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癌症的母亲
文/张润洪
接到母亲患乳腺癌的消息时,我正在上课,仿佛晴天一声霹雳,震得我懵了半天,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呆呆地看着我惊愕的表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电话那头的妹妹一直在哭,我安慰她几句,稳定了一下情绪,上完课后马上订机票直奔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母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消瘦的面容显得宁静而安祥,没想到,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却是:“你来了,学生们怎么办呀?谁来给他们上课呀?”一阵心酸忽然间涌上心头,让我潸然落泪。都什么时候了,母亲?您居然还在为儿子的教学工作着想,还在为千里之外那些您并不认识的学生着想。当前最要紧的,应该是您的病情呀!
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的农村妇女,在我的记忆里,贫困、劳苦和疾病就一直伴随着这个家。初夏之夜,蛙声经常伴随一阵阵咳嗽声从稻田里传来,那是母亲拖着病殃殃的身子还在月光下插秧。母亲常常对我说:“你读书要专心点呀!我现在生病没钱医,以后你考个医科大学出来当医生,帮我把病治好。”我牢记母亲的嘱托,高考那年,我在志愿书上毫不犹豫地填了贵阳中医学院,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多年来脸上一直愁眉不展的母亲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离家要去上学时,母亲把我送到村前的山崖上,那枯干的手一直举着招呀招呀,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
我曾在《学医真好》这首诗中记录了当时的心境:秋风萦绕离别的愁绪/母亲用企盼的目光送我远行/迎着夕阳撑着病殃殃的身子/枯干的手挥出两行离别的泪珠/妈妈,我学医去了/不要问您的儿子为啥学医/歧黄并不代表金钱和权力/就像黄牛,永属于黄土地/您的目光已铸成坚实的铧犁......是的,正是为了母亲的企盼,我无怨无悔地走上了从医的道路,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在镇卫生院里当了一名住院医生,此时的我有能力为母亲治病了,我开中药治好了母亲多年的慢性胃炎,扎银针治好了母亲的风湿性关节炎,用推拿技术治好了母亲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时间流逝,我的医术随着一个个患者的赞誉在小镇流传开来。母亲对我说:“好多人都在夸你医术好哩。你对病人要像对妈一样,要尽心啊!”我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呀!我曾为抢救农药中毒的患者一天一夜不曾合眼,曾多次跋山涉水为乡里的贫困患者送医送药。其实,母亲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2009年,我通过招考到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当了一名教师,而母亲却要到北京去为妹妹带孩子,临行前,她对我说:“教学生要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教啊!他们都是学医的,人命关天的事,你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呵。”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撞击着我的心房。我对她说:“妈,您放心吧!您的想法也是我的想法,您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母亲听了欣慰地笑了。
虽然母亲不在我身边,但母亲的话却常常在耳边回响,对母亲的思念常让我刻骨铭心,泪光中,我仿佛看见母亲伫立于山崖上,正不停地挥着枯干的手看着我远去的身影;仿佛看见母亲正倚立于家门口,用充满慈爱的声音一声声地呼唤着我的乳名......是啊,我也有自己的孩子了,而这些孩子,正是我的学生!
我是一名教康复技术的老师,在学校里,我对学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我常常对学生说:“康复治疗技术是一种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我一定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来教你们,但操作技能考试别指望我放你们过关。”曾有学生因为一个康复评定技术的操作不规范,反复考了五次才通过。其实我在读大学时也不是那种好学的学生,也曾多次挂科,补考。我常常扪心自问:这样做是不是过分了?但一想到这些学生毕业以后要面对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和家属企盼的目光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母亲的嘱咐,想起了曾经在她面前许下的那些承诺。
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在北京只待了五天,母亲就催促我赶紧返程,理由是有父亲照顾就够了,我耽误了太多课程。“回去把耽误的课赶紧补上,误人子弟伤天害理哩。”母亲惨白的脸上冷汗淋漓,化疗的副作用使她在说话的同时伴随着一阵阵呕吐,我知道犟不过母亲,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就返回学校了。
回来后我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为了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我曾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八点;为了备课和做教学资料,我曾在一个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彻夜无眠。我的辛劳换来的是“优秀教师”、“爱岗敬业道德模范”、“遵义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当我将喜讯告知病床上的母亲时,电话那头,母亲的回话却显得淡然而平静。她说:“儿啊,这些都是你本来就应该做的啊!”
是啊!这些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母亲深知农民的疾苦,她以一个农村母亲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诫儿子如何为师,如何做人。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一生脚踏实地,认真教书,不误人子弟!想到这里我已是泪眼朦胧,而此时此刻,我只想对母亲说:妈妈,您放心吧。您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作者简介:
张润洪,男,副教授,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教师,康复教研室主任,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遵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遵义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20年,主要讲授《康复评定技术》、《言语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社区康复》、《推拿学》等课程,已发表论文10篇,出版著作1部,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在临床上对脑卒中、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独特研究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