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阳”,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也许只有疫情防控人员才懂的又一个新名词。通俗讲就是继20:1混管核酸检验结果呈现异常之后,需尽快对混采对象做精准筛选,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阳性感染者,斩断病毒传播链条的寻找过程。“追阳”为下一步防控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是疫情防控中最重要的环节。

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一个“追”字,就形象道出了这件事刻不容缓、星夜驰骋的紧急程度。疫情防控要精准,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下发的“二十条”解释,就是以快制快。在“追阳人”的眼里,只要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传来,“八百里加急”就此启动。

12月1日,豫西边城洛宁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寒流。22:10,室外气温-7℃,洛宁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一楼大厅依然灯火通明。由于人员严重紧张,该院今晚参加“追阳”的25人,全部由临时抽调的医护人员组成,他(她)们白天已经忙碌了一天,下班后按照抗疫调度要求连夜加班,仍不能回家。今天已经陆续接到县疫情指挥部多条指令,派出8人,其他队员正随时待命。


稳定心态:在“疫”线无畏逆行
从22:27开始,现场指挥员的电话陡然频繁起来,随着县防疫指挥部一条条信息的下传,两人一组的“追阳人”应声而出,熟练地套上防护服、头套、手套、脚套、面罩等一整套防护装备,特意用胶布将手套和防护服袖口粘严实,全副武装披挂整齐,旋即没入在冰冷刺骨的寒夜。

持续战斗: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23:40,几组队员还在黑夜中高一脚低一脚奔波,与病毒赛跑。尽管社区人员已经提前电话联系过混管异常的人员,但要精准找到每一户人家,也绝非易事。城区面积大,很多人居住在城中村小巷内,地形情况复杂,一天下来,每个人的步数都在一万以上。水可以不喝,厕所可以少上,身体的累可以克服,防护服中的多种不适难受可以忍耐,但居民的各种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谩骂,让同为儿女的她们心酸。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比谁都更清楚这项工作的危险性,某个操作稍有失误,就会有被感染的风险,但他们身负抗疫使命,只能逆风而行。

坚持不懈:期待疫散花开
翌日凌晨1:00,寒流凝重。最后一组“大白”终于完成采样,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院区,把样本送进实验室,才算是为今天的“日清日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轮疫情突袭,近一个多月时间,县妇幼保健院全体动员,全员上阵,白天黑夜连轴转,对白衣为甲的医务工作者而言,随时听从调度指令,临时加班已成家常便饭。寒夜追阳,他们追赶的是精准防控,追赶的是能早日解封,追赶的是大家都期待恢复正常的生活,追赶的是明天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