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九十四)
《西游记》第66回“说甚泰嵩衡华秀”藏夏言、张居正、严嵩、李春芳四首辅;“说甚泰嵩”影射夏言“胜”张居正、严嵩;“衡”通“横”,影射夏言“横死”;“华秀”与“华彩”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才华秀丽”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之“春采百花”与“果得魁”呼应,影射李果“夺魁”;“夏寻诸果”影射夏言“寻”李果(做状元);“秀”影射茅山原名“三秀山”;“海晏河清”影射“释海瑞”“平反夏言”“清官不弃”
清廉兴邦,夏寻诸果。
泰嵩专横,春夏华秀。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百年间“蒙蔽”了很多专家学者。
“盘中暗谜”,“料遇知音”。
泰嵩专横,春夏华秀,见《西游记》第66回:
行者纵起筋斗云,躲离怪处,直奔盱眙山。不一日早到,细观真好去处——南近江津,北临淮水。东通海峤,西接封福山顶上有楼观峥嵘,山凹里有涧泉浩涌。嵯峨怪石,槃秀乔松。百般果品应时新,千样花枝迎日放。人如蚁阵往来多,船似雁行归去广。上边有瑞岩观、东岳宫、五显祠、龟山寺,钟韵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宾城。白云横不度,幽鸟倦还鸣。说甚泰嵩衡华秀,此间仙景若蓬瀛。
2022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五届一次会员大会后,作者参加全体合影活动。
《西游记》第66回“说甚泰嵩衡华秀”藏夏言、张居正、严嵩、李春芳四首辅;“说甚泰嵩”影射夏言“胜”张居正、严嵩;“衡”通“横”,影射夏言“横死”;“华秀”与“华彩”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才华秀丽”。“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之“春采百花”与“果得魁”呼应,影射李果“夺魁”;“夏寻诸果”影射夏言“寻”李果(做状元);“秀”影射茅山原名“三秀山”;“海晏河清”影射“释海瑞”“平反夏言”“清官不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参见前第68篇)
1.《西游记》第一回“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藏名,与《西游记》中藏“春”“芳”“果”“子”“实”“石”“鹿”等之藏名手法一致。
《西游记》诗歌里面,除了“草木(李)”、“春”、“芳(花)(香)”有李春芳的姓名之隐射外,“(桃)李”“果”字也有李春芳原名“李果”之影射,“子”“实”也有李春芳字“子实”之影射,“石”“鹿”也有李春芳号“石鹿”之影射。《西游记》诗歌中的此种影射很多。这些相关李春芳的姓名影射,可以全部归入“藏名、字、号”诗一类,统称“藏名诗”。
如《西游记》第一回中: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此处的“草”“松”“柏”“春”“花”有影射李春芳姓名之意。“桃”“果”有影射李春芳原名“李果”之意。“石”“鹿”有影射李春芳号“石鹿”之意。
又如《西游记》第八回中:
“常见玄猿献果,麋鹿衔花。”
其中“果”“鹿”“花”也有李春芳“名”“号”之影射。
又如《西游记》第十七回中:
“鸟衔红蕊来云壑,鹿践芳丛上石台。”
其中“蕊”“鹿”“芳”“石”也有李春芳“名”“号”之影射。
又如《西游记》第十八回中:
“衔花糜鹿失来踪,摘果猿猴迷在外。”
其中“花”“鹿”“果”也有李春芳“名”“号”之影射。
又如《西游记》第二十回中:
“仙果林间猴子散,奇花丛内鹿儿逃。”
其中“果”“林”“子”“花”“鹿”也有李春芳“姓”“名”“字”“号”之影射。
又如《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中:
“献果玄猿,对对参随多美爱;衔花白鹿,双双拱伏甚绸缪。”
其中“果”“花”“鹿”也有李春芳“名”“号”之影射。
又如《西游记》第五十二回中:
“玄猴对对擎仙果,寿鹿双双献紫英。”
其中“果”“鹿”也有李春芳“名”“号”之影射。
又如《西游记》第六十二回中:
“酒肆歌声闹,花楼喜气生。未央宫外长春树,应许朝阳彩凤鸣。”
其中“花”“春”也有李春芳“名”“号”之影射。
故此,《西游记》第一回“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藏有李春芳之号“华阳洞天主人”之影射。即“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
2.《西游记》第三回“华彩”之“华”字与“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皆有强调和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之妙。
“华彩”见《西游记》第三回:
你看这猴王,分开水道,径回铁板桥头,撺将上来,只见四个老猴,领着众猴,都在桥边等候。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
《西游记》第一回标题之前即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华阳洞天主人”是谁呢?《西游记》第一回行文之中,多次“故意”出现“华”字,故“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与此处“好华彩耶,好华彩耶”之“华”字,皆有强调、注释和呼应“华阳洞天主人”之意味,即皆有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之妙。
究竟是哪一个人“好华彩耶,好华彩耶”?
此中“华”字当然就是说“华阳洞天主人”“好华彩耶好华彩耶”!
“华阳洞天主人”是谁?当然就是花果山的“仙石”所产“石猴”“美猴王”“孙悟空”了。而“美猴王”“孙悟空”就是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见前第25篇《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句容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故“好华彩耶,好华彩耶”的核心就是“华彩”二字,即“华彩”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春采百花”为状元和“官封弼马”为首辅的“精彩”人生。这样的“状元宰相”竟然还是“水帘洞主”,即是第一“清廉宰相”。
天下之大,古代宰相有几人能像李春芳一样,兼“(文)状元”“(太平)宰相”“(第一)清官”三者为一身呢?
李春芳确实是“好”,确实是“好华彩”,这应该是无疑了!
历史上的宰相李春芳究竟是不是“清官”?李氏家族是不是“清廉”世家?是不是“为国”“斗战”传家?
李氏家族要不要去“自吹自擂”“自我标榜”自家是“清廉”之后?
后人应该自有公论。
3.《西游记》第一回“四季诗”有“冬觅黄精度岁华”一句,其“华”字与“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相呼应,皆有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为李春芳之妙。
《西游记》第一回有“四季诗”,我在2020年出版的《句曲诗综》一书中对其注释有:
四季歌[1] 李春芳
春采百花[2]为饮食,夏寻诸果[3]作生涯。
秋收芋栗[4]延时节,冬觅黄精[5]度岁华。
[1] 四季歌:见《西游记》第一回。
[2] 春采百花:“百花”芳香,故“春采百花”有影射“春芳”“采百花”“状元及第”之寓意。
[3]果:李春芳,初名果,字子实,后改名春芳(见《贻安堂集》十卷)。故此句也有影射李春芳之寓意。
[4]芋栗:紫芋和板栗。芋:紫芋,见载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
[5]黄精:茅山特产,为茅山历代仙家所推重。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黄精:九蒸九曝,服之驻颜。隐居云: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乾隆句容县志》一卷:“黄精:出茅山。天宝七年五月,唐玄宗正昼假寐,若见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持黄精至,谓曰:‘是谓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服之驻颜。’帝方觉,适报李元静进茅山黄精。帝喜曰:‘贞白先生实保朕躬。’于是册赠太保。”《本草纲目》草部·黄精篇中引宋代苏颂:“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该诗中“春”字“果”字与“华”字呼应,分别影射李春芳之名“春(芳)”、原名“果”及号“华(阳洞天主人)”。则“仙石”“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就是影射李春芳无疑了。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左)。
4.《西游记》第九回“华祝千秋”之“华”字藏名,与“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相呼应,皆有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之妙。
《西游记》第九回也藏有“华阳洞天主人”即为李春芳之“密码”:
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但见那——烟笼凤阙,香蔼龙楼。光摇丹郡动,云拂翠华流。君臣相契同尧古舜,礼乐威严近汉周。侍臣灯,宫女扇,双双映彩;孔雀屏,麒麟殿,处处光浮。山呼万岁,华祝千秋。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 宫花灿烂天香袭,堤柳轻柔御乐讴。珍珠帘,翡翠帘,金钩高控;龙凤扇,山河扇,宝辇停留。文官英秀,武将抖擞。御道分高下,丹墀列品流。金章紫绶乘三象,地久天长万万秋。
《西游记》第九回“双双映彩”“烟笼凤阙”与第一回“彩凤双鸣”、第五十四回“双凤生祥”相呼应,暗喻万历皇帝生母“李彩凤”;“麒麟殿”与第一回“麒麟子”相呼应,影射万历皇帝;“华祝千秋”之“华”影射“华阳洞天主人”,“华祝千秋”体现“太平宰相”李春芳祝愿华夏永享太平盛世的政治愿望。
《西游记》第九回“华祝千秋”之“祝”字,与《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对联“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中的“祝”字相呼应,也与茅山万寿台对联中的“祝”字相呼应。
江苏句容道教茅山元符宫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也有一副“为皇帝祝寿之对联”:
“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
此对联至今还保存在句容茅山万寿台两侧石柱上。
今四方名流善信徜徉在道教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之下,更少有人知晓其台上对联中“祝”字与《西游记》中“华祝千秋”“愿祝天尊无量法”之“祝”字是相呼应的。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对联“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中的“万岁”有“河清(嘉靖皇帝出生之时黄河变清)海晏(嘉靖朝后期东洋倭寇被剿灭)”之特征,故与茅山元符宫万寿台对联中的“一人”均指大明嘉靖皇帝,此两幅对联,暗中有紧密关联,即《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中对联“藏名”和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上的对联“藏名”手法相同,除了都藏有皇帝而外,还都藏有李春芳之“身影”。而“祝”字彼此呼应,均为“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祝”嘉靖皇帝。(见前第57篇)
《西游记》第九回“山呼万岁,华祝千秋”中的“华”字就是指“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李春芳“呼”“祝”谁“千秋”“万岁”呢?根据其词赋中“彩凤”“麒麟”推之,当然就是祝愿“麒麟子”(万历皇帝)和“彩凤仙”(宫女太后李彩凤)了。
5.“水帘洞”是“洞天”,在花果山“正南方”,影射此“洞天”在“花果山”之“阳”,即此“洞天”在“花(华)阳”,与李春芳祖籍“茅山之阳”吻合。美猴王是花果山“正南方”的“水帘洞洞主”,即影射“花(果山)(之)阳”美猴王(李春芳)是“华(花)阳洞天主人”。
6. 李春芳后人有“余祖居华阳”叙述,暗指李春芳为“华阳洞天主人”。(参见前第3篇)(另参见李洪文《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2018年版)卷一末(第46页)“邑人李柟”条注释)
《句容李氏家谱》十九卷《祠宇》载:
“文定公祠,一在句容城崇明寺内佛殿西。门首题‘师相李公祠’。前三楹,奉祀文定公像。左右侍从二。后堂五楹,崇祀封少师永怀公像。旧有两厢,今仅存西厢,守祠人居之。西为玉带楼,在僧舍佛殿后。以公曾留带镇山门,遂建楼藏之。楼下石碑镌公旧题诗句。上崇祀文定公神位。”
李柟(木庵)《宝华定翁大和尚六十寿序》有:
余祖居华阳,每过故里,谒先相国祠,登玉带楼,望宝华山之胜,闻有所谓见月老人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句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先生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其二,“春采百花”与“果得魁”呼应,影射李果“夺魁”。
李春芳原名“李果”。
我在拙作《乾隆句容县志(校注)》(2016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和《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2018年辽海出版社出版)两书中对李春芳作了较客观的注解:
初名果,字子实,号石鹿(见李春芳《遗安堂集》卷十《墓志铭》。源于句容市石鹿山,石鹿山见本志卷三·山),又号华阳洞天主人。世居“勾曲之朱壒村”(见李春芳《贻安堂集》卷十和附录)。“早岁常读书寺中”(见本志卷十李春芳《新建句容华阳书院碑记》)“为诸生时,读华阳书院内月潭僧房”(见本志卷四)。嘉靖十年,以“句容籍”中举……嘉靖二十六年以“句容籍”中丁未科状元……句容有文定公祠二,一在崇明寺大殿右,一在茅山上宫右(见本志卷四)。康熙六年,笪重光《重修家谱自序》载:“皆姻娅不绝如容邑曹冢宰、李文定诸大族。”清张廷玉纂《明史》称李春芳为“兴化人”(见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误。事迹见卷四“玉带楼”、卷八“正科表”和卷九《李春芳传》。(参见前第1篇)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即影射江苏句容的道教圣地句曲茅山(见前第15、22、25、29篇)(另详见李洪文《句曲诗综》第255页至256页“《花果山》”之注释)。
《西游记》为什么用“花果山”来影射江苏句容的道教圣地句曲茅山呢?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一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祖籍祖贯”就在句曲茅山之“阳”,与《西游记》孙悟空“自称”“祖籍祖贯”“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方”相吻合。
二是“花果山”之“花果”与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名”相“暗合”,即“花”字与“芳”暗合,“果”与李春芳原名李果之“果”相吻合。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中“花”“果”二字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就是李春芳“藏名”“藏谜”于“后是知音”之“线索”。
以“花”“果”来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在2020年10月9日《镇江日报》撰文《守护乡邦文献——中学教师李洪文校注出版句容古志故诗的故事》中就有“中肯”之“评论”。
其中“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一部分载:
“洪文随后考证出李春芳致仕后隐居茅山华阳洞时,答谢致仕后回到茅山的儿时伙伴王□山,有《王岩潭(字□山)年丈过访山中即席奉赠》诗,证明李春芳青少年时期,也曾一度生活在句容茅山。洪文同时考证出《西游记》95回藏名诗颈联两句中‘秀’字与‘芳’字相对,‘秀’字,即指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葬句容赤山东麓)。查找到句容李氏、张氏族谱中‘邑人’李春芳写作的文章,以及李春芳的句容后人涉及李春芳的诗文作品。尤为重要的是,洪文又发现《西游记》一书中的‘方隅山’‘道祖山’‘大灵山’等山就在句曲茅山。且李春芳(原名‘果’)在《西游记》诗歌中将‘春’‘芳(花)’‘果’等隐射自己,这就弄清了‘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的大致原委,又为沈承庆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定《西游记》’之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新证。”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中除了“春”“花”“芳”“果”“鹿”“华”等同时“应和”出现,前后“春”“果”也多有相互“应和”之处:
《西游记》第一回“春采百花”与“果得魁”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博采众长”,以“句容籍”“夺魁状元”之故事。(参见前第74篇)
即李春芳原名李果,《西游记》第一百回的“果得魁”与《西游记》第一回“春采百花”呼应,影射李春芳“夺魁”“状元”之故事。
《西游记》第一回有“四季诗”,我在2020年出版的拙作《句曲诗综》一书中对“春采百花”等注释有:
四季歌[1] 李春芳
春采百花[2]为饮食,夏寻诸果[3]作生涯。
秋收芋栗[4]延时节,冬觅黄精[5]度岁华。
[1] 四季歌:见《西游记》第一回。
[2] 春采百花:“百花”芳香,故“春采百花”有影射“春芳”“采百花”“状元及第”之寓意。
[3]果:李春芳,初名果,字子实,后改名春芳(见《贻安堂集》十卷)。故此句也有影射李春芳之寓意。
[4]芋栗:紫芋和板栗。芋:紫芋,见载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
[5]黄精:茅山特产,为茅山历代仙家所推重。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黄精:九蒸九曝,服之驻颜。隐居云: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乾隆句容县志》一卷:“黄精:出茅山。天宝七年五月,唐玄宗正昼假寐,若见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持黄精至,谓曰:‘是谓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服之驻颜。’帝方觉,适报李元静进茅山黄精。帝喜曰:‘贞白先生实保朕躬。’于是册赠太保。”《本草纲目》草部·黄精篇中引宋代苏颂:“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其三,“夏寻诸果”影射夏言“寻”李果(为状元)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右)。
“李果(李春芳)”“夺魁”“高中状元”,是谁将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推荐给皇帝的呢?
此人正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科“最高读卷官”大明首辅夏言。
嘉靖二十六年,李春芳“状元及第”事见“天一阁藏”《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
“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李春芳:贯直隶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民籍,句容县人。国子生。治《诗经》。字子实。行一。年三十八。十二月十五日生。曾祖秀。祖旭。父镗,母徐氏。重庆下。弟齐芳,承芳。娶徐氏。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七名。会试第十名。”
而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科的“最高读卷官”正是以首辅“夏言”为首,亦见“天一阁藏”《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
读卷官:
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丁丑进士;
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严嵩,乙丑进士;
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吏部尚书闻渊,乙丑进士;资政大夫、户部尚书王杲,甲戌进士……
知恩图报,故“夏寻诸果”影射首辅夏言“寻”李果(为状元)。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拙作赞助单位:句容市委办公室、句容市委宣传部、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句容诗协、句容医保局、句容教育局、句容民政局、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会、后白镇人民政府、后白镇延福村、后白村、泗庄村、五星村、二圣村、张庙村、西城村、林梅村、徐巷村、长里岗村、淮道村、西冯村、东风村、槐道村、曹村、王庄村、淮源村、古村、夏王村、李家桥村、东湾村、江苏大学、句容天王中学、行香中学、白兔镇社教中心、天王中心小学、袁巷中心小学、天王中心幼儿园、天王浦溪幼儿园、袁巷中心幼儿园等。
其四,“说甚泰嵩”影射夏言“胜”张居正、严嵩。
“说甚泰嵩”之“说”影射夏言(说),“泰”影射张居正(字太岳),“嵩”影射“严嵩”。而“说甚泰嵩”之“甚”有“胜过”“超过”之意。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为什么对首辅夏言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这是与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之“清浊”“激浊扬清”之主旨相吻合的。
《西游记》之中的孙悟空影射李春芳,猪八戒影射张居正。
猪八戒本领很大,取经队伍中排在孙悟空之后,然“轮回”投“猪胎”因其“本性”“好色”,天上“好色”“嫦娥”,人间在高老庄“入赘”也因“好色”,取经路上依然一路“好色”,看了女儿国国王也“好色”,又兼有“耍小聪明”“编织谎言”“搬弄是非”“挑拨陷害”“贪求名利”“拈轻怕重”“喜爱金钱和美女”之特点,另又兼猪八戒取经路上排在“弼马温”(影射首辅李春芳)之后,第一次与孙悟空见面(《西游记》第十九回)“刮妖风”(影射大明内阁不团结,次辅攻击首辅李春芳,败坏政治风气)导致“衔花麋鹿(影射李春芳号“石鹿”)失来踪(退隐江湖),摘果(影射李春芳原名李果)猕猴迷(影射因为言官谗言,激于义愤,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在外(致仕还乡)”。“文以载道”“文以行远”,故此综合来看,猪八戒同时兼有影射首辅李春芳之后继任首辅张居正“有大才”“无大德”,用“妖法”(言官谗言激将法)“迷”他(李春芳)到“(朝廷)外”,然后“金梁玉柱起根摇”(影射李春芳离开朝廷内阁一年后,明穆宗即英年早逝,致使大明朝主少国疑),“举棹梢公(与“张稍”“李定”呼应,影射李春芳,见前第十一篇)许愿心,开船忙把猪羊赛”(影射万历十年首辅张居正生病,全国上下政府用公帑在道观和寺庙做法事,为其祈福),“当坊土地弃祠堂”(影射“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全国各地官员离开衙门去清丈土地),“四海龙王朝上拜”(影射首辅“摄政”,权力遮天),在万历朝又有“好色”“贪天”之“丑”事,与“美猴王”之“美”(“清廉”“斗战”“机智勇敢”“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光明磊落”“一往无前”等)形成鲜明对比。(参见前“五季序言”)
故通过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之描写来看,猪八戒是有很多“缺点”的。
首辅张居正的前任首辅高拱《病榻遗言》对张居正“批判”和“攻击”之处颇多。
大明首辅高拱于万历六年去世,去世之前,遗有《病榻遗言》四卷,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阴夺”高拱“顾命首辅大臣”之位的经过,骂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三起三落任意搏,播弄君父于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乾坤世界任其翻弄”。
见《病榻遗言》: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上大渐。未申间,有命召内阁臣拱暨张居正、高仪亟趋入乾清宫,遂入寝殿东偏室,见上已昏沉不省,皇后、皇贵妃拥于榻,皇太子立榻右,拱等跪榻前。于是太监冯保以白纸揭帖授皇太子称遗诏,又以白纸揭帖授拱。内曰:“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拱读既恸不能胜,即哭奏曰:“臣受皇上厚恩,誓以死报。东宫虽幼,祖宗法度有在,臣务竭尽忠力辅佐东宫,如有不得行者,臣不敢爱其死,望皇上无以后事为忧。”且奏且哭,已大恸长号不能止。两宫亦皆失声哭。于是二内臣扶拱起,遂长号以出。呜呼!痛哉!盖拱见得居正与保内外盘结已固,事势必不可为,故有誓死之奏,不复有其身矣。至二十六日卯初刻,上崩。拱等闻报,哭于阁中,而居正虽哭,乃面有喜色,扬扬得意。仪私谓拱曰:“不见张公意态耶?是诚何心?国家之祸,不知所终矣。”是日巳刻传遗旨:“着冯保掌司礼监印。”盖先帝不省人事已二三日,今又于卯时升遐矣,而巳时传旨,是谁为之?乃保矫诏,而居正为之谋也。旨出,百官骇愕,相顾失色,闾巷小民亦皆惊惶奔走不宁,而独居正喜动颜色不能自禁,阁中官僚吏卒无不见之。至二十七日,冯保打出一报,内开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阁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荒,保守帝业。”报出,人心大骇,以为宦官安得受顾命?且此诏今上领受之矣,保安得取而打报?盖欲专权乱政,故以此示天下,以为吾乃受顾命之人,先帝有托,乃可以任其所为,而莫敢谁何也?然不知二遗诏者,皆居正所为。前三月十六日,忽报:“上疾重,阁下宜赴宫门候宣。”拱与居正即趋入,至恭默室迤北,有居正心腹吏姚旷手持红纸套,内有揭帖半寸许厚,封缄完固,自后飞走而过。拱问送与何人?旷答云:“与冯公。”公即疾驰而入,盖不知其主人瞒我而遂直言之也。拱即问居正是何所言?居正面赤惶怖,遽答云:“乃遗诏事宜耳。”拱默然,以为我当国,凡事当自我同众而处,独奈何于斯际而有私言于保平?此中必有播弄之事,故瞒我而私言之也。待看,待看。至是拱奉遗诏,又得皇太子遗诏,皆有同司礼监之说,乃知居正盖为冯保谋也。嗟乎!自古有国以来,曾未有宦官受顾命之事,居正欲凭藉冯保,内外盘据,窥伺朝廷,盗窃国柄,故以顾命与司礼监。而次日即传冯保掌司礼监印,大权悉以归之,而托其为主,于内以蔽主,上威百僚,使人莫敢我何?其欺先皇之既崩,欺今上之在幼,乱祖宗二百年之法度,为国家自古以来未有之大事。嘻,亦忍心哉!亦大胆哉!天地鬼神有灵,祖宗先帝有知,必然鉴察。保粗识三二字,言不能成文,居正凡欲有所为,必捏旨写与保,瞒皇上不知,只说是司礼监所拟,当行者乃即以为圣旨而传行之。欲要宠则要宠,欲害人则害人。惟其所为,无不立遂者,而又佯为不知,以为出自上意,我无可奈何也,此事以为常。指鹿为马,无敢不言马者,朝臣被其威劫,不复敢言矣。
……
隆庆六年六月□日,又有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公本劾保。缘科本皆具揭内阁,而道本未具揭,故不录疏上。保见人情如此,恐百官面奏,卒难收拾,令徐爵于荆人问计。荆人曰:“勿惧,便好将计就计为之。”而侍郎魏学曾即诣荆人言事,荆人方假病不出,使人语曰:“有言第写帖来。”于是魏即写一帖云:“外人皆言公于阉协谋,每事相通,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公宜防之,不宜卫护,此阉恐激成大事,不利于公也。”此盖忠言,而荆人大恐,随大怒,以为攻阉者攻我也,阉败我必继之矣。遂回魏札云:“此事仆亦差人密访,外间并无此说,今公为此言,不过欲仆去耳。便当上疏辞归,敬闻命矣。”魏正直故进忠言,乃遂忤意,自是遂成仇隙,嗾人劾之至今未已。且语人曰:“高老之祸,魏子激之也。”本情露矣,乃遂嗾保去我,将科道本勿令上见。是夜开东华门,徐爵、姚旷凡三四往来定计,遂捏写旨意,封付徐爵持入令行之。十六日早,拱在阁,荆人称病不出,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荆人独迟,使者旁午于道,既乃假病状扶曳而入。予不知其计,谓曰:“今日之事,必是为昨科道本,有问我当对,我必以正理正法为言,言必忤意,公可就此处,我去则无事矣。”荆人佯曰:“公只是这等说话。”于是太监王蓁捧圣旨出,各官皆跪,蓁曰:“张老先生接旨意。”荆人接受展阅,则内开云:“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我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在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说东宫年小,要你们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篾视幼主,姑且不究。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皇上既在幼,而保又文理不通,此旨词语通顺无滞,是谁为之也?一览自可知矣。于是,各官骇愕,皆叩头起,拱复独叩头以出。是时九卿皆欲上疏明此事,或曰总上一疏,或曰各衙门自上一疏,议方未决。荆人恐踪迹发露,当有后祸,乃复称病不出,而令人扬言曰:“张老未出,阁中谁人票旨?”随又托心腹人扬言,恐以祸福,众本遂不敢上,而荆人欲掩饰其事,乃自上疏。“大学士张居正等乞慎举措,鉴忠直以全国体,以成君德事。本月十六日,该司礼监大监冯保,传奉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我天行皇帝宜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在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说东宫年小,要你们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篾视幼主,姑且不究。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钦此。’臣仪卧病不能赴阙宣谕,除抄白传示外,居正方自天寿山覆视陵地回还途中,触帽盛暑呕泄泻,已注门籍调理。忽闻传宣,力疾扶掖趋至会极门,钦奉前谕,臣不胜战惧,不胜忧惶。臣等看得高拱历事三朝三十余年,小心端慎,未尝有过,虽其议论侃直,外貌威严,而中实过于谨畏,临事兢慎,如恐弗胜。昨大行皇帝宾天,召阁臣三人俱至御榻前,亲受遗嘱,拱与臣等至阁,相对号哭欲绝者屡。每惟先帝付托之重,国家忧患之殷,日夜兢兢,惟以不克负荷为惧,当敢有一毫专权之心哉?夫人臣之罪莫大于专权,拱读书知礼义,又岂敢自干国纪,以速大戻?正缘昨者阁疏五事,其意盖欲复祖制,明职掌,以仰裨新政于万一,词虽少直,意实无他。又与臣等彼此商确,连名同上,亦非独拱意也。若皇上以此罪拱,则臣等之罪亦何所逃?仰惟皇上答极大宝,国家多事之时,正宜任使老成匡赞圣治,当可形迹之间,遽生疑二?且拱系顾命大臣,未有显过,遽被罢斥,传之四方,殊骇观听,亦非先帝所以付托之意也。伏望皇上思践祚之初,举措当慎,念国家之重,老成可惜,特命高拱仍旧供职,俾其益纾忠荩,光赞新政。不惟国家待大臣之体亦足见,皇上知人之明始疑而终悟,当与成王之郊迎周公,汉昭之信任博陆,后先相望矣。如以申明职掌为阁臣之罪,则乞将臣等与拱一体罢斥,庶法无独加,而人皆知儆矣。”疏上乃捏一旨云:“卿等不可党护负国。”付徐爵封入内,票发出。盖以见众无本者,公论不与我也。独有本者,彼尚从厚,前事非己出也。不惟掩饰己事,且以归过于君,抑且以事归冯保。脱后日有祸,令保当之。今即解使去,已而保犹不之悟也。上既在幼,保文理不通,“党护负国”,岂保所能言者?盖止知自饰,而不知踪迹之露,翻有不能掩者也。次早,予辞朝即行,荆人来顾曰:“我为公乞恩驰驿行。”予曰:“行则行矣,何驰驿为?”且讽之曰:“公必不可为,此独不畏党护负国之旨再出耶?”荆人曰:“公到底只是如此。”然彼非为我,盖作门面,使天下以为我行,非出彼意,故虽厉色力止,而彼竟上疏不令予知也。语竟,予遂行。不备威仪,觅一骡车载以行,道路之人见之多流涕者。又一本,“昨该原任大学士高拱钦奉圣谕,回籍闲住。查得旧例,阁臣去任,朝廷每每优加恩礼。今拱既奉旨闲住,臣等未敢冒昧请乞。但拱原籍河南,去京师一千五百余里,家口重大,不得一驰驿而去,长途跋涉,实为苦难。伏望皇上垂念日劳,不遗簪履,特赐驰驿回籍。在拱感荷皇上高厚之恩,在朝廷犹存待辅臣之体,臣等同官亦为荣幸。未敢擅便,谨题请旨。”奉圣旨:“准驰驿去。”至直空寺,有亲故以饭相送者,予下车见一吏持文书随入,予问何人,是何文书。吏云:“此老爷驰驿勘合也。张爷已票旨,准驰驿矣。本部即写勘合伺候,待旨下即送上也。”予笑曰,“安知上之必准乎?安知再无党护之说乎?而豫写勘合以来,则其理可知矣。”夫欲上本救我,则上本救我;欲言党护负国,则言党护负国;欲乞驰驿,则乞驰驿;欲准驰驿,则准驰驿。俗言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三起三落任意搏,播弄君父于掌中乃至此也。拱乃北向祝曰:“吾皇虽幼,然聪明天纵,出寻常万倍,愿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益加启发,早识奸谋,勿使为社稷之祸,拱虽万死亦甘心。”祝毕,遂出登车。魏确庵云;“不可,既有命驰驿,公安得如此行?”予悟谢曰:“吾知荆人所为,故不用也。然既称君命,则安敢不受?”遂乘传行。是时大学士高南宇在病间,闻予去大惊,因呕血三日而死。人情汹汹,科道官各具本欲言,荆人乃只称病不出,科道以阁中无人姑待。而荆人出则即语科道曰:“今后内边事不要说他。”众方观望,而荆人已上揭帖考察百官。既命下,则科道皆听处分,谁敢声言?于是,但异己毫发者悉去之,一网打尽,而留者又示恩以收之。且既经一翻风雨,人皆以见留为幸,而前事不复说起。而彼则引用奸党。布满朝廷,尽反我所行之事,笑吟吟掌定三台印,里迎外合,挟天子以令诸侯,乾坤世界任其翻弄,无复谁何之者。而予归即深居避咎,不复闻知之矣。予既归,客有过知其事者问曰:“方科道欲有言攻张,时公亦可以复此怨,乃力为之解。今乃卒为所谋以归,得无悔乎?”予曰:“吾何悔?使我当时为和解取容,今为所卖则悔也。然我彼时为先皇病笃,恐苦先皇心,故宁受吞噬,而不敢以此戚先皇也。今吾顺以送先皇终,而曾未敢苦其心,则吾本心已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悔之有?”
“挟天子以令诸侯,乾坤世界任其翻弄”,从首辅张居正执政期间“三子中进士”“一状元一榜眼”来看,张居正“一手遮天”当“确为属实”。
张居正“一子状元及第”“两子中进士”见载《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
万历八年三月庚子朔……
壬戌,命大学士申时行撰拟策题。是科,阁臣张居正子敬修、懋修俱应试。张四维子泰徵亦应试。居正以引嫌请,上允之……大学士张四维疏请回避读卷, 上不允……
甲子,上御皇极殿策试天下贡士萧良有等三百人于廷……
丙寅,大雨,上遣司礼监传免读卷命辅臣封进,上览以第三为第一,第一为第二,第二为第三,第一大学士张居正子懋修也。
丁卯赐张懋修三百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举贤不避亲。但大明首辅应该“主动避嫌”“表率天下”。
是非功过,任由后人公断。
其五,“说甚泰嵩衡华秀”之“衡”通“横”,影射夏言“横死”于“继任首辅”严嵩之手。
历史上的严嵩究竟是怎样的大明首辅呢?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在《西游记》中的“嵩”字之后,附加了一个“衡”字,常人阅读之后,往往以为此处就是指“五岳”之泰山、嵩山、衡山、华山,即以“衡”字代指“衡山”来解释。因“泰嵩衡华”与后面的“秀”字“连接一体”,“华”如指“华山”,则“华山”并不可称“秀”,且“秀”如指“秀山”,又不属于“五岳”之范畴,则“秀”字是“没有资格”与“泰嵩衡华”四字“比肩并立”的。
其实此“衡”字即通“横”字,影射严嵩当上首辅之后,执政手段“蛮横”,竟然让前任首辅“惨遭横死”。
张居正为“当”首辅,只是“让”前任首辅高拱“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首辅高拱被“赶出京师”“立即回籍闲住”,事又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
隆庆六年六月乙卯朔。
皇太子缞服御文华殿……
丙辰,皇太子缞服御文华殿……
丁巳,礼部上登极仪注。
庚申传谕山陵事宜,遣大学士张居正同司礼监太监曹宪于即位礼成后复往视,居正上言送终之事至大,相地之理甚微,事大则处之不厌其详,理微则求之必贵于广,乞照嘉靖七年事例,差礼工二部堂上及科道官各一员带领钦天监谙晓地理官员阴阳人等 举廷臣中有素精地理者一员同往相度。疏下礼工二部。于是户部尚书张守直,礼部右侍郎朱大绶,工部左侍郎赵锦,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江西道御史杨家相,工部主事易可久同居正等诣天寿山潭峪岭复营视山陵。
癸亥,以神机营参将林岐管大石窝工程。
甲子,上即位。遣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驸马都尉许从诚,定西侯蒋佑告于南北 郊、太庙、社稷坛。上缞服诣大行皇帝几筵告受命始具衮冕祗告天地,次告奉先殿及弘孝殿 神霄殿,乃诣大行皇帝几筵前拜叩,皇后前如之,次皇贵妃,前四拜礼成出御中极殿朝百官。改明年为万历元年。大赦……
是日,百官朝服行五拜三叩头礼。乐设而不作,进表不宣如常仪。丙寅,赐辅臣及六部都察院五府戎政大臣尚宝司制诰房等官银币有差。
丁卯,大学士高拱疏新政所急五事:一、御门听政,凡各衙门奏事须照祖宗旧规,玉音亲答,以见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预;一、视朝回宫后照祖宗旧规奏事二次,御览毕,尽发内阁拟票呈览,果系停当,然后发行,则下情得通,奸弊可弭,皇上亦得晓天下之事;一、事必面奏方得尽其情理,望于临朝后,间御文华殿,令臣等入见,有当奏者就便陈奏,其有紧急密切事情,又容臣等不时请见,或于讲读后奏之,如此则事得精详,情无壅蔽,不惟睿聪日启,亦且权不下移;一、事不议处,必有差错,国朝设内阁官看详拟票,盖所以议处也,望皇上于一应章奏俱发内阁看详拟票上进,若不当上意,仍发内阁再详拟上,若或有未经发拟径自内批者,容臣等执奏明白,方可施行,庶事得停当,亦可免假借之弊;一、官民本辞,当行当止,未有留中不发之理,且本既留中,莫可稽考,不知果经御览与否,又或事系紧急密切者,及至再陈,岂不有误?望今后一切本辞尽行发下,有未下者容具原本以请,其通政司所封进有未下者,科官奏讨明白,如此,庶事无关隔,亦可远内臣之嫌,释外廷之惑。疏入四日,报曰:览卿等所奏,甚于新政有禆,具见忠荩,俱依拟行。
……
戊辰,宁夏地震。
衡王载堭薨,谥曰庄。赐辅臣及讲官并三品以上枇杷。辅臣高拱特请工部尚书朱衡角□羊督理河工总理山陵事务。从之。宣府镇巡奏本年上半年在城并各路城堡原额骑操及召募抽充官军,新增关买马五万一千五百二十一匹,见在堪中三万一千三十七匹事故等项,未买二万四百八十四匹。调神机三营练勇参将金璋分守通州以巩华城,游击将军李时充神机三营练勇参将。差江西道御史周于德督理两淮盐课兼理河道。
己巳,奉圣母皇后居慈庆宫。
广西道御史张涍上疏言:皇上践祚之初,凡有举措,所窥伺者何限名与器,安可假人掌司礼监印务者,孟冲也,未闻令旨革某用某,一旦传奉令旨者出自马保,臣等相顾骇愕,莫知所为。时皇上哀痛方迫,未敢渎奏,且久窥皇上圣明必自有说,非左右之所欺罔也,今又传奉明旨调用张宏,臣闻其守备南京,包藏祸心,恣作威福,安庆卫指挥张志学等挟众倡乱,宏受重贿,特为奏角□羊驾祸知府查志隆激变以宽志学等首恶之诛守备如此,皇上何自察其可用,其进誉者何人,凡近习之中有欺 上专擅者不可不放逐,有导 上以游逸玩好之乐者不可投其中,时临便殿召二三辅臣以资启沃,前日侍讲诸臣临御之暇,令其执经诵说一如出阁之日,及退息宫中,则视内臣老成长虑忠言逆耳者相与周旋,则圣学日进,庶足开太平之治。疏入报闻。
督理河道工部都水司署郎中事主事陈应荐奏,挑穵海口新河工竣,河长十里有奇,阔五丈五尺,深一丈七尺,凡用夫六千四百八十九名,支米九百七十六石八升。
大学士张居正等还自天寿山。诏建大行皇帝陵寝于大峪山。赐居正等银币有差。
夜有苍白气见东北方,鲜明如白虹霓状,良久渐散。
庚午罢大学士高拱。司礼监太监冯保等传奉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传与内阁府部等衙门官员:我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至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授遗嘱,说东宫年少,要他每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主上,姑且不究,今后俱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拱即日出城。明日次辅张居正上疏言:拱历事三朝,小心端慎,虽议论侃直,外貌威严,中实过于谨畏,且拱系顾命大臣,未有显过,遽被斥黜,亦非先帝所以付托之意。报曰:卿等不可党护负国,上冲年在疚,拱默受成于两宫权不自制,惟恐外廷之擅而顾命之臣自负,付托之重耑行壹意以致内猜外忌,同列阴行其谋而内竖黠者亦谋间旧以自固相比,伺隙骤移两宫之意而权复偏有所归,后先同辙相寻以败,专擅之疑,深中圣心,魁柄独持以终其世,晚虽倦勤而内外之间无复挟重恣行如初年年者,主术所操犹为得其大也。
“前任首辅”夏言“横死”于“继任首辅”严嵩之手,事见《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一:
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壬寅朔……
癸卯,孝洁皇后忌辰,内殿行祭礼遣定国公徐延德祭陵寝。
杀原任大学士夏言。言,江西贵溪人,与大学士严嵩同乡,同在政府,以权势相轧。言初罢归,嵩尽斥去言亲党在朝者,言闻之怒。及复用位,乃居嵩上,亦斥去嵩党以相报复。然嵩柔佞深险,虽心衔言而貌敬之益甚。言益以气凌之,及言因复河套事失上意,嵩遂振暴言短,谓曾铣开边衅皆言主之。上怒,捕系铣诏狱,然无意杀言也。会有蜚语流禁中者谓言去时怨望有讪谤语,于是上益怒,遂坐铣交结近侍例并言斩之。或曰蜚语亦嵩所播,或曰嵩以灾异密疏引汉诛翟方进故事,上意遂决,然其事秘,世莫知也。言豪迈有俊才,纵横辩博。初在谏垣以言事受上知,比赞更郊礼,遂荷特眷。上性聪察,不喜臣下雷同,言知其旨。方张孚敬用事,时人无敢抵牾者,言故每事与之嚣竞,上以为不党,因厚遇之,竟至大用。然其人才有余而识不足,凭宠傲肆威福,自由无所忌惮,上寖不能堪,稍稍以微旨裁之,言不为惧。久之,上益厌,屡加叱啐麾斥,来去无复待辅臣礼,言亦不以为耻。本年再入政府,一意修恩怨,人皆侧目而视。及为嵩所诬构,遂致身首异处。天下虽以此恶嵩,而亦以言为不学不知道足以自杀其躯而已。
其六,“海晏河清”影射“灭倭寇”“四海安宁”,又影射“释海瑞”“平反夏言”之“国家政治”“清明”。
本文作者(左)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2020.6.17
《西游记》之中“海晏河清”出现多处:
第八十五回:
自经我过,可改号‘钦法 国’,管教你海晏河清千代胜,风调雨顺万方安。”国王谢了恩,摆整朝銮驾,送唐僧四众出城西去。 君臣们乘善归真不题。
第八十七回:
客旅喜通贩卖,农夫爱尔耘耕。从今黍稷多条畅,自然稼穑得丰登。风调雨顺民安乐,海晏河清享太平。
第九十回:
小王子道:“幸蒙神师施法, 救出我等,却又扫荡妖邪,除了后患,诚所谓海晏河清,太平之世界也!”当时老王父子赏劳了匠作, 又至暴纱亭拜谢了师恩。
第九十四回:
一宵夜景已题,早又金鸡唱晓。五更三点,国王即登殿设朝,但见:斋宫殿开轩紫气高,风吹 御乐透青霄。云移豹尾旌旗动,日射螭头玉佩遥主香雾细添宫柳绿,露珠微润苑花娇。山呼舞蹈千官列,海晏河清一统朝。
……
长老欣然不辞,举笔而和:古和春景诗曰:日暖冰消大地钧,御园花卉又更新。和风膏雨民沾泽,海晏河清绝俗尘。
从“海晏河清千代胜,风调雨顺万方安”“风调雨顺民安乐,海晏河清享太平”“海晏河清,太平之世界”“山呼舞蹈千官列,海晏河清一统朝”来看,“海晏河清”即是盛赞大明之“太平盛世”也。
又据《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对联“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余年”中的“万岁”有“河清(嘉靖皇帝出生之时黄河变清)海晏(嘉靖朝后期东洋倭寇被剿灭)”之特征,故与道教茅山元符宫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上“仙乐彻九霄,祝一人之有庆;天香招五鹤,祈四海之同春”之对联中的“一人”均指大明嘉靖皇帝,此两幅对联,暗中有紧密关联,即《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中对联“藏名”和江苏句容茅山“万寿台”上的对联“藏名”手法相同,除了都藏有皇帝而外,还都藏有李春芳之“身影”。而“祝”字彼此呼应,均为“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祝”嘉靖皇帝。(见前第57篇)
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则“海晏河清”即影射“灭倭寇”“四海安宁”,这是与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第一回之“势(世)镇汪洋”是吻合的。
而“海晏河清”同时又影射大明隆庆朝“释海瑞”“平反夏言”之“政治清朗”。
“释海瑞”见《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一:
己酉,礼部以二十六日即位礼宜从吉,是日请暂免百官朝临,更移后一日,从之。
壬子,上即皇帝位……释户部主事海瑞于狱中。瑞先以谏玄修事被杖下狱论死。上在潜邸素闻其剀直,故亟释之。士论称庆。
“平反夏言”见《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五:
隆庆元年十二月辛巳朔……
己丑,吏科都给事王浩等言故礼部侍郎何塘理学纯臣宜加羙谥;原任大学士夏言人品事业虽不可知,至所论复套事未为过失,其视曾铣均属无辜,宜加雪宥,大理寺卿朱廷立、刑部侍郎詹浣鍜成夏言曾铣之狱,宜追夺原职,礼部覆议如其言。诏赐塘谥文定,复言吏部尚书,浣与廷立追夺原职。
其七,《西游记》开篇“开辟从兹清浊辨”之“清浊”总领全书(参见前第86篇),隆庆四年二月,“调巡抚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为“南京给事中王祯(桢)希拱意”“诬陷”首辅李春芳“不清廉”“提供了机会”。此是孙悟空“反下天宫”之“源头”。
“调巡抚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见《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
隆庆四年二月己亥朔……
癸亥,调巡抚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
“南京给事中王祯(桢)希拱意”“诬陷”首辅李春芳见《明史》(李春芳传)载:
“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三疏乞休,帝不允。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作者注:《明穆宗实录》《明神宗实录》作“王桢”,《明史》作“王祯”)
追根溯源,不忘“清官”。
《西游记》之中的孙悟空“反下天宫”影射李春芳“被诬”愤而“十八天五辞首辅”,而“诬告之人”即南京给事中王祯(桢)。如果“清官”海瑞在巡抚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岗位上不被“调离”,则王祯之“诬告”也许就没有机会。《西游记》第一回有“说破源流万法通”,而孙悟空“反下天宫”的“源头”在南京给事中王祯之“希拱意”而“诬告”,再往前“溯源”,就是海瑞“调巡抚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海瑞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了。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其八,“华秀”与《西游记》第三回“华彩”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状元首辅”之“才华秀丽”。
《西游记》第三回“华彩”之“华”字与“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皆有强调和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之妙。“华彩”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春采百花”为状元、世居“水帘洞”为“清廉”之家和“官封弼马”为首辅的“精彩”人生。
“华彩”见《西游记》第三回:
你看这猴王,分开水道,径回铁板桥头,撺将上来,只见四个老猴,领着众猴,都在桥边等候。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
《西游记》第一回标题之前即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华阳洞天主人”是谁呢?《西游记》第一回行文之中,多次“故意”出现“华”字,故“日精月华”“天地精华”之“华”字与此处“好华彩耶,好华彩耶”之“华”字,皆有强调、注释和呼应“华阳洞天主人”之意味,即皆有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之妙。
究竟是哪一个人“好华彩耶,好华彩耶”?
此中“华”字当然就是说“华阳洞天主人”“好华彩耶好华彩耶”!
“华阳洞天主人”是谁?当然就是花果山的“仙石”所产“石猴”“美猴王”“孙悟空”了。而“美猴王”“孙悟空”就是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见前第25篇《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句容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故“好华彩耶,好华彩耶”的核心就是“华彩”二字,即“华彩”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春采百花”为状元和“官封弼马”为首辅的“精彩”人生。这样的“状元宰相”竟然还是“水帘洞主”,即是第一“清廉宰相”。
天下之大,古代宰相有几人能像李春芳一样,兼“(文)状元”“(太平)宰相”“(第一)清官”三者为一身呢?
李春芳确实是“好”,确实是“好华彩”,这应该是无疑了!
历史上的宰相李春芳究竟是不是“清官”?李氏家族是不是“清廉”世家?是不是“为国”“斗战”传家?
李氏家族要不要去“自吹自擂”“自我标榜”自家是“清廉”之后?
后人应该自有公论。(参见前第68篇)
其九,“春夏(才)华秀”,首辅夏言曾经到过“仙都福地”“句曲茅山”,有茅山诗歌数篇传世。其诗歌之中“天门”“玉皇”“碧桃”“仙翁”“华阳”“明月”“清风”“桃花”“瑶草”“观棋”等词汇均“呈现”于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之中,爱屋及乌,清官不弃,拳拳之心可鉴。
见拙作《句曲诗综》如下:
大峰 [1] 夏言 [2]
大茅峰高凌紫氛,仙人骑鹄下天门。手持玉字长生箓,乞得归来献至尊。
[1] 大峰:见《茅山志》(笪重光)十三卷和《乾隆句容县志》三卷。
[2] 夏言(1482 - 1548),字公谨,号桂洲,谥文愍,江西贵溪人。明朝内阁首辅,进士出身。
中峰 [1] 夏言
二茅峰头笼赤霞,举头便是玉皇家。洞门沈沈白日静,开遍碧桃千岁花。
[1] 中峰:见《茅山志》(笪重光)十三卷。
三茅峰 [1] 夏言
三茅峰前多白云,石坛紫气流氤氲。山头鹤飞不知处,仙翁骑访玉宸君。
[1] 三茅峰:见《茅山志》(笪重光)十三卷和《乾隆句容县志》三卷。
游三茅山谩句 [1] 夏言
大茅峰头鹤唳,华阳洞口龙吟。明月清风长在,桃花流水难寻。 采药还寻福地,入山先礼茅君。千径花零红雨,一峰犬吠白云。 瑶草春生石洞,珠泉昼涌华池。野客观棋坐久,仙人采药归迟。 石室丹光隐隐,瑶坛花气濛濛。别却大罗天上,来游句曲山中。
[1] 游三茅山谩句:见《茅山志》(笪重光)十三卷。
三茅真君赞 [1] 夏言
於惟真君,仙器夙成。西城授秘,龟台降灵。志勤行专,乃证长生。四使集端,五食合精。 司命震岳,位崇上卿。金昆玉季,仙枝丛馨。得道上元,并授宝经。王母有命,仙媛执盟。金书玉册, 录勋策名。太清神霄,白日飞升。卓哉三茅,列仙提英。句曲之山,为世福庭。
[1] 三茅真君赞:见《茅山志》(笪重光)十三卷。
著名军旅作家李伶记者《镇江日报》(2020.10.9)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其十,“说甚泰嵩衡华秀”之“秀”影射句曲茅山原名“三秀山”(参见前第83篇)。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之《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诗下注释有: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1] 李颀
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
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
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明主降黄屋[2],时人看白云[3]。
空山何窈窕,三秀[4]日氛氲。
遂此留书客,超遥烟驾分。
[1]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见《全唐诗》(清·彭定求)一百三十四卷。玉清观:在句容茅山,(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十七卷:“《唐禁山碑》(太和七年,今在玉晨观);《唐玉清观四等碑》(开元十五年);正白先生碑(梁邵陵王纶撰,今在玉晨观)。”《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十六卷·金石上:“《玉清观四等碑》(开元十五年陶巨庄撰)(见《舆地纪胜》)。”
[2]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唐太宗李世民平王世充,曾与房玄龄微服茅山以谒道士王远知。事迹见《乾隆句容县志》四卷·崇禧万寿宫。
[3]白云: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4]三秀:茅山。清朝溧阳状元马世俊《茅山记》:“茅山,一名句曲山,一名三秀山。”(元)顾盟《阅真诰》有“长史昔好道,炼真三秀峰”。《茅山志》(笪重光)十卷·五云峰载:“积金东南对山。昔三茅君各乘飞云现於斯峰。藩镇上闻。有诏曰:‘卿云焕烂,仙相分明。能均五色之光,遍覆三茅之顶。’时许长史在都,常向方遥礼。每云:‘遥瞻三秀,宜运一心。’故得感通高真用意也。”《增订注释全唐诗》(主编陈贻焮)一百二十三卷注释作:“三秀:芝草的别名。”
据此,《西游记》第66回“说甚泰嵩衡华秀”藏夏言、张居正、严嵩、李春芳四首辅;“说甚泰嵩”影射夏言“胜”张居正、严嵩;“衡”通“横”,影射夏言“横死”;“华秀”与“华彩”呼应,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才华秀丽”。“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之“春采百花”与“果得魁”呼应,影射李果“夺魁”;“夏寻诸果”影射夏言“寻”李果(为状元);“秀”影射茅山原名“三秀山”;“海晏河清”影射“释海瑞”“平反夏言”“清官不弃”。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