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初识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育哺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2016年11月19日,在“问道教育高峰论坛会”上,孟国泰先生应邀为四川的400余位校长做《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演讲,刘裕权为他激情主持。孟先生那天30分钟的演讲,获得了无数次掌声。演讲结束后,刘裕权做总结,他是唱着歌曲《小草》走上台的。他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把孟先生的演讲再一次推向高潮。
刘裕权,何许人也?
刘裕权公开的身份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师范学院教授,他还担任过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分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后来,刘教授回忆说:
当我在讲台上,简单地把我在网上搜索的有关对于孟国泰和“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做了一个基本的介绍以后,在全场礼节性的掌声中,只见一个身材较为瘦削、显得十分干练的中年男子,健步走上讲台。他一开口就是一串串的类似三字经、五言诗之类的话语,语速很快、语气沉稳、语调变化很大,由于他发言的方式比较奇特,内容又是朗朗上口,于是乎,一下子就把整个会场的气氛活跃了,一下子就把会场上不少的人们的激情点燃了!由于时间所限,孟国泰的讲演让不少的人们感觉是“意犹未尽”。在热烈的掌声中,孟国泰走下讲台。由于他事情繁多,因此是典型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连我这个主持人也还未与他有任何交流,甚至来不及握手,他又踏上了去某地演讲的征程。
二、三标情
2017年5月4日至5日,刘裕权教授应邀主持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高峰论坛暨三标课堂现场展示会”。为了揭开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真实面纱,让与会者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他提前两天就到了会议举办地老子故里鹿邑做准备。他认真考察、认真摸底、认真调研,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求真,成为了刘教授的标配。
5月3日,刘教授考察、调研了远志教育集团隐山中学8年级3班的“高快演讲”,并现场命题演讲题目《笨》,想看一看孩子们的临时发挥的真本事。
《笨》不但没有难倒孩子们,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口若悬河地进行即兴演讲,高潮迭起。
李君说:笨字上面一个竹字头,竹子是我国文人墨客的象征,代表了正直高洁、坚韧不屈的品质。笨字下面一个本,代表了一个人的本心初心本分,代表了道德底线。将二者合一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笨,但一定要有竹子的精神,坚持道德底线,做一个虽笨但要有利于社会的人。我父母经常向我说,有才无德办坏事,聪明人如果没有品德,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笨人只要勤奋努力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朱倩倩说:世界上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如果我们比别人笨,我们就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也许我们的思维能力不够强,但是我们在某个方面会有闪光点。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就是要用这扇窗改变我们的笨。
张蒙恩说:我认为“笨”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世界上并不存在着绝对笨的人,只不过两个孩子之间相比较显得某个孩子不聪明。我觉得,一个人努力学习他不一定会“笨”,但一个人不学习,他不可能不“笨”。所以,学习要有积极性,要不怕学,勤奋学,当你好好学时,你就在努力逃脱“笨”的束缚,勤学习,爱学习,你不一定聪明,但你一定不会“笨”。
……
即兴演讲《笨》在孩子们的热烈掌声中完美收官,李君获得“今日演讲之星”称号,大家都在鼓掌祝贺他时,他却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个时候刘裕权教授走到李君身旁,语重心长地说:
“你表现那么好,应该为自己骄傲,为自己鼓掌才是。你要学会肯定你自己,并接受别人的肯定,自信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李君同学深受感动,热泪盈眶。
刘教授为一个从不相识的孩子鼓劲加油,大爱之心,世人皆知!
在远志教育集团的几天时间,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受到了刘教授的青睐,他以《走进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为题,连续写了四篇文章介绍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他说:
走进河南鹿邑,走进河南远志教育集团,参加“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高峰论坛暨三标课堂现场展示会”。课堂上学生全员卷入、大声朗诵、踊跃发言,大课间全体参加、跑操绳操、动作齐整。不到半年,学生状态大变,学校面貌大变,其中奥秘值得研究与关注。现场的观察学习,让我最深的感触是——面貌改变值得关注:无论是在隐山中学、还是在远志高中,无论是小学部、初中部,还是高中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大课间,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特别值得夸赞,几乎个个都是阳光、大方。
……
“对学”实现全员卷入:在他们的“三标课堂”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对学”,是非常耀眼的一个环节。他们的“对学”很好地解决了不少学校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形式化学习;由于是“对学”,因此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换句话说,所有的学生都很好地卷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质疑问难的环节设计不错:在他们的“三标课堂”上,学生们在自学过程中、“对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拦路虎”,他们采用的是“自己不行靠对子、对子不行靠小组、小组不行靠全班、全班不行靠老师”这样的技术路线。这一技术路线很有价值的、很有创新味道,因为它能够把一个班级各个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发挥出来的。现场的观摩学习,让我有较为充分的理由认定:“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及其重要载体“三标课堂”,是帮助城市薄弱学校转型升级、县级城市学校提升发展、乡村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彻底翻身很好的一种教育形态,它的秘诀在于激发校长、教师与学生生命的潜力,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为自己学习而努力、而奋斗。
……
最后,他动情地称赞孟国泰先生创立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
如果你还活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会让你起死回生。
三、友谊长存
最近两年,孟先生每一天都会收到刘教授的微信问候语,感到非常温馨。人生在世,总有人牵挂,是有幸的。以最近两天为例,孟先生都在接收到刘教授的问候,让疫情中的他倍感温暖。
2022年12月8日
口罩不离口,出门不乱走;
人多不扎堆,回家勤洗手;
冷冷的早晨,暖暖的问候;
牵挂在心中,防疫在家中;
联系在“手”中,情谊在“网”中。
但愿病毒随风去,岁月静好人安宁!
2022年12月9日
不论远近,相知在心;
疫情还在,处处小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
守住健康胜千金;
每天问候是真心,
平安健康最开心。
为了让优质教育走进农家庭院,惠泽农家子弟,孟先生和刘教授都长时间在云南农村支教,把温暖之火点燃,把善良之心传递,让人打心底佩服!
2022年11月24日,刘教授给孟先生发来微信说:
今天是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在这样的时候,我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写下“感恩节,我感恩”。谢谢孟老师,与你的相见,帮助我壮胆,能够走进中小学,开启即兴主题班会的历程!
孟先生说:
裕权客气了!您的才华令人钦佩!
刘教授说:谢谢你的鼓励与支持!
孟先生说:这已经是“三标课堂”第四代的事情了,您还记得,谢谢您!现在,“三标课堂”已经进入第七代(即“个体文化,个体课程,个体管理,个体质量”的时代)。衷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关注与支撑!
刘教授说:我已经落后了,跟不上你的脚步了!
孟先生说:我知道您是高手!
“高手都是相互激励、互相支撑的!”孟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衷心祝福孟先生和刘教授友谊长存,为中国教育的发展书写更加绚烂的篇章!
作者:青力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