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青涩当年)
难觅故乡小径
唐孝璋
回故乡,访乡亲,林荫道旁觅小径。这儿已经没有了昔时的小径。是空虚,还是惆怅?三言两语说不清。
徘徊寻思,力尽回忆……啊!是这儿,正是这林荫大道,覆盖了我记忆中的故乡小径。
就在那条山径上,我第一次看到巍巍群山,头一回看到田野稻青。就在那条山径上,我迈开了人生第一步,摇摇晃晃,喜若狂人。
就在那条小径上,我第一次目送爸爸去种麦,头一回跟着妈妈去访亲。还有那头一回啊,妈妈种豆回山村,荷锄抱住我,给我一束红杜鹃,连呼“心肝肉”,把我亲了又亲。
就从那条小径上,我头一回赶着小鸭田边走,牵牛放牧上山岭;背着书包上学堂,小学、中学、大学,一支秃顶的铅笔,启蒙了一颗无知的童心。
还从那条小径上,我噙着泪水送走了祖父祖母,又同样惜别依依,一步一回首啊,离别了父亲和母亲……
寻觅故乡小径,勾连出昔日的生活掠影。
转眼数十年……
回故土,访乡亲,林荫道旁觅小径。这儿已没有了昔时的小径,与其说是空虚惆怅,不如说是惊喜欢欣!
(本文首发于1987年第1期《山径》;次发于《湖南统一战线》杂志)

回故土,访乡亲……
高山苗乡眷眷情
唐孝璋
文人观赏麓山,传之于笔,决不会放过“万山红遍”宛若“二月花”的枫林。
我对故乡苗山的体验,却百感于自生自灭、一岁一荣的春兰。
以往,苗家为了生计,自然对草木毫无观赏的情致。抗战初年,几株蕙兰撒落在苗岭碧翠的草丛之中,风刀霜剑,自生自灭,一岁一荣,弃于原野。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九九艳阳,太平盛世,苗家萌发了观赏的雅兴。尽管这往常视为普通寻常的兰草,还溢透着泥土气息的野性,却被盆装缶栽入室,倍受青睐。

抗战初年,蕙兰扎根
不知何人,得知母校有因研究春兰而获盛名的教授,于是不惜代价,将一群幼兰植于麓山,沐浴着园丁的甘露,吸收了时风的营养,野性一改,英姿勃生。回植故土,根舒叶茂,兰花盛开,清香宜人,一慰父老爱兰之心。此后,岁从麓山托培引进,一棵又一棵,一批又一批……
如今,苗寨竹楼窗下,庭前篱边,无处没有兰,或陈列,或悬挂,体态万千。这兰,分系繁衍,代复一代,纯化了苗乡的风习,点缀着苗寨的美景。
感苗乡庭院芳香之兰尽情而歌“任重道远”,念母校师长恩泽之德由衷而颂“山高水长”!(1988.12.10)
(本文刊于《湖南师大》五十大庆校刊)
作者简介

(唐孝璋自画像)
唐孝璋(1938-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6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在苗乡从事教育工作。1998年退休。著有长篇小说《人生梦》上、中、下三部。山径文学社初创人之一。
推荐阅读唐孝璋作品:
点击链接--
唐孝璋作品
《水浒》主题新探(上)
《水浒》主题新探(下)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附:唐孝璋手绘《人生梦》封面――


(唐孝璋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