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荷塘王氏宗祠主体工程竣工
文/王界明
公元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一日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和大妹一家三口应约前往双峰县荷叶镇益新村参加王氏宗祠主体工程竣工仪式。小车从娄底市出发到达新湾组两个半小时,约九十公里。第一次看到老祖宗的祠堂竣工,兴奋之情由然而生。见到许多陌生的宗亲,初见如故而备感亲切!又因祠堂后续工程如内外装修,筑路扩坪,筑路挖井等欠缺资金一百余万,而感慨万千,想捐助一把又无能为力而愧疚。我与大妹再次捐款各500元,我又另外捐了四幅书法,其中的一幅《王氏宗祠》为272x68c㎡,为粗壮浑厚的仿颜体大字,每个字大60c㎡,是作为宗词大门上牌匾用的。如请所谓名人书写没有个三五万元还可能求之不得,也可能并不比我的字强。真是族亲一家亲,我的四幅字拍照时,正刮大风,几位族亲自动帮忙拉着宣纸四周,留下了几张珍贵的照片,我将留作永久纪念。
来之前那几天我正好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副部长级),矛盾文学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他的文章毁誉不一尚且不论,单说他写了105个福字,卖了525万元,每个字五万元一个,全部捐给公益事业。这种精神和行为值得赞赏!名家字画太值钱了,莫言的、贾平凹的、赵本山的、倪萍的、赵忠祥的、刘晓庆的、马云的……
我不大不小,也是上了百度和各种大典的书画名家,毫不客气地说,我的字画再不济,也比这些名家书画强多了!百度和几家权威机构十多年前将我的书画润格定为四尺每幅几千元至八千元,现在应是一万元以上了。但是根本卖不出这么高的价格,仅几百元至几千元一幅。何况我多次参加公益活动,无偿为社区居民和商场顾客,书写了一千多幅书法和春联,还捐款捐物抗疫和助困。如按莫言的每个福字五万元计算,我一天就可以一鼓作气写三百多幅五体兼备的十多种福字,且比莫言的书法功力强多了,好看多了。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我想以一己之力用书画卖钱捐助荷塘王氏祠堂,只能说是幻想,梦境,泡沫!王氏宗祠从最初几位族亲研究复建到现在这个摸样,经历了八年艰难曲折过程(这段经历由王氏宗祠事务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可以一目了然,文革前荷塘王氏祠堂曾有几百年辉煌历史,被征用改为树德中学,文革中被毁了),令人不胜唏嘘,感慨万千!我就不在此文赘述了。
如今主体工程已峻工,真是不容易。外观看起来,好象比我所看到几位朋友在农村建筑的三四层豪宅和别墅相差无几,其内部空间也大不了多少,只是格局样式不同罢了。不用攀比,山西太原的王家大院比乔家大院规模大多了,但因乔家大院拍成了电视剧而名扬海内外,而王家大院却鲜有人知,当然还有包括王氏鼻祖的太原王氏祠堂,堪比故宫。湖南第一,规模宏大的衡阳市的王氏祠堂,依然保存完好,其规模和格局也比乡下侯府曾国藩故居大多了,气魄宏大,疑为王宫,名门望族之风依然令人惊叹!但人人知道曾国藩故居,却很少有人知道国家级遣产保护单位的衡阳王氏祠堂,就连我直到荷塘王氏祠堂主体工程峻工,查看百度和添加王氏公众号才知道,真是寡闻浅见。
宗祠后续工程,如内部装修外表潢饰,配套用具,壁画对联,种植花草,再修族谱等等,尚差一百余万元。尽管事务委员会大力呼吁,奔波筹款,有的宗亲出几千几万块钱,还是有很大缺口。真是没钱难倒英雄汉,缺钱难解大问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来王氏从春秋时代到现在,都是名门望族,人才辈出,达官贵人才子佳丽多于过江之鲫。而菏塘王氏一脉,现在却刚达小康水平,离富裕还差得远。相邻的曾国藩故居全国闻名,后辈人才济济,资金雄厚,参观之人常来常往,人脉幅射全国及全球。现在王姓已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超过一亿人,海外华人华侨王氏至少也有一千万人。王姓沾了老祖宗姓氏之光。老的叫王老或老王,中青年少年儿童,也便称大王小王,象个领导或老板似的。
祠堂还在努力聚资求捐过程中,但我相信,荷塘王氏诸位宗亲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筹集资金和人才,终究会建成一座气势宏伟,古朴大方又具有现代气息的王氏祠堂。看看现场,王氏祠堂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新湾组,背靠青翠竹园杂木丛生的小山包,前面广阔起伏的是刚刚收完晚稻的田野。新建村和益新村鳞次栉比的新楼豪宅显示了乡亲们已步入小康社会,一条村级公路通到了祠堂门口,交通便利。我还想象着,祠堂大坪扩建为篮球场大小,方便着乡党们打篮球,排球,羽毛球,跳广场舞,舞龙舞狮,召开大会。周围遍种花草树木,有石桌石椅供大家看球下棋打字牌。祠堂内部有舞台,有图书室,棋牌室,书画室,党课室……功能齐备。乡村振兴,家族发达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据有关资料介绍,双峰已筹备策划了几条风光和红色旅游线,如王氏祠堂能与蔡和森纪念馆,曾国藩故居,九峰山森林公园等其中一条旅游线的一个必经景点那该有多好啊!中午十二点多,乡亲们摆开了十多桌丰盛的酒宴,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匆匆忙忙到荷塘王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小鸿新家参观了一下,又目睹乡村到处都是豪宅别墅,显示出振兴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我在娄底市,只能独居一座七十多平米的小宅,因书报多,字画多,书柜十余个只能摆放客厅,书画室,阳台间,连转身都困难,只能算是城市中的贫下中农了。
妹妹一家三口急着回家,小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起伏仅能通过一条大卡车的水泥铺就的村级路返程。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竹子夹杂着一些乔木和灌木。迎冬之竹大都依然挺拔苍翠。许多竹杆弯腰或倒伏,还有不少已断裂枯萎。几辆小拖拉机挂着比车身高两倍,长十多来米削去枝叶的竹杆在艰难前行。太可惜了,竹林之乡为何不自己搞个竹子加工厂,各家各户编织竹造用具和工艺品。这样的大片竹林,为何大熊猫尽在四川陕西秦岭一带落户,而这里可能连野猫野兔野猪都少得可怜,连飞鸟都不见一只。可能我不了解情况,只是一厢情愿地胡思乱想罢了。
开车半小时,便到了来时想看却要赶路只得作罢的九峰山森林公园。九峰山森林公园位于双峰县东南部30公里,与双峰石牛乡、荷叶镇和衡阳县交界之处,因飞形山、铁钉寨、双乳峰等九峰组成笔架形排列而得名。一座小牌坊顶上正反两面都刻有大字,两边都刻有浮雕楹联。通过牌坊,就见到三株八百多年的银杏树,冬季来临之时,大都银杏黄金色落叶缤纷,地上堆满了金片铜元。而这三株三人合抱粗壮高大,枝繁叶茂,苍翠老绿。一株婷婷独立,树冠张伞。两株更奇特的连理枝,相隔约三米近,高约四米处,两只粗壮的手臂紧紧相连,执子之手八百多年,可以说是千年爱情永不分离,我们这代花甲古稀之人肃然起敬,年青人顶礼膜拜!不敢久留,拍了几张照片纪念荷叶之行,这是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老家王氏祠堂背景这么美,这么靓,令人欣慰。祠堂是祖先英灵栖居之所,是家风传承之校。也是族人的心灵家园,精神寄托。有了祠堂,便有了族人颂扬祖德,祭拜先辈,精修族谱,振兴家族的优喔场地,像博物馆珍宝良多,像美术馆书画增辉,像小学校书声朗朗,像大课堂高谈阔论。我会用我的诗文字画去歌颂王氏祠堂,用我的真情实感去感恩王氏祠堂。
2022年12月2日早4时
【作者简介】王界明,别署半残居士号清泉斋主人,居室名清泉斋。男1951年5月出生于湖南邵东,常居湖南娄底,现为娄底国藩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娄底市棋类协会常务副主席,湖南禹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高级美工师,退休干部,大学文化,政工师,职业书画家,书法美术老师。为全国性及省地市一些作协、书协、美协会员或理事(全国十多家文艺团体、艺术机构授予研究员、客座教授、常务理事、副会长,荣誉主席)
告荷塘王氏族亲书(2)
尊敬的各位族亲 ,大家好:
荷塘王氏宗祠建设自2015年7月动议,至2022年十月初八日主体竣工,历时七载有余。现将前段建祠工作及后期目标汇报如下。
树高百丈根不浅,水流万里源自长。我荷塘王氏自鼻祖桂魁公开派至今600余年,与时俱进,馨枝递发,族众逾万,棋布天下。
为敬先贤,系亲情,励后人,三百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已建有祠堂“树德堂”。后几经扩建,终于有了那气势恢宏,傲立于湘楚大地的“荷塘王氏宗祠”。历经二百多年沧桑,肩负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为荷塘王氏家族兴旺发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荷塘王氏宗祠”于上世纪70年代不幸被拆毁。
树不能断根,人不可忘祖。如今,国泰民安,盛世太平,我堂堂荷塘王氏大家庭怎能没有一个祠堂呢?
2015年7月18日,由十数位族亲发起的建祠修谱筹备会在大坪召开。随即,一呼百应。同年9月在原荷塘王氏宗祠旧扯(现树德学校)召开了由各地、各房热心建祠事业的族亲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成立了由族亲代表推选组成的“荷塘王氏建祠修谱事务委员会”。并制订了相关的建祠修谱章程及方案,从此,拉开了建祠修谱的序幕。
首选原“荷塘王氏宗祠”旧址。但因原址无存,被政府在上世纪征用建成公办学校,鼎盛时期学子逾千,政府相关部门为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计,拒绝了我族再在此处建祠的请求。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另寻它处。先后又在柞树坝、荷叶湾、主堂湾、松公祠旧址、牌头铺、龙公祠旧址、桃子堂、松寿堂等十多处地方选址,终因诸多原因(如有的风水欠佳、有的过于偏僻、有的交通不便、有的过于狭小、有的地主人无法协商)而难如愿。历时两年多,最终才选择到现在这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风水宝地。
由于农村土地都已承包到户,我们选择的这块地依山傍田,建祠需要占用一部分林地和一部分水田,涉及多户人家,需逐家逐户交涉。经过多方工作,终于得到新湾组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将桃子丘及附近山地作建祠之地。然而水田属基本农田,现在国家有占用耕地的政策越来越严,建祠用地无法通过政府审批。
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以往例规(过去有过先建再调规后认可之例),族亲们认为只好先行动工开建,一面与政府交涉,以“荷塘王氏宗祠”当时是被政府拆除为由,数十次到镇、县找相关职能部门申请并逐级上报于市、省有关部门请求调整规划,以解决建祠用地。这是一个很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2018年2月正实动土开工。刚挖好地基,即被县国土局叫停。
2019年3月再次动工清基打桩,6月10日竖大门并开始砌墙,砌好第一层后再次被国土部门叫停。
建祠工程于2019年3月15日通过族亲代表大会公开招标,由某建筑公司以工程造价185万中标承建(不包括配套设施)。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合同要求严格施工。为不影响工程质量,不得不与其要求中止合同。双方经过近二十次协商未果,后又经镇司法所和县相关领导的调解,最终以娄底市XX评估公司评估价格47、08万的工程造价款于2021年9月12日正式解除合同。在此其间的2020年8月份到2021年年底一直被国土部门叫停。
经过事务委员会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2022年元月传来消息:建设用地已经调了规,只是省里的红头文件尚未下发。故国土部门建议暂缓动工。2022年7月终于等来了调规的红头文件已经正式下来的好消息。
7月23日,由事务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事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族亲们重拾信心,全票通过续建祠堂,并制订一系列续建方案。
前段集资62万余元(2015年至2019年所收款项)已经在征地,挖坪,清基础,打桩,架桥和第一层的建设中全部用完并亏空8万有余。续建工程面临资金紧缺的困难,想通过收款来解决燃眉困境也不现实(因前段时间建建停停已有部分族亲失去了信心,认为祠堂难以建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参加会议的人员一致决定;增加事务委员会成员,邀请在外生活的族亲王德新,王伟雄回家协助祠堂建设,并一边收款一边要求事务委员会成员向族亲低息借款以解急需。同时改变以前包工包料的方式,实行包工不包料以减少开支,确保材料和工程质量。
自续建开工以来,事务委员会主要成员几乎天天在工地,冒炎炎酷暑监督工程质量,看图纸,进购材料,做零星事情,加快建祠速度,才有了今天的初具规模,为后续的建祠修谱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离不开广大族亲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
如今,主体已经竣工,接下来还要装修,整坪,道路硬化,绿化,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和俢谱。
要完善这些,资金方面尚有很大缺口,据目前设计方案及初步预算,祠堂建筑物占地总面积500多平米,总建筑面积1300多平米(两层半),征地总面积超2000平米(包括前坪及绿化地带等)。仿古式建筑,牌楼高超15米(按当时设计图仅牌楼造价超70余万)。三进五弄两横,6米基桩48根,超国标四级抗震。通体箍梁立柱,砖混结构,木料瓷瓦结顶,共十九个脊面,各种功能室二十余间,设大堂,中堂,享堂(详见附件)。
待整坐建筑全部建成后,远观古朴大方,气势恢宏,近看庄严肃穆,外华内实。
目前,到主体完工,包括征地,架桥,挖坪,打桩已用资金约120余万元,共募资捐款90余万元(包括2015年至2019年所收款项62万余元),所需建祠资金约250至270多万,加上后续修谱及配套设施等费用,所需资金共计约320至350万以上。
因此,目前资金缺口仍然很大,需广大宗亲群策群力,慷慨解囊,共同集资捐款,为建祠添砖加瓦,确保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祠堂是祖宗英灵的栖居之所,也是族人的心灵家园。有了祠堂便有了祭祀祖宗,颂扬祖德的场所,便有了族人灵魂安放的地方。有了祠堂,族人们就有了家的感觉,这是聚集亲情的场所,维系亲情的纽带。也是我族亲如一家,血脉相连的象征。希望广大族亲积极捐款,出钱出力,共同谱写荷塘王氏建祠修谱新篇章。
愿上苍佑我荷塘王氏: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愿祖宗佑我荷塘王氏后人:长发其祥,代代荣昌!
谢谢!
荷塘王氏班行诗
班序(一)
桂才庆永友惟
班序(二)
大朝必定显公卿,
文武耀联振国成。
德业光明垂泽远,
兴宗缵祖乐昌荣。
班序(三)
礼义修省立家本,
博学谦和兆泰平。
敦勉鼎革恒畅达,
腾龙起凤邦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