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志

生在白鹿原南原,自小就受过饥饿煎熬的我,早就习惯早上喝包谷糁,中午吃面的生活。虽然说中午吃面,可吃包谷糁面的时候也不少。说到底,还是麦面紧张,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毕竟包谷比麦面便宜得多。
自从我上了蓝田县北关中学后,生活已好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高三,下了晚自习,学生灶还有包谷糁面供学子们食用。我知道,蓝田县那时还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北关中学的学生又来自全县各地,许多学生都是经历过贫寒的。听说学生灶也是采纳了部分学生建议的,才为下晚自习的学子们专门做了包谷糁面的。其实,我这里所写的包谷糁面,在我们学生当中,大家普遍叫做“糊涂面”的,因为学校在县城,县川人把包谷糁面叫糊涂面,我自然也是受其影响的,我也自觉叫上了。
说起糊涂面,说内心话,我是不喜欢的,也是特别讨厌这种饭的。小时候,家里常吃糊涂面,包谷糁多,面条少,我就不吃,父亲曾用竹笊篱把糊涂面搭起来,然后用开水冲里面的包谷糁,由着我的性子来。因为父亲知道,我的毛病不小,喝包谷糁可以,就是吃不下面里混着的包谷糁。时至今日,我都想着,当年那么困难,父亲为啥还要惯着我,我确实挺惭愧的,我也为我的不懂事悔恨不已。
土地承包到户后,没有几年光景,农村人的粮食问题解决了。糊涂面已不是中午饭的首选了,虽然也吃,毕竟吃的次数已很少了。慢慢的,我对糊涂面的态度也改变了,我开始觉得糊涂面挺好吃的,尤其冬天里吃着它,全身都暖暖的,尤其在里面放了蒜苗之类的辅料菜,吃起来的滋味就更美了,我已经不能用更恰切的词语来形容了。更值得一说的是,我的校友们,许多人都对糊涂面情有独钟,这是我特别高兴,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事。在我的记忆里,高一、高二那两年,因为我们下晚自习比较早,自然也就不关注吃糊涂面的事了。学生灶晚上做糊涂面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已没法弄清楚了,只记得我毕业那一年,下晚自习后许多的同学都去学生灶吃了。我还记得,学生灶老师说得清楚,是自愿的,谁想吃就来,我也是其中之一。吃着糊涂面,享受着糊涂面的香,享受着糊涂面带来的温暖和温馨。
我要说的是,大灶上做的糊涂面要比家里做的好吃多了。糊涂面这东西,就是下面以前,要把包谷糁均匀地撒进开水锅里,一边撒,一边火烧着,到了一定时候才在锅里下面条的。一般家庭的铁锅显然比不上学生灶里的大铁锅的,再说了,学生灶的火要比家里的火硬多了。
说到底,人多了吃饭的氛围还是大不一样的。下了晚自习,一天的学习也就告一段了,吃着糊涂面,男女同学或者校友在饭堂里站着、吃饭的样子都是让人留恋和想起的。谁都知道晚饭不能多吃的,而糊涂面这东西,糊糊的、热热的,吃上一碗,一点都不伤脾胃,还能暖胃,对学子来说,就是晚间最实惠的一段晚餐。
如今,就连酒店酒席上都有糊涂面这一美食,尽管只能吃那么一小碗,好多人还是喜欢吃的,糊涂面已成了人们养生中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我由儿时的厌恶到后来的喜欢,尤其北关中学那段难忘的经历,让我知道今天生活的好,就想吃上一顿糊涂面,越是家里做不来,就更加想起糊涂面的好来了。

作者简介:刘建志,网名:白鹿放歌,白鹿原南原砲里人。由于和蓝田交界,又加之在蓝田县北关中学就读,所以深爱着蓝田,对自己的母校也就更有难以忘怀的深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