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集粉丝
石凤阁
淮阴区的运南片盛产山芋粉丝已有六十余年历史了,特别是“赵集粉丝”系列产品,随着改革开放,销往江苏、浙江、深圳、北京、新疆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商场、超市、连锁店和农贸市场,深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九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视察赵集粉丝厂给予高度评价说,“这个企业的创办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是一个龙头带动龙身龙尾一起动的富民富乡富财政的好项目。”
六十年代有个顺口溜,叫做“陈集大路,吴集的树,还有赵集大山芋”。早在一九五八年,蔣鸿桥同志任赵集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立新农场生产一株山芋净重32斤,被选送到省里参展,赵集“大山芋”从此名扬四方,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嘉奖令,授予:江苏省淮阴县赵集人民公社“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其实,据我所知吴集的路和树当时 称得上前卫,时任党委书记金明昌在省里开会,南京的新街口大转盘花园吸引住了他,他回到吴集后,大胆地按照新街口的样子施工,东邻陈集人民公社、西与泗阳县新袁人民公社交界,南到更生大队、北达园林大队(废黄河堤),逼直的大路两旁栽上杨柳,可以说淮阴县运南运北没有可比性。至于陈集大路说,我就讲不出个道道来了,只知道当时的党委书记朱文名字。
六十年代中期,我在吴集人民公社供销合作社工作,每年的十月中下旬,便开始收购山芋粉丝,日收购量达数千公斤,调拨县土产公司,主要销往江南各大城市。那时全是手工制作,不像现在已经达到半机械化生产了。现在运南生产的小作坊粉丝都叫“赵集粉丝”,赵集已形成有十几家规模生产粉丝加工厂,年产量达五千余吨。
最近,赵集一友人告诉我,今年上半年环保检查说,水质受到了污染,群众山芋也不种了,对生产企业来说下半年产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既要环保,也要民生”,盼望政府早日着手解决涉及“三农”直接利益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