蜿蜒展出,溪水经河道沿坪坝中间流出,形成一条溪沟,终年流水,将坪坝一分为二,径直流入后家河。两岸山清水秀,炊烟缭绕,植被丰富,民居多依山而建。在山头俯瞰坪坝,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画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过去河道沿岸遍布的水车,那不只是一个提水灌溉的水利工具,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是水车坪那个时代的地标,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劳动人民无穷智慧的结晶。虽然无从知道考究水车的制作工艺是当地人发明的,还是外地流入的,但是它成就了水车坪,它在这里定了格,它像专门为这里量身定制的,千古流传,万古流芳。如今在许多风景区都能见到水车,的确美颜。
驿道穿村而过
说道水车坪人文历史丰厚,这的确不是笔者故意杜撰,而是真实确切的历史存在。远的不说,只说清朝时期,历史上的水车坪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有多个头衔加冕。
清朝乾隆年间,国家开辟了从咸丰县城到四川(今重庆)黔江的驿道,沿途设置了十字路、水车坪、张家坪驿站,连接鄂川共管的沙子场进入四川境内,即可到达黔江,又可到达酉阳。
驿道是那时的高速公路,稀罕独特,承载着政治、军事、经济等多项功能。
如今坪坝下面的山林里,还保存有一段古驿道的石级,只是如今行走的人少了,荆棘遍布,但仍能说明过去那段鲜活的历史。身临其境,仿佛还能听到古驿道上的人笑马欢,既吵杂又激促的马蹄声声,看到了八百里加急驿卒的矫健身影,感觉到他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透了,但他们丝毫不敢停留,他们重任在肩,事关军国大事,事关国家安危。
古驿道如今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从湾田的老洞岩进入水车坪境内,经过水车坪后再通过方家坝境内到达张家坪驿站。从十字路到水车坪到张家坪再到沙子场,基本上是按照每二十里设置驿站的,地点路径的选择,值得现在的我们研讨思考探究。这里面看似简单的排列组合,渗透了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博大精深的智慧。
塘铺不是塘坡
过去由于口误,人们一直把塘铺叫着塘坡上。笔者初次到塘铺时,放眼望去,民居都修建在山坡上,尽收眼底时,却找不到山塘的所在,不得要领。调查咨询了一些老年人,才晓得这里叫塘铺上,不是叫塘坡上。
几经周折,几番了解,才知道过去水车坪的驿站就是修建在这里的。后来又查看了县志,了解到这里还设置过塘汛,驻扎过军队,被叫着汛兵。那时塘汛和驿站都设置在这里,人气可见一斑。清同治四年版《咸丰县志》关隘载:水车坪,在西南。营制载:驻扎咸丰县城,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分防十二塘。每塘兵五名。水车坪塘、张家坪塘、蛮王牌塘、杨峒场塘…。
传说山坡上当时还修建过类似工厂烟囱类似的建筑物,遇到紧急情况,只要在里面加入柴禾杂草等物质,用火点燃,即可传递出这里的险情,外面的人就赶过来救助,类似于长城的烽火台功能。
水车坪的蜕变
如今的水车坪,交通发达,饮水安全,已然超越了自我,现代化水平丰满。现在的水车坪是一个行政村的名称,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是一幅山水画,绿水青山。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给老百姓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生活愉快,乡风文明。
水泥硬面化公路通向各个自然村落,一些人家房前停放着汽车。家家户户饮用安全卫士洁净的自来水。通讯全覆盖,电视家家通。广场舞气氛活跃,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向往得到了具体体现。光伏电站就修建在坪坝的一侧,美丽壮观。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猕猴桃、葡萄、李子、藤茶、烤烟遍布全村,优势互补。六进沟旅游资源丰富,厚积薄发。景点旅游和乡村旅游都能在这里蓄势待发。
作者简介:
吴友鹏,男,54岁,中共党员,乡镇干部,热爱文学创作。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