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心中的苏武牧羊
文:陈亚先
我读小学的时候分初小和高小。
初小是在本村的一至四年级,老人们说这是读保校。
五至六年级称为高小,也叫完小。我初小毕业后,考入饶村完小,要到离家五里的徐家大祠堂去读书,那一年,学校来了个老师叫范思铸,是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小伙子,一口河西话,不知是华容人,监利人或者是岳阳县广兴洲人。范老师年轻英俊,风度翩翩,而且多才多艺,他教语文,却又在体育文艺方面很有才华,特别招全校师生喜欢。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在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的时候踩着一部脚踏风琴忘情地唱歌,他的歌喉特别婉转动人,常常听得我们痴痴傻傻,他会唱很多歌,比如岳飞的满江红,苏武牧羊,还有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我们都喜欢听,有时天都暗下来了,只要范老师的歌声还在学校飘蕩,我便忘了回家吃晚饭,要一直等到他停止歌唱,才恋恋不舍地在苍茫夜色中回家去……
印象最深的是他唱的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旌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
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终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丧胆,
拱服汉德威!

他唱得苍凉悲壮,学校周围的青山,门前的饶村河水似乎都愀然肃穆。我那时十岁左右,幼小的心灵被范老师的歌紧紧抓住,脑海里总是幻想着苦寒的北海道,孤独而又坚毅的苏武,令人肝腸寸断的胡笳声声和南飞的雁群……苏武牧羊的悲怆故事便在范老师的歌声里深深印在了心中!
后来,我升入初中,范老师也调来中学教书,他还上过我的作文课,只可叹天妒英才,范老师不到二十五岁便因病而亡!
一个不知是华容,监利或者是广兴洲的青年才俊把鲜活的生命托付给了渭洞的一所山区学校!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回忆起范老师,耳朵里便会响起苏武牧羊的凄美弦律……

孤独的山村教师
我的老家是岳阳县东边山里的一个小山村,村子里有一所小学校,学校极为简陋,借用几间民房,摆上桌子凳子,就是学校的全部设施,然而那却是公立小学。
一九五七年,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分来了一个大学生老师,叫彭庆年,彭老师很年轻,穿着朴素,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初来乍到,他没有朋友,常见他一个人在学校前的小土坪上徘徊,不久的一件事让他名声大噪!那是因为他在学校墙壁上写了一条标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那是黑墨水写的仿宋字,很大一个。
村民们见了,赞不绝口,说他写的字,跟书上印的一样!这个大学生真是了不起!
于是,彭老师开始和村民打交道。
夏天的晚上,他搬一条凳子,和村里人坐在一起乘凉,这种时候,村子里的人,总会说些田地收成,家长里短的事,而彭老师给我们讲唐诗,我记得他最先讲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那首诗很长,他能抑揚顿错,从头至尾背下来,边背边讲,十分投入,一边背诗,一边把唐明皇和楊贵妃的爱情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也许是他讲得太文采,村民们听不太懂,便有人大喊,莫讲了莫讲了,冒得卵味!彭老师还要争扏,芙蓉如面栁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多好的诗!怎么会冒得味?
说归说,但他立刻换了节目,把讲唐诗改为讲故事。
他讲故事,绝不是随口乱讲,而是像背诵章回小说,比如他讲某公子进京赶考路过一座古庙去见一个老和尚,他说,小书童,领了相公言命,抬脚就把庙门进,叫一声和尚太公听分明……
这样的讲法,还是太文,他的听众仍是越来越少……

彭老师感到很悲哀,很不理解。
深夜,村民村们各自回家睡觉,彭老师没有睡意,竟缠着人家听他讲,记得有一次,他追着一位回家的大嫂求她,还早还早,再听我讲一讲!一边说一边跟着那位大嫂进了屋,第二天一早大嫂起来做早饭,发现灶弯柴木塘里睡着彭老师……
从此,彭老师变得落寞了很多,似乎也不再求着人听他讲故事,,,但我却是他最忠实的听众,于是缠着他继续讲,唐诗也好故事也好,我爱听。彭老师很激动,于是给我开小灶,讲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那天晚上,当他讲到,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兰干时,借着淡淡月光我看见他镜片后的眼晴泪光闪闪……
六十几年过去了,我至今能把长恨歌琵琶行这两首长诗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完全是彭庆年先生所赐!
后来听说彭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他父亲是位革命烈士,但是,世事沧桑,我再也没见过彭庆年先生!

附窍爹给陈亚先先生的回复:
@亚哥:
1959年至1960年,我同你亚仔,在徐家祠堂同一个班读完小,肯定同时听过范思铸和向兴中两位帅哥老师教唱音乐课。范思铸先生好象是湖北洪湖人,后来在延寿庄附中与毛田青年美女教师李秋媛女士结婚了。范先生博学多才,貌若潘安。可惜英年早逝,良可惜也。向兴中先生也一样多才多艺,吹拉弹唱,好象书法也不错,尤记得他会写仿宋字,粉笔板书有魏笔体风格。
亚仔至今还记得范思铸先生弹唱的苏武牧羊那凄婉苍凉动人极具文学色彩的歌词,这种文学天赋、超强记忆力,真是少见少有。我只有范先生教唱的印象,却不记得这样极具文学色彩的歌词。而向兴中先生教唱的词意浅显童谣儿歌式的歌词倒记得一些,如《小王和小张》:
太阳出来一竿子高,
小张急忙上学校。
小王昨天玩黑了,
日高三丈还在睡大睡。
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看他俩哪个好?
………
还有《我家妈妈》:
我家的妈妈四十五,
做起事来真叫嗝咕,
妈妈娘你好糊涂!
人家妈妈厉行节约,
我家过年杀了一个猪,
妈妈娘你妈糊涂!
………
哈, 这就是天才文学家与一介教书匠,思维记忆能力,从小就显露出来的差别。
窍爹

作者简介:
陈亚先:1948年出生,国家一级编剧,前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岳阳市文联主席。代表作京剧《曹操与杨修》、电视连续剧《乾隆王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