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系列二十八)
话说《素女经》
《素女经》讲的是什么
《素女经》,中国古代颇重要的一本性学著作。可能是在战国至两汉之间完成,并在魏晋六朝民间流传修改的。
《素女经》的理论观点(部分)提到:
第一,强调性交和人的身体强弱是相互影响的。
第二,提出了初步的优生道理,强调“爱乐”两性交合的目的,也是为了要生育“贤良而长寿”的子女。
第三,提出了如何易于怀孕。
第四,提出了后世道家大力倡导的所谓“延年益寿”之法,即巩固精关、“莫数泻精”。
第五,《素女经》有些方面还涉及性心理,强调男子在性交时应有自信心,要破除现代性科学所提出的“操作焦虑”。
第六,提出了性交应使男女双方同享快感,共同受益,在男权社会,这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思想。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到,《素女经》中包含不少朴素的、可贵的性科学理论观点,是中国汉、唐以前性科学理论的总结,它产生在两千多年前,诚属不易。它对后世影响很大,隋、唐之际民间有在结婚时男女双方共读《素女经》的风俗,似乎它又起到了婚前性教育教科书的作用。
《素女经》是中国最早的房中著作之一,和《玄女经》被称为房中著作的“鼻祖”。
《素女经》书名最早出现在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作者不详。
此书原已失传,但后来发现日本人丹波康赖于982年编成的《医心方》一书中曾收集此书,现在人们所见到的《素女经》就是《医心方》所收集而经清代人叶德辉辑入《双梅景暗丛书》。
《素女经》中的理论观点大致如下:
1.明确提出阴阳交合乃自然规律,男女之间性生活不可缺少,禁欲主义绝不可取。
倘若禁止男女互相交合,就会使人郁闷不乐而损伤健康,缩短寿命,甚至会造成“辟死其舍”的严重后果。
2.强调学习性学知识,掌握“阴阳交合之道”。
认为只有这样,性生活才会过得轻松愉快,并可使人体五脏六腑均能得到补益。与之相反,如果在性学方面愚昧无知,那就最易造成房劳损伤,甚至使人早衰早死。书中又说,单纯服食药物并不能解决养生长寿的问题,只有掌握好房中术,做到“爱精养神”,才能避免房劳损伤,方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将追求精神愉悦和身心健康作为过好房室生活的重要目标之一。
《素女经》中的理论观点, 在《素女经》里,并非单纯把房事视为繁衍后代的手段,而是特别强调性生活的娱乐性及其在养生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如素女说“交接之道”在于“男以致气,女以除病,心意娱乐,气力益壮”。为了使性生活能够健身悦心,事前当安神定志,选择不冷不热的天气,饥饱适度,精神集中,心气平和,交合动作轻柔舒缓,这样自然可使双方都能获得房事之乐和房中补益。
唐代以前,中国曾流传过《素女经》、《玄女经》、《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等许多房中性学名著,可惜在五代及北宋以后已经失传。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著作早已流传到了日本,因而在该国尚保存着部分中国古代房中著作。
日本人丹波康赖于公元982年编成《医心方》30卷,其中第28卷就摘录和引述了上述房中著作。
近代学者叶德辉从《医心方》等书中分别把有关的引文辑录出来。收入所编《双梅景暗丛书》之中,才使国人得以部分地窥见上述房中著作的风貌。
《素女经》强调,性交和人的身体强弱是相互影响的,“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提出了初步的优生道理,强调“爱乐”是两性交合的目的,也是为要生育“贤良而长寿”的子女。
首先提出“九殃”,即在九种情况下不宜性交,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易于怀孕。
《中国古代性文化》一书中,就《素女经》的理论观点又提到:
第一强调性交和人的身体强弱是相互影响的。
《素女经》开宗明义第一段就是:“黄帝问素女曰:‘吾气衰而不和,心内不乐,身常恐危,将如之何?’素女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夫女之胜于男,犹水之胜火,知行之如破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臛,能知阴阳之道,悉成五乐。不知之者,身命将夭,何得欢乐,可不慎哉!”这就是说,讲求正确的性交很重要,如果做得不得法,会使人身体衰弱,甚至丧失性命,对此真要慎重。
第二,提出了初步的优生道理,强调“爱乐”两性交合的目的,也是为了要生育“贤良而长寿”的子女。首先提出“避九殃”,即在九种情况下不应性交,其内容已如本书上一章《性禁忌》一节所述。这“九殃”中,第九种禁忌是认为酗酒之后不宜性交,否则生子多残病,是有科学道理的,其它“八殃”只是反映了古人对性交禁忌的风俗观。
《素女经》中提出的“房中禁忌”还有“新远行,疲倦,大喜怒,皆不可合阴阳;至丈夫衰忌之年,不可望施精”,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提出了如何易于怀孕。“素女曰:‘求子法,自有常体:清心远虑,安定其衿袍,垂虚斋戒,以妇人月经后三日,夜半之后,鸡鸣之前,衿戏令女盛动,乃往从之,适其道理,同其快乐,却身施泻,勿过远至麦齿(指阴道内二寸处),远则过子门,不入子户,若依道术,有子贤良而老寿也。”
第四,提出了后世道家大力倡导的所谓“延年益寿”之法,即巩固精关、“莫数泻精”。《素女经》中叙述:“黄帝问:‘愿问动而不施,其效何如?’素女曰:‘一动不泻,则其力强;再动不泻,耳目聪明;三动不泻,众病消已;四动不泻,五神咸安;五动不泻,血脉充长;六动不泻,腰背坚强;七动不泻,尻股益力;八动不泻,身体生光;九动不泻,寿命未失;十动不泻,通于神明。”这里,强调了男子性交而不射精的许多大好处甚至提出十动不泻可“通于神明”,但是,这种理论与做法,并不为现代科学所提倡。
第五,《素女经》有些方面还涉及性心理,强调男子在性交时应有自信心,要破除现代性科学所提出的“操作焦虑”。(“操作焦虑”指性交时一些不必要的担心与怀疑,如怀疑自己性功能有没有问题,能否令对方满意,是否伤身体,自己的阴茎是否太小,等等。这种“焦虑”多无根据。这种消极心理会影响性功能的发挥。)“素女曰:御敌家,当视敌如瓦石,自视若如金玉,若其精动,当疾去其乡,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如临深坑下有刃恐堕其中,若能爱精,命亦不穷也。”这里在进一步提出男子应“爱精”的同时,提出应有一股强悍之气,“视敌如瓦石”,坚决而勇往直前,这种思想值得注意。对于人类来说,初民几乎完全没有什么“操作焦虑”,但以后性文化越发展,性交禁忌与心理上的怀疑与顾虑就可能越多,对有些不必要的顾虑实应破除,这是现代性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素女经》中已有涉及了。
第六,提出了性交应使男女双方同享快感,共同受益,这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思想。《素女经》强调男女双方必先有“爱乐”然后行,做到“相感而相应”,所以说:“阴阳者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则不起。”最忌讳的是:“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猝上暴下,爱乐未施。”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这些观点之所以了不起,不仅因为这是一种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规律的反映,尤其是因为它体现出一种男女平等的思想,承认女性的性权利,在性交时男方必须考虑与照顾女方,要“情意合同,俱有爱心”,而不能只顾自己一时之快。这种思想在男子统治与压迫女子的社会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美国的约翰逊与玛斯特斯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性交性反应的四周期(即兴奋期、持续期、性高潮期、消退期。完美的夫妻性生活必须经历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
理论上说,其中应该有“性前嬉”,使夫妻双方同时达到性兴奋,然后再进入性交;在性交过程中,双方(主要是男方)应尽量争取使双方的性高潮同步等;这些基本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素女经》中已见端倪了。
第七,提出了性交媾率问题。“黄帝问素女曰:‘道要不欲失精,宜爱液者也,即欲求子,何可不泻?’素女曰:‘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其气力,不欲强快,强快即有所损,故男子十五,盛者可一日再施,瘦者可一日一施。年二十,盛者日再施,羸者可一日一施;年三十,盛者可一日一施,劣者二日一施;四十,盛者三日一施,虚者四日一施;五十,盛者可五日一施,虚者可十日一施;六十,盛者十日一施,虚者二十日一施;七十,盛者可三十日一施,虚者不泻。”《素女经》对男子性交时的泻精次数,也有一些提法:“素女法: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卅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廿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换,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以上这些论述都没有把问题看得绝对化,而是以年龄和身体强弱为转移,这是正确的。即使提出男子要惜精如玉,也要视年龄、体质而定,也没有绝对化。这些观点对汉、唐时民间的性认识、性习俗影响很大,唐代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可能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第八,提出了性交的不同体位和方法,即所谓“九法”。它是模仿动物的姿势与动作而定名的,如龙翻、虎步、猿搏、蝉附、龟腾、凤翔、兔吮毫、鱼接鳞、鹤交颈。后世有不少性雕塑反映了以上内容。如:“第一曰龙翻,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股隐于床,女攀其阴,以受玉茎,刺其谷实,又攻其上,疏缓动摇,八浅二深,死往生返,势壮且强,女则烦悦,其乐如倡,致自闭固,百病消亡。第二曰虎步,令女俯尻仰首伏,男跪其后,抱其腹,乃内阴茎刺其中极,务令深密,进退相薄,行五八之术,其度自得,女阴闭张,精液外溢,毕而休息,百病不发,男益盛。第三曰猿搏,令女偃卧,男担其股膝,还过胸尻,背俱举,乃内玉茎,刺其臭鼠,女还动摇,精液如雨,男深案之,极壮且怒,女快乃止,百病自愈。”其余诸法各有特色,但皆谓可治疗疾病,强身健体。或“七伤自除”、“精力百倍”、“百病销灭”,或“百病不生”、“治诸结聚”、“七伤自愈”。
第九,记载了一些房中药方,如治疗“鬼交之病”方、“令人长生房内不衰”方、“阴中有虫”方及“四季补益方”七首,广泛地运用于治疗有关性生活、性器官方面的各种疾病。这些药方先后被《医心方》、《外台秘要》、《千金翼方》、《千金要方》等中日著名医经援引,可见其确有相当的医学价值。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到,《素女经》中包含不少朴素的、可贵的性科学理论观点,是中国汉、唐以前性科学理论的总结,它产生在两千多年前,诚属不易。它对后世影响很大,隋、唐之际民间有在结婚时男女双方共读《素女经》的风俗,似乎它又起到了婚前性教育教科书的作用。清人叶德辉在《双梅景閛丛书》的《新刊素女经序》中说:“今远西言卫生学者,皆于饮食男女之故,推究隐微,译出新书,如生殖器、男女交合、新论婚姻卫生学,无知之夫诧为鸿宝,殊不知中国圣帝神君之胄,此学已讲求于四千年以前。”这是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
同时可以了解秦汉之际房中养生术的基本情况。当时房中的理论思想认为男女性交有两个明确的目的,一是使女子怀孕,延续香火,否则,就对不起列祖列宗,罪莫大焉。二是通过性交以吸取女子阴精,以滋补男子。当然,女子也可以通过性交而鼓动本身的气,但古人认为男子的阴精是干涸的,而女子的阴精则取之不竭,所以女子是男子精力的源泉。这两个目的是密切结合的。男子为了能生育健康的下一代,射精必须在其精气最高峰的时期,而为了使精气能积累至最高峰,于是提出了男子与女子交合而不射精,使女子达到性高潮而吸收其阴精。
因此,“还精补脑”的理论是古代中国房中理论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存在于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性书中,直到现代。这种观点认为,男子必须尽力控制自己,控制精神以防止射精,与此同时,他所吸引及凝聚的女子阴精要借助内功经由脊髓神经上送至脑,再送遍全身,以加强本身的生理健康。
因此,男子要学习如何吸收阴精,如何延长性交时间,因为古人认为性交时间越长则吸收女子阴精越多。总之,在这些著作中,把养生、气功、房中术结合得相当紧密,从中可见,古人很讲究吸气、滋补、性生活有节制,其中有不少科学道理。但是关于性交时要闭守精关、行而不泄的论述,与现代科学的论述不一致。
汉朝性文化的经典之作
说到汉朝的性文化,不得不介绍一本相传著作与战国至两汉期间的一本性学书籍——《素女经》。
古人在解决了穿衣果腹问题后,必然回到另一个本能,那就是性本能。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极大的的推动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也正因于此,汉朝是中华民族最鼎盛时代之一,文化也通过书籍和文字得以传播,性学知识和书籍亦是如此。
《素女经》开篇即强调,性和人的身体情况是相互影响的,“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素女经中我们还能发现其有远见性的提出了优生理论。该书强调性不仅为了生儿育女,“爱乐”也是两性交合的目的。首先提出了“九殃”的说法,即九种不宜性爱的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才能易于受孕的方法。虽然从现代性科学的角度,有些观点是错的,但能在那个时代,提出如此先进的性学理论和并阐述如此全面的性知识,还是值得称赞的。
《素女经》在夫妻的房事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性的论述。首先提出了后世道家倡导的“延年益寿”之法,即巩固精关,“莫数泄精”,保存阳刚之气。又提出了房事应让夫妻双方同时享受快感,进而共同受益,必先有“爱乐”然后行,做到“相感而相应”,最忌讳的是“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在封建的男权鼎盛的时代中,这种在某种程度上关爱女性,承认女性也具有的性权利、性人权的思想,实在难得,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汉朝文化的包容性。该书还有对男性性心理的描述,强调男性在性爱时就有应该有自信心,“当视敌如瓦石,自视若金玉”,这也符合现代性科学治疗勃起障碍的理念。
《素女经》认为性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合乎天道。而压抑性欲、杜绝性爱是有害的;但性爱要有节律,可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若不知规律蛮干则会“渐以衰损”。为此,书中提出了节律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在性技巧与性生理方面,提出了“五欲”、“十动”、“七损八益”等概念,还详细论述了九种具体的性爱体位。在性养生方面,主张男子少射精,但并不主张每次性爱都不射精,“久而不泄,致痈疽”。那到底多久该射精一次呢,该书指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所以,《素女经》是一本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论述房中术(性科学)的古代性学著作。
汉朝的性学著作众多,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有八家,《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黄帝三王养阳方》、《尧舜阴道》、《天老杂子阴道》、《天一阴道》、《汤盘庚阴道》、《三家内房有子方》。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市马王堆的西汉初年的古墓中,发现大批帛书和竹简书。属于性学著作的有《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汉朝,可谓性文化集大成者。
另一本古代医学集大成者《黄帝内经》,虽然是借上古君王黄帝之口,论述人体奥秘和医学知识,但是后世公认此书成于西汉。包含《素问》、《灵柩》。
《素问》涉及性的内容较多,也写到了人的性生理,“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性到了14岁,月事以时下,是对女性月经初潮的年龄描述。而且论证了女性来月经之后才能有子。56岁,绝经期已至,也不能有子了。这非常符合女性性生理特点和生育能力存亡的客观事实。“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对男性的遗精和性能力降低的论述,也和符合男性的性生理事实。
《黄帝内经》还主张性生活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加以节制,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反对酒后行房做爱。
汉朝,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性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各种性学著作的问世,也为后世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叫汉族,也是有道理的。
《素女经》问世后对人类的影响
《素女经》,古代房内秘书,早佚,作者不可考,今本为近人叶德辉辑自日人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卷二十八,后收入《双梅景暗丛书》。
叶氏在《新刊素女经序》中写道:《隋书·经济志》子部医家类有《素女秘道经》一卷,注云,并《玄女经》,又有《素女方》一卷,新旧唐志均不著录。惟日本宽平中见在书目有《素女经》一卷,而无《玄女经》、《素女方》,疑其时合为一书不复分别也。
其中以黄帝询素开篇, 黄帝问素女曰:吾气衰而不和,心內不乐,身常恐危,将如之何?素女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夫女之胜男,犹水之胜火,知行之,如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臛;能知阴阳之道,悉成五乐。不知之者,身命将夭,何得欢乐?可不慎哉!(《医心方》廿八,下同)
素女曰:有采女者,妙得道术。王使采女问彭祖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得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虽服药无益也。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采女再拜曰:愿闻要教。彭祖曰:道甚易知,人不能信而行之耳。今君王御万机治天下,必不能备为众道也。幸多后宫,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者,在于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使人身轻,百病消除也。
素女曰:御敌家当视敌如瓦石,自视如金玉。若其精动,当疾去其乡。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如临深坑,下有刃,恐堕其中。若能爱精,命亦不穷也。
黄帝问素女曰:今欲长不交接,为之奈何?素女曰:不可。天地有开阖。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练气数行,去故纳新,以自助也。玉茎不动,则辟死其舍,所以常行,以当导引也,能动而不施者,所谓还精。还精补益,生道乃著。
《素女经》云:黄帝曰:夫阴阳交接,节度,为之奈何?素女曰:交接之道,故有形状,男致不衰,女除百病,心意娱乐气力强然。不知行者,渐以衰损。欲知其道,在于定气、安心、和志。三气皆至,神明统归。不寒不热,不饥不饱,亭身定体,性必舒迟,浅內徐动,出入欲希,女快意。男盛不衰,以此为节。
《玄女经》云:黄帝问玄女曰:吾受素女阴阳之术,自有法矣。愿复命之,以悉其道。玄女曰: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阴而化,阴得阳而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故男感坚强,女动辟张,二气交精,流液相通。男有八节,女有九宫,用之失度,男发痈疽,女害月经,百病生长,寿命消亡,能知其道,乐而且强,寿即增延,色如华英。
黄帝曰:夫阴阳之道交接奈何?素女曰:交接之道,固有形状,男以致气,女以除病,心意娱乐,气力益壮。不知道者,则侵以衰。欲知其道,在安心和志,精神统归,不寒不暑,不饱不饥,定身正意,性必舒迟,深內徐动,出入欲稀。以是为节,慎无敢违,女既欢喜,男则不衰。
黄帝曰:今欲强交接,玉茎不起,面惭意羞,汗如珠子,心情贪欲,强助以手。何以强之,愿闻其道。素女曰:帝之所问,众人所有。凡欲接女,固有经纪。必先和气,玉茎乃起。顺其五常,存感九部。女有五色,审所足扣。採其溢精,取液于口。精气还化,填满髓脑。避七损之禁,行八益之道,毋逆五常,身乃可保。正气内充,何疾不去!腑脏安宁,光泽润理。每接即起,气力百倍。敌人宾服,何惭之有!(《玉房秘诀》)
《玄女经》云:黄帝曰:交接之时,女或不悦,其质不动,其液不出;玉茎不强,小而不势,何以尔也?玄女曰:阴阳者,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则不起,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卒上暴下,爱乐未施。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故女质振感男茎盛,男势营扣俞鼠,清液流溢,玉茎施纵,乍缓乍急,玉户开翕,或实作而不劳,强敌自佚,吸精引气,灌溉朱室。今陈八事,其法备悉:伸缩俯仰,前却屈折。帝审行之,慎莫违失。(《玉房秘诀》)
《素女经》云:黄帝曰:阴阳贵有法乎?素女曰:临御女时,先令妇人放平,安身,屈两脚。男入其间,衔其口,吮其舌,拊搏其玉茎,击其门户东西两旁。如是食顷,徐徐內入。玉茎肥大者內寸半,弱小者入一寸。勿摇动之,徐出更入,除百病。勿令四旁泄出。玉茎入玉门,自然生热,且急。妇人身当自动摇上,与男相得。然后深之,男女百病消灭。浅刺琴弦,入三寸半,当闭口刺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因深之,至昆石旁往来,口当妇人口而吸气,行行九九之道讫,乃如此。(《玉房指要》)
黄帝曰:何谓五常?素女曰:玉茎实有五常之道,深居隐处,执节自守,內怀至德,施行无已。夫玉茎意欲施与者,仁也;中有空者,义也;端有节者,礼也:意欲即起,不欲即止者,信也;临事低仰者,智也。是故真人因五常而节之,仁虽欲施予,精苦不固;义守其空者,明当禁使,无得多实,既禁之道矣。又当施予,故礼为之节矣。执诚持之,信既著矣。即当知交接之道,故能从五常,身乃寿也。(《玉房秘诀》)
黄帝曰:何以知女之快也?素女曰:有五徵、五欲,又有十动,以观其变,而知其故。(《玉房秘诀》)
夫五徵之候,一曰面赤,则徐徐合之;二曰乳坚鼻汗,则徐徐内之;三曰嗌乾唾咽,则徐徐摇之;四曰阴滑,则徐徐深之;五日尻传液,则徐徐引之。(《玉房秘诀》)
素女曰:五欲者以知其应,一曰意欲得之,则屏息屏气;二曰阴欲得之,则鼻口两张;三曰精欲烦者,则振掉而抱男;四曰心欲满者,则汗流湿衣裳;五曰其快欲之甚者,身直目眠。(《医心方》廿八,不同)
素女曰:十动之效,一曰两手抱人者,欲体相薄阴相当也;二曰伸其两肶者,切磨其上方也;三曰张腹者,欲其泄也;四曰尻动者,快善也;五曰举两脚拘人者,欲其深也;六曰交其两股者,内痒淫淫也;七曰侧摇者,欲深切左右也;八曰举身迫人,淫乐甚也;九曰身布纵者,肢体快也;十曰阴液滑者,精已洩也。见其效以知女之快也。
《玄女经》云:黄帝曰:意贪交接而茎不起,可以强用不?玄女曰:不可矣。夫欲交接之道,男候四至,乃可致女九气。
黄帝曰:何谓四至?玄女曰:至茎不怒,和气不至,怒而不大,肌气不至;大而不坚,骨气不至;坚而不热,神气不至。故怒者,精之明;大者,精之关;坚者,精之户;热者,精之门。四气至而节之以道,开机不妄,开精不洩矣。
《玄女经》云:黄帝曰:善哉!女之九气,何以知之?玄女曰:伺其九气以知之。女人大息而咽唾者,肺气来至;鸣而吮人者,心气来至;抱而持人者,脾气来至;阴门滑泽者,肾气来至;慇懃咋人者,骨气来至;足拘人者,筋气来至;抚弄玉茎者,血气来至;持弄男乳者,肉气来至。久与交接弄其实以感其意,九气皆至。有不至者则容伤,故不至,可行其数以治之。(今检诸本无一气)
《玄女经》云:黄帝曰:所说九法,未闻其法,愿为陈之,以开其意,藏之石室,行其法式。
玄女曰:九法,第一曰龙翻。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股隐于床,女攀其阴,以受玉茎。刺其谷实,又攻其上,疏缓动摇,八浅二深,死往生返,势壮且强。女则烦怳,其乐如倡,致自闭固,百病消亡。
第二曰虎步。令女俯俛,尻仰首伏。男跪其后,抱其腹,乃内玉茎,刺其中极,务令深密,进退相薄,行五八之数,其度自得。女阴闭张,精液外溢,毕而休息,百病不发,男益盛。
第三曰猿搏。令女偃卧,男担其股,膝还过胸,尻背俱举,乃内玉茎,刺其臭鼠,女还动摇,精液如雨,男深按之,极壮且怒,女快乃止,百病自愈。
第四曰蝉附。令女伏卧,直伸其躯,男伏其后,深内玉茎,小举其尻,以扣其赤珠,行六九之数,女烦精流,阴里动急,外为开舒,女快乃止,七伤自除。
第五曰龟腾。令女正卧,屈其两膝,男乃推之其足至乳,深内玉茎,刺婴女,深浅以度,令中其实,女则感悦,躯自摇举,精液流溢,乃深极内,女快乃止,行之勿失,精力百倍。
第六曰凤翔。令女正卧,自举其脚,男跪其股间,两手据席,深内玉茎,刺其昆石,坚热内牵,令女动作,行三八之数,尻急相薄,女阴开舒,自吐精液,女快乃止,百病消灭。
第七曰兎吮毫。男正反卧,直伸脚,女跨其上,膝在外边。女背头向足,据席俯头。乃內玉茎,刺其琴絃,女快精液流出如泉,欣喜和乐,动其神形,女快乃止,百病不生。
第八曰鱼接鳞。男正偃卧,女跨其上,两股向前,安徐內之,微入便止,才授勿深,如儿含乳,使女独摇,务令持久,女快男退,治诸结聚。
第九曰鹤交颈。男正箕坐,女跨其股,手抱男,內玉茎,刺麦齿,务中其实,男抱女尻,助其摇举,女自感快,精液流溢,女快乃止,七伤自愈。
素女曰:阴阳有七损人益。一益曰固精:令女侧卧张股,男侧卧其中,行二九数,数毕止。令男固精,又治女子漏血,日再行,十五日愈。(《玉房秘诀》)
二益曰安气:令女正卧,高枕,伸张两臂,男跪其股间刺之,行三九数,数毕止。令人气和,又治女门寒,日三行,二十日愈。
三益曰利脏:令女人侧卧,屈其两股。男横卧却刺之,行四九数,数毕止。令人气和,又治女门寒,日四行,二十日愈。
四益曰强骨:令女侧卧,屈左膝,伸其右臂。男伏刺之,行五九数,数毕止。令人关节调和,又治女闭血,日五行,十日愈。
五益曰调脉:令女侧卧,屈其右膝,伸其左臂。男据地刺之,行六九数,数毕止。令人脉通利,又治女门辟,日六行,二十日愈。
六益曰畜血。男正偃卧.令女戴尻跪其上,极內之,令女行七九数,数毕止。令人力强,又治女子月经不利,日七行,十日愈。
七益曰益液:令女人正伏举后,男上往,行八九数,数毕止。令人骨填。
八益曰道体:令女正卧,屈其臂,足迫尻下,男以臂肋刺之,以行九九数,数毕止。令人骨实,又治女阴臭,日九行,九日愈。
素女曰:一损谓绝气。绝气者,心意不欲而强用之,则汗泄气少,令心热目冥冥。治之法,令女正卧,男担其两股,深按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行九,十日愈。(《玉房秘诀》)
二损谓溢精。溢精者,心意贪爱,阴阳未和而用之,精中道溢。又醉饱而交接,喘息气乱,则伤肺,令人欬,逆上气,消渴,喜怒或悲惨惨,口干身热而难久立。治之法,令女人正卧,屈其两膝夹男。男浅刺,內玉茎寸半,令女子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九行,十日愈。
三损谓杂脉。杂脉者,阴不坚而强用之,中道强泄,精气竭;及饱食讫交接,伤脾,令人食不化。阴萎无精。治之法,令女人正卧,以脚钩男子尻,男则据席內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四损谓气泄。气泄者,劳倦汗出未干而交接,令人腹热唇焦。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上,向足,女据席浅內玉茎,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子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五损谓机关厥伤。机关厥伤者,适新大小便,身体未定而强用之,则伤肝;及卒暴交会,迟疾不理,不理劳疲筋骨,令人目盳盳,臃疽并发,众脉槁绝,久生偏枯,阴萎不起。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股。踞前向,徐徐按內之,勿令女自摇,女精出,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六损谓百闭,百闭者。淫佚于女,自用不节,数交失度,谒其精气,用力强泄,精尽不出,百病并生,消渴目冥冥,治之法,令男正卧,女跨其上,前伏据度。令女內玉茎相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七损谓血竭。血竭者,力作疾行。劳因汗出,因以交合,俱已之时,偃卧推深,没本暴急,剧病因发,连施不止,血枯气竭,令人皮虚□急,茎痛囊湿,精变为血。治之法,令女正卧,高抗其尻,申张两股,男跪其间深刺,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之,十日愈。
采女问曰:交接以泄精为乐,今闭而不泄,将何以为乐乎?彭祖答曰:夫精出则身体怠倦,耳苦嘈嘈,目苦欲眠,喉咽干枯,骨节解堕,虽复暂快,终于不乐也。若乃动不泄,气力有余,身体能便,耳目聪明,虽自抑静,意受更重,恒若不足,何以不乐也。(《玉房秘诀》)
黄帝曰:愿闻动而不施,其效何如?素女曰:一动不泄则气力强;再动不泄,耳目聪明;三动不泄,众病消亡;四动不泄,五神咸安;五动不泄,血脉充长;六动不泄,腰背坚强;七动不泄,尻股益力;八动不泄,身体生光;九动不泄,寿命未央;十动不泄,通于神明。(《玉房秘诀》)
黄帝问素女曰:道要不欲失精,宜爱液者也,即欲求子,何可得泄?素女曰: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其气力,不欲强快,强快即有所损。故男年十五,盛者可一日再施,瘦者可一日一施。年廿,盛者日再施,赢者可一日一施。年卅,盛者可一日一施,劣者二日一施。四十,盛者三日一施,虚者四日一施。五十,盛者可五日一施,虚者可十日一施。六十,盛者十日一施,虚者廿日一施。七十,盛者可卅日一施,虚者不泄。(《玉房秘诀》)
素女法;人年廿者,四日一泄,年卅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廿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接,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千金方》)
采女曰:男之盛衰,何以为候?彭祖曰:阳盛得气,则玉茎当热,阳精浓而凝也。其衰有五:一曰精泄而出则气伤也;二曰精清而少,此肉伤也;三曰精变而臭臭,此筋伤也;四曰精出不射,此骨伤也;五曰阴衰不起,此体伤也。凡此众伤,皆由不徐交接,而卒暴施泄之所致也。治之法,但御而不施,不过百日,气力必致百倍。
黄帝曰:人之始生,本在于胎,合阴阳也,夫合阴阳之时,必避九殃。九殃者,日中之子,生则欧逆,一也;夜半之子,天地闭塞,不暗则聋盲,二也;日蚀之子,体戚毁伤,三也;雷电之子,天怒兴威,必易服狂,四也;月蚀之子,与母俱凶,五也;虹蜺之子,若作不祥,六也;冬夏日至之子,生害父母,七也;弦望之子,必为乱兵风盲,八也;醉饱之子,必为病癫,疽痔有疮,九也。(《产经》)
素女曰:求子法自有常体。清心远虑,安定其衿袍,垂虚齐戒,以妇人月经后三日,夜半之后,鸡鸣之前,嘻戏,令女盛动,乃往从之,适其道理,同其快乐,郤身施泄,勿过远,至麦齿,远则过子门.不入子户。若依道术,有子贤良而老寿也。
素女曰:夫人合阴阳,当避禁忌,常乘生气,无不老寿。若夫妇俱老,虽生化有子,皆不寿也。
黄帝曰:入相女人,云何谓其事?素女曰:入相女人,天性婉顺,气声濡行,丝发黑弱,肌细,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凿孔居高,阴上无毛,多精液者。年五五以上,卅以还,未在产者。交接之时,精液流涎,身体动摇,不能自定,汗流四通,随人举止。男子者,虽不行法,得此人由不为损。(《大清经》)
房中禁忌,日月晦朔、上下弦望、六丁六丙日、破日、月廿八、日月蚀、大风甚雨、地动、雷电霹雳、大寒大暑、春秋冬夏节变之日、送迎五日之中,不行阴阳。本命行年禁之重者:夏至后丙子丁丑,冬至后庚申辛酉,及新沐头、新远行、疲倦、大喜怒,皆不可合阴阳。至丈夫衰忌之年,不可妄施精。
素女论曰:五月十六日,天地牝牡日,不可行房。犯之,不出三年必死。何以知之?但取新布一尺,此夕悬东墙上,明日视之,必有血色。切忌之。(《洞玄子》)
采女云:何以有鬼交之病?彭祖曰:由于阴阳不交,情欲深重,即鬼魅假像,与之交通。与之交通之道,其有胜于人。久处则迷惑,讳而隐之,不肯告人,自以为佳,故至独死而莫之知也。若得此病,治之法,但令女与男交,而男勿泄精,昼夜勿息,困者不过七日必愈。若身体疲劳,不能独御者,但深按勿动,亦善也。不治之,煞人不过数年也。欲验其事实,以春秋之际,入于深山大泽间,无所云为,但远望极思,唯含交会阴阳,三日三夜后,则身体翕然寒热,心烦目眩,男见女子,女见男子,但行交接之事。美胜于人,然必病人而难治,怨旷之气,为邪所凌。后世必当有此者,若处女贵人,苦不当交。与男交以治之者,当以石硫黄数两,烧以熏妇人阴下身体,并服鹿角未方寸匕,即愈矣。当见鬼涕泣而去。一方服鹿角方寸匕,日三,以差为度。
采女曰:交接之事,既闻之矣。敢问服食药物,何者亦得而有效?彭祖曰:使人丁强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者,莫过麋角也。
其法:取麋角,刮之为未十两,辄用八角生附子一枚合之,服方寸匕,日三,大良。亦可熬糜角令微黄,单服之,亦令人不老。然迟缓,不及用附子者。服之廿日大觉。亦可用陇西头茯芩分等捣筛,服方寸匕,日三,令人长生,房內不衰。(《千金方》) 黄帝问,素女对曰:女人年廿八九,若廿三四,阴气盛,欲得男子,不能自禁,食饮无味,百脉动体,候精脉实,汁出污衣裳。女人阴中有虫,如马尾,长三分,赤头者闷,黑头者沫。
治之方:用面作玉茎,长短大小随意,以酱及二辨绵裹之,內阴中。虫即著来出,出复内,如得大夫,其虫多者卅,少者廿。(《医心方》廿四)
素女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再记载的一位性爱女神,是传世的房中术著作中经常称引的人物。
以上就是她在公元前21世纪的远古黄帝神话时代,经常和黄帝讨论男女性交问题,给黄帝传授房中术。汉朝的《论衡.命义》说:“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当然, 这应该是作者和后续者这文学虚构手法 。
汉朝的张衡写过一首《同声歌》,描述男女新婚之夜的性交,有“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之句,说明素女的影响已深入民间,夫妻过新婚性生活都要以素女的论述为参考。
房事与养生
《素女经》对当代人的意义, 莫过去将房中术现代化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1、以静为强,心毋怵荡。房事贵在宁心静气,排除恐惧、慌乱、烦躁等情绪。这可谓是房事的“心理准备”阶段。
2、乃观八动,审察五音。古人一向强调,相爱双方都应该获得满足。达到性高潮时,女性会有八种反应动作和五种呻吟声,可供爱侣观察。
3、讲求法式,疗病益身。古代房中术包括许多房事姿势,据说能治疗某些疾病。但我觉得更应该将之视为一种艺术。
4、先戏而乐,神合意感。古人明确认识到,前戏是一种乐趣,是房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激起春情,提高性欲。
5、弱入强出,行气补脑。房事后,男性不能精疲软出。这是古代房中术的主要内容。
6、先肾后心,弗欲强之。任何一方未达到良好状态时,均不可勉强。男子不可自力不胜而强举妄为,更不可强迫女性。房事要先有性的生理冲动,而后再根据心理冲动来实施,这就叫先肾后心。
7、五欲达交,三五至合。这说明性前戏要求男女达到最佳状态,即男子“三至”、女子“五至”呈“五欲”之征。“三至”、“五至”是指一种适合房事的状态。对男性来说,就是阴茎充分勃起,阴茎粗大发热,勃起坚硬持久。对女性来说,包括脸、口、唇、眉间红润,眼睑湿润、含情脉脉,低头不语、鼻部微汗,依偎男性、躯体依人,阴户开辟、阴液浸溢。“五欲”即男方激发女方性欲的五种方法:一是缓缓呼气和亲吻,使女方面部发热;二是轻柔拥抱紧贴;三是舌尖相互吮吸,使口内津液增多而滑润;四是轻柔抚摸敏感区域;五是紧抱对方并缓缓摇动,使女方咽部感到干燥而吞咽口水。
2022.06.21 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