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
文/魏增刚
昨天晚上,我洗澡时,让孩子搓背,孩子搓完背,猛的,他舀了一小盆子冷水浇到了我的背上,我冷得直打啰嗦。我说,你上高中了,你咋不会心疼大人呢?大冬天,我们洗澡,屋里没有暖气,你用凉水浇我?你还让我睡觉穿上上衣,说我出的臭汗把床单浸脏了,我睡觉从来不穿上衣的。他没有吱声,走了。
当今天,再次想到昨晚上孩子给我背上浇凉水一事,我竟然笑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吗,他可能觉得好玩吧。对于他的行为,我表示原谅吧。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磨难,这其中就有别人的伤害。对于别人给我们的好处,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知恩图报;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我们可能也无法忘记,比如别人骂过我们,打过我们,但我们在记得的同时,更应该包容与原谅,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总是耿耿于怀,这不仅伤害了我们自己的心灵,而且,会形成与对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如果人人都这样,就会在社会上形成圈子的固化,交往上的狭隘,人为领域的板结。
我给一些文友指正过他们文章的缺点,有的义正辞严表示了自己的完美无缺,有的直接就拉黑了我,当然也有感谢我的。我说,我们读书写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依然是解放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如果读书写作让我们变得清高自私狭隘势利不承认错误,那么,我们情愿当一个一文不读一文不写的白丁。
其实我也一直在抱怨着一些编辑对我作品的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当某一天,我同一位编辑通话之后,我才发现编辑也不容易。我应该对他们表示理解与原谅,放过他们:报刊是大家的,编辑往往是优中选优的,也可能要照顾到各方面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一年登了我两篇三篇五篇文章又能怎么样呢?十年登我几十篇文章,又能怎么样呢?再说,我写文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出名去的。放过了他们也等于放过了自己,我心里一下子舒坦了。当然,这也告诉了我们,我们在想不通一些事情时,要及时地与别人沟通,特别是与我们自以为的“仇人”去沟通,不沟通,容易产生误会。你可能给某个编辑发了五年多的文章,某个编辑也收到了你的几千篇文章,大部分已经看了,你发他看,他不吱声,然后你说他对你置之不理,当某一天,你问了他,他说他曾是编辑,但早就不当编辑了,你又咋说呢?
每每地,我在西安就报怨故乡一些人曾对我的父母对我的伤害来,当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落后,看到他们艰难的处境,便对他们表示了原谅;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我后来回了故乡,故乡有的人还在说着我母亲的一些不是,我说,故事已经结束,但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我怎么与他们计较呢?我只有原谅。忽然间,我又想到莫言的母亲给莫言说的一句话来,莫言的母亲曾经被人伤害过,许多年以后,莫言同他母亲在街上遇到了那个人,莫言要打那个人时,他的母亲说,“这个人不是那个人”。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欺负我们这个民族的,我们这个民族原谅了多少?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分子,我你他又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何况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打交道都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胞啊!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7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