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二十一)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宗教、哲学、科学三者在探索宇宙奥妙方面竟是惊人的一致。在对大千世界的无限探索过程中,我们依据各个思想派别对各自提出的世界观的长期稳定性作为基础,排列为宗教、哲学、科学三类。然而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哲学、科学、艺术等思想成果纷乱芫杂,何以将全部成果概纳为宗教、哲学、科学三类呢?前边在五大思想中我曾经叙述过,我们生活的宇宙尽管纷繁复杂,但不过是宇宙本体、规律以及宇宙现象的“一合相”,本体和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属于道的范畴,宇宙现象则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属于术的范畴,所以,宇宙所有一切最终归为两类,即道和术。宗教与道相应,科学与术相 应,哲学则是即包含了道的内容,也包含术的成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宗教首先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然后是具有辩证思维的哲学,而科学影响人类发展并主宰世界方向还是近几百年的事情。公元前两千年前的犹太人亚伯拉罕建立的犹太教,古印度有婆罗门教,中国虽然在远古时代没有出现宗教,但中国人对每个时代的部落首领都有祭祀的承传,对天地崇拜并形成了祭祀的习惯,这些仪式俨然超过了宗教的仪轨。
从哲学角度看,儒家思想应该列入人文哲学的范畴,《易经》具有双重作用,它既反应了宇宙运动规律 又包含着很深的哲理。而古希腊哲学受西亚、北非的二大文明影响,古埃及的物质文明,古巴比伦的制度文明都为这个地中海北岸的这个海洋国家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古希腊的海洋文化是个以商业贸易为主的文化,国家的政策是促进商品交换,所以他们重交换轻生产,重商轻农,即商本农末,中国古典文化是个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古中国的政策是促进农业的发展,重生产轻交换,重农抑商是农耕文化的特点。所以,海洋贸易文化对古希腊的哲学影响很大。
古希腊哲学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对欧洲的宗教哲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现代哲学都产生巨大影响。 公元前五、六世纪,希腊哲学家在宇宙本源问题上就对传统的宗教提出的“宇宙上帝创造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性的元素,这是欧洲最早的唯物主义论的形成时期,代表人物有泰利斯等。当时另一种思想倾向认为,宇宙本源不是些物质性元素,运动变化的仅仅是事物的表象或现象,宇宙本源是不生不灭的非物质性的抽象原则,这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开祖之论,这些论述已接近宗教。他们在承认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同时,对于这个主宰“运动现象”的不变因素产生了不同见解,有的认为世界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构成,有的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 ”按不同条件排列而成”,有的认为世界包含不同性质的种子,万物由此生成等。苏格拉地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主张在辩论中找出对方论证中的存在的矛盾,这种哲学方法就是最早的“辩证法”。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伯以及柏拉伯的学生亚利斯多德,共同创立古希腊的哲学体系。柏拉图曾对他们师徒的交流内容整理成书,他们认为:世界种种变化的有生有灭的具体事物只是现象而已,而现象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是一个同名的、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理念”,而“理念”是现象的本源是具体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体事物之外 ,并且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人可以通过具体事物来感知“理念”的存在(这与老子《道德经》的观点十分相近)。因为柏拉图的哲学包含有“理念决定事物,事物归于理念”的思想,故被后人视为“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列宁却将其列入唯心主义哲学路线。与柏拉图相反,德谟克利特后人称唯物主义者,他认为,事物可以不断分割下去,直到不能分割为止,这个原始的粒子就是“原子”,事物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万物没有性质上的差异,只有“原子”排列组合后形状或状态的不同(这与量子力学的最小粒子论非常相似)。亚利士多德在继承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见解 ,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改称“形式”,把”物质”改称“质料”,并认为万物由“形式”(宇宙本体)和“质料”(宇宙现象)组合而成的,而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而在具体事物当中,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故“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并提出了由潜能向现实转化的运动变化哲学体系。鉴于以上观点,后人将亚利斯多德的哲学界定为“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然而,这种思想对黑格尔哲学影响甚大。黑格尔用辩证的方法研究哲学问题,这又对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西方哲学问题必须寻根逐源,用历史自然主义哲学的视野来观察世界起源问题,不能静止地孤立地主观地定论,这才是客观的真实的科学的态度。历史发展往往是一脉相承的,宗教,哲学,科学,三者都在寻找宇宙的本源,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它们却有共同的目标!当代人类之悲哀就是在真理未明之前便首先进入了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文明需要互鉴而非冲突,文明需要包容而非孤芳自赏,文明需要携手并肩共进而非各自为政安好。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