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的养成赖于家教,家教的核心是子女教育!

教养孩子从孔融让梨谈起
文/韩积蕊(山东)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孔融,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道渊源,世代书香,系孔子的20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家人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大个的梨让哥哥吃。”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 四岁的孔融如此懂得谦让,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范例。
【感悟心语】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缘于孔门良好的家风家教,成就了优秀的孩子。我们要教育孩子向孔融学习,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一个孩子成才的背后肯定有一位开明的家长。开明的家长不仅是孩子的老师,而且是孩子的学生,更是孩子的朋友。
一个家庭的振兴需要上下三代人的努力,更需要一位德高望重、开明达观的家长领航,传承优良家风,实施良好家教,进而走向兴旺发达。

【拓展阅读123】
弘扬传统文化,应予追本溯源。为了加深阅读,特辑如下,请大家分享,以备收藏查阅。
《三字经》由南宋教育学家王应麟所著,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让孩子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传统国学常识和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原文】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译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唐朝皇子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教育意义】
尊老爱幼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规范言行举止。讲文明,懂礼貌,守秩序,爱学习,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修身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并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教育孩子做一个像孔融一样知老知少懂谦让、尊老敬亲有爱心的人!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民盟盟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本: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编辑:运河浪花
审核:冰凌斋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