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文中看人品
~记邴玉君的诗文人生
文/王荣辉

近两年,总有人说,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这虽是调侃,可也不免引起一些思考:人们的文化生活有越来越多的选择,唯独把读诗、赏诗、写诗放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文化的厚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诗写诗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诗人是受到追捧的群体。
他参加过大兴安岭早期的开发建设、他下过乡、当过瓦工、基层干事、书记、宣传部长、工会主席,还在私企打过工。退休这十几年,更多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读书和写作上。

邴玉君的诗,涉及内容广泛,先古圣贤、模范楷模、风土人情、家乡风貌、农民工、人生感悟等。也许是因为瓦工出身,泥瓦诗人的诗中充满激情能量,在散文诗的语言和思想表达方面,他巧妙地平衡了二者的关系,而这一切都自然而然,不做作,非常受文友们的喜欢。此外,读他的诗文,也可以看出其人之精神品格。他的诗中,具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森林文化的深爱、对家乡的挚爱、对弱势群体的大爱,对英模的礼赞,在他的诗歌中一目了然,因为散文诗歌的语言不会说谎。
邴玉君创作的两百首散文诗篇,感动着你,触动着我,打动着他。这也许就是优秀经典散文诗作的魅力所在。诗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爱国主义无疑是第一位的。毕竟,诗歌具有引领人、传递精神正能量的重任。在中国古代就有诗以言志的传统,今天的新诗文,也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传统。诗的思想引领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格外重要。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他深知主题的重要性,在刊发诸多诗篇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家国主题,这无疑提振了诗歌在文学与文化中的格局和担当。
作为泥瓦诗人,要心怀国之大者,还需要对熟悉的人和生活有一颗真心。真心也就是真诚,其实不光是诗歌,任何文学体裁的创作,都需要真诚的品质,不具备真心的作品,必然会被虚伪、空洞的东西挟持,这是艺术的天敌。读他的诗,不难发现他诗中充满真心——或者说是森林文化之心。

读邴玉君的散文诗作,我有三点感想:一是“小我”融入“大我”,其诗从语言到思想,大开大阖,诗篇和国情、世情、民情紧密相连。二是诗的表达与“激情”融合在一起,他的散文诗创作没有无病呻吟、孤芳自赏,也不屑于在文辞方面纠缠不休,而是在诗文中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引古论今的衔接之道。三是格局和境界,也许是他的人生阅历特别丰富的原因,从他的诗中能看到经历过什么,遇到过怎样的坎,加之饱读诗书、勤奋的阅读和写作,其散文诗在无形中形成了独有的诗文风格。然而诗途漫漫,写诗和其它文艺创作一样,需要不断沉淀、长期探索,不断超越自我。而邴玉君老师最好的散文诗其实是诗人心中,正在酝酿的那一篇。
邴玉君老师的经典之作,我参评的也比较多,而闲暇之余,再对作品阅读时,才发现他的散文诗作愈加独一无二,出乎意料并且独具创意,与众不同,大家都喜欢读评赞。
邴玉君老师文学创作思想够先进,作品紧跟着时代,写作能力又强,可是贵在还有坚守传承文学的那一颗心。所以,邴玉君即是我文学创作之路的学长,又是我人生学习的榜样,其作品有能量,有温度,有激情,有快乐的。
他是一个业余诗者,他的人品“春风大雅能容物”,他的一篇篇诗文,“秋水文章不染尘。”
2022年1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