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缘分
文/苏立敏
在词句里,我是喜欢“缘分”这个组合的,不说念起来口齿生香,单是在口气舒缓的微启微合里,仿佛已经对一种情谊深深认可。喜欢关于描述缘分的所有句子,在大学用过的本子扉页,摘抄过这样的一句话:“茫茫人海中,两个人若能擦擦衣袖,就算是有缘了!”多么禅意的句子啊,就想象啊,滚滚红尘,目之所及都是人,有一个人从自己身边匆匆而过,感受到她像一阵风去了,明明留着暗香盈袖的温和,真的想喊住她:你等等,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哪儿见过?在前世?在来生?在童年的懵懂时光里,在苍年的落尽繁华中,真的,那张脸庞那么熟,那么亲,就算一句话也不话,眉宇间那一抹坦荡就是我们的缘分了。
等喜欢上了漂泊,缘分就不仅仅停留在原地的擦肩的意境中,而是随着思绪跨越了时空,婉转了岁月,“有缘的人,就是中间隔千山万水也会走近。”就想着缘分若是一件行李的话,那得多累啊!它冥冥中嗅着气息把芸芸众生分类,哪些是气质相当的,哪些是才华等同的,哪些是颜值般配的,它讲究着心灵的门当户对,也辨识着有缘无份的人,认真地及早的分开他们,要不从一开始就是错了。
在对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生命刚刚开始的时间吧,那时候我们的灵魂都在天上挑选妈妈,菩萨就依着我们的心思为我们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再送上什么样的姐妹作伴,安排给我们这个家庭最小的世界,进相同的门,吃相同的饭,无忧无虑,分外欢喜。等与纯真的光阴厮磨够了,就送给我们一份同学的缘分,在知识的海洋里,摇起相同的橹,向着未来的彼岸,装满希望启航,于是我们收获了满满一船同学情。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少年。我们分摊在各个城市,慢慢地淡了联系,然后上班,恋爱,结婚,生子,找到了最适合陪伴走一生的人,在纷杂的城市安下一个小家来,生命里有了爱人这温馨的称谓,还有了同事这温暖的称呼,单位和学校一样,净土的成分多,人与人之间受着大磁场的约束,彼此之间单纯得多,同事就是共同从事着一份事业,其间要求着相同高度的知识与能力,是共同期待单位有一个好的前程的,可用“齐心协力”来形容,用“团结紧张”来鼓舞,同事所包含的巨大的能给生活带来好转的希望,大约是人生中最现实的缘分,共事一场的同事,称呼里抛却世俗的职务,最后剩下了“老张”“老李”,感情的深厚决非一个朋友所能了却。
能够以朋友相称的,不一定关系多么铁,多半其间没有同学情,也没有同事谊,因一点小恩小利走在一起,不排除一种美好的感情相牵,总之朋友的无用论是最受用的话题,有难的时候想到的是亲人,想聊聊年华的时候想到的是同学,想聊聊事业的时候想到的是同事,毕竟一个人的最好的时光是学生时代与上班生涯,朋友就显得非常单调了,没有感受过同一节课堂的氛围,没有经历过经济滑坡给单位效益与个人生活带来的落魄,朋友可能是一个饭局上认识的,可能是网上下载的,可能产生于一个误会甚至一个暧昧,总让人产生一种敌视。
但是朋友这词的组合是那么美,造字的人一定是浪漫的,他把最浪漫的喻意给了朋友,朋友的“朋”字由两个月亮组成,天上一个,水中一个,在安静的深夜里,两个月亮是互相辉映的,天上的月穿云而过,水中的月定是紧紧追随,天上的月被曙色驱逐,水中的水定会黯然神伤,所以说,总有一种朋友在朋友之外,有做朋友极高的天分与情商,有做朋友极暖的纯真与善良,不能一概而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想有什么样的朋友,你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自己形成不了那样的磁场,也不会招来那样的朋友。
人走着走着,特别是到了中年以后,没有年轻时喜欢结交朋友的精力,朋友就慢慢地少了,但是友谊的大门并没有关上,依然能听到叩门声,于是有了生命中适合晚点遇见的人,晚点遇见的人是相见恨晚的,总是想着若是她早点出现多好啊!其实不然,命运安排了出场次序,就说明她在这个时候出现最合适,早出现几年可能还带着尖锐性,话不投机就针锋相对了,是时光磨去了性格的强势,才愿意在美好的朋友面前呈现温柔的一面。
世间的缘,真是说不清,有人的遇见就带着杀伤力,有的人分了手还无法彻底决绝,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愿施舍悲悯,惹一季伤感,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叹。
缘分自带不平均的因素,有的人一见就喜欢,有的人一见就讨厌,真的是说不清缘由,但是出现的人都是带着使命出现的,在喜欢自己的人那里学会珍惜,在不喜欢自己的人那里学会生活。
缘来珍惜,缘尽放行,缘来珍惜用尽珍惜,缘尽放行彻底放行,这是对缘分的尊重,不要害怕世间没有人懂你,总有一缕与你相同的气息在寻找你的路上,不要害怕没有灵魂的朋友,在你的灵魂感觉孤单的时候,世间一个角落,一个纯净的灵魂已经在等着他了。
作者简介:
苏立敏,网名:小陈,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三清媚》特邀副主编,出书十一本,首届张之洞铜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