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连载(七十七)
《为爱永恒》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宋厚健文
张静邀约与王伟见面,还要告诉自己一个特大的好消息,王伟感到十分的迷茫。他一边支支吾吾地应对着,一边看到身前阿柔目光里那痴情的期待,内心万分的矛盾、心情格外的杂乱。王伟和阿柔实际上不可能产生感情,也不会拥有令人期待的美好爱情,更不会天长地久地发展下去。诚然,阿柔的命运很值得王伟同情,他也坚信像她那样的女孩,倘若生长在大城市,如果生活在富裕人家,她也会像许许多多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一样,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拥有自己幸福、美好和快乐时光。然而,眼前的一切不复存在,阿柔已伦为地道的歌厅小姐,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很难发生根本的转变,为此,她今后的命运令人担忧。此刻,王伟再也不能承受情感和灵魂的双重折磨和打击,他在电话里急切地回复张静:“那好!就按你的意思,我半小时一定赶来。”王伟接完电话,急急忙忙连个招呼都未打,就像偷儿一样灰溜溜地离开了阿柔家。
王伟的不辞而别,让阿柔不知所措,她的心里感到十分的难过和委屈,内心更加地自卑。这位来自湖南张家界大山里的土家族贫穷女孩,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思想上愚昧、封建和保守,她从小“住山靠山,靠山吃山”过着粗茶淡饭的简约生活,虽然很有艺术天赋,能歌善舞,但命运并不光顾自己,如今,她虽然走出大山,来到首都北京,但是作为一名三陪女,她还是摆脱不了卑微的命运。她和成长生活在大城市,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王伟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为此,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和彼此情感的调味剂。正所谓: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在此,我们衷心地祝福阿柔一路走好,正像歌中所唱: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妹你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山下小河清悠悠清悠悠……。
王伟响应张静的邀约,赶到小月河与其见面,却不知对方要找自己谈些什么?对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怀着既忐忑又复杂的心情,王伟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见了面,两个人寒喧了几句,沿着小月河狭长的板油路漫漫地前行。北京的隆冬季节,寒风刺骨,小月河的冰面上,不时传来附近刚刚放学小朋友溜冰玩耍的嘈杂声和喧闹声,王伟、张静一边走,一边各自想着心事,他们无暇顾及这纷繁热闹的场景。此刻,王伟的脑海里不时地闪现出他和何丹丹曾经在小月河一起散步的情形,内心感到特别的甜蜜。王伟边走边想,作为何丹丹最为要好的闺蜜张静今天为什么找他?找他又要聊些什么?毕竟两个人虽然很熟,但从来没有单独一起会过面、聊过天,今天对方邀约自己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谈。其实,因为王伟和何丹丹的特殊感情,他与张静早有联系。张静是何丹丹生命中最为要好、最为信赖的朋友,两个人在一起十分的交心,彼此的关系亲密无间。为此,大学期间何丹丹只要与王伟去舞厅跳舞,总要带上张静。在共同的交往中,张静留给王伟的印象很好,在他的脑海里,张静是一位贤淑豁达、少言寡语,但谈起事情,有思想、有主见、有条理、有思考的成熟姑娘,分析问题逻辑性强,十分的透彻。几个人在一起,知根知底,无拘无束,氛围格外的融洽。稍有闲暇,王伟还经常邀请几位女生一起到饭店吃饭,大家聚在一起非常的开心。王伟也为自己能够结识张静这样文静且颜值高的知识女性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对她们关爱有加,爱屋及乌。
首先打破沉闷的张静,开门见山地向王伟发问:“今天约你而来,不为别的,就为我的闺蜜何丹丹,我想问你一句:你为什么要欺负丹丹姐,欺骗她的感情,害得她背井离家、远走异国他乡。她是那样的爱你,对你既关心又照顾,对你一往情深,你却偏要伤害她,抛弃她,你到底安的什么心?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张静的话直来直去,入情入理,既不藏着,也不掖着。面对如此的亮剑,王伟这才恍然大悟,他如梦方醒:“原来你找我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我和你丹丹姐的感情问题?真不愧丹丹的好朋友,为其两肋插刀。”王伟沉思了片刻,声音压得很低,颇有感触地说:“做人真的好难,那天接到你的电话,听说丹丹第二天要去美国,当时我就懵了,心里万分的焦急。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管采取任何方式,我一定要留住何丹丹。我要当面向她说出事情的真相,劝其回心转意,放弃出走的念头。于是,我急忙拨打了你的电话,想把自己离婚的过程和近况转告给她,把自己未来的想法阐述清楚,以打消她的顾虑和误会,但是,你的手机却关机了。第二天,我打车去机场,在候机大厅找了你们三、四个小时,急得满头大汗,也没有看到你们的身影,望着启航远去的班机,我只有黙黙地为丹丹祝褔。” “那天我们把何丹丹送到了机场,办理完托运和登机手续,就早早回来了。丹丹姐是从贵宾出口登的飞机,我们害怕彼此离别太过伤心,就没有等到飞机起飞。”张静一边做着解释,一边深表惋惜。“奥,原来如此。”话说到这,王伟如梦初醒:“我说整个机场候机大厅为什么找不见她。”
王伟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在我满怀希望的日子里,我牵挂着丹丹,思念着丹丹,等待着丹丹。因为我已办理了离婚手续,成为一个自由身,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做好家人和父母的思想说服工作,我想我们最终能够走到一起,不管过程多么复杂,道路多么艰难,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美好而光明的,因为我们彼此都有相爱之心。”王伟对张静继续说:“我们相识、相知、相恋、相爱,共同走过了一段艰险而又坎坷的道路,彼此都有珍惜这来之不易情感的愿望和勇气。但是,她的不辞而别,换掉了手机号码,再也不与我任何接触,从此,我们天涯海角,各据一方。她从我的感情世界和视野中消失,使我万分的孤独和悲伤。现在看来我真的很蠢,假如当初不写那张纸条,不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就不会造成彼此的误解和伤害。假如当时把事情说清楚了,我想对方也一定会理解我的烦恼和苦衷,为我分忧解难。我也不致伤了她的心,我们之间也不会有如此深的矛盾和分歧。”王伟为自己当初的考虑不周而深表遗憾和惋惜,并进一步做着解释:“我是真心喜欢和爱着何丹丹,不然我不会放弃家庭,选择离婚。然而,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绝不允许我特立独行,尤其是来自家族、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劝说和各种社会舆论,使我一时踹不过气来,在各种矛盾交织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我不想把协议离婚这个讯息立即告诉给何丹丹,以免让她为我担心,平添忧愁和烦恼,因为化解家庭矛盾和社会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对此,我只能忍受内心的孤独和煎熬,暂时将真情隐藏,以待时机和条件的成熟。今天看来我们彼此之间的误解的确很深。”“什么误解?”张静继续追问。王伟不紧不慢一字一句做着说明和解释:“丹丹认为是我欺骗了她的感情,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什么诺言?”张静紧逼不舍。“爱她,就要给她未来,让她最终找到感情归宿。其实,我做人的原则是:宁肯别人负我,我绝不先负别人。”王伟真实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待续)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2021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含随笔、评论)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