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之有备,有备无患
文/张鑫立
当身边有食物在,即便是没有食欲,看着便觉得心里安稳,不会莫名的心慌意乱,神不守舍。尤其在晚上睡前这种即定的感觉倍加鲜明。
世上在我看来,不治之症令人无法自已之外,就是“饿”疾最为熬人,它让人心灰意冷,坐卧不宁。不是疼痛可堪比疼痛难忍,它噬尽人筋骨之力,在脾胃抽缩中,不光是酸水蚀喉,甚或要呕出肝胆,咽干吁火中两眼似有火星乱迸抑或蚊飞娥舞,晕晕沉沉中天地倒旋,万象迷蒙,万爪挠心。人早已失却思维的能力,只有吃的本能主宰气若游丝的意识,只要能填了肚腹迫不及待的虚空,至于只有可以下咽喉管得以消弭上涌的酸涩和挠捏即可。
在林林总总的痛苦离世中,饿着离世是最为卑微和凄惨不堪的!因为只有这样的离去是扼杀了人作为人的基本认识,眼睁睁看着,受着人的基本人格、意识沦丧,丧失来世一遭的隶属定位,不是逐渐流失感官的反应,而是被感官窒息了自我的存在–哀莫大于此!
“饿”亡不光是失去人形,更是失去人的精魂,没有了人的意志和情感,魂魄是迷惘散乱的,落入九泉之下亦是不分来往不明冤孽而难为了幽冥一众司法官王,断不明恶善转不了罚度,故而荡荡乎无边黑暗之中,魂号而魄泣,气若游丝乃冥界弱任其可欺、任其可侮之极弱极惨之“瓜(傻)鬼”!与世间傻疯人还非一般,傻疯人还有意识,而饿死鬼,连意识也被剥夺扼止。其惨当以推知。
故世人有一分可能,都会在亲人奄奄一息之时,撮几粒食物入紧扣之牙关,喂丝缕水润其唇舌,祈亲西去之路能看清来去之路,说清为人之善罪,以得转度罪孽而有超升之日。
即便不论轮回宿命之说,饥荒的狰狞不堪着实是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的惨绝人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望不远的来路,尤以1930年代那历历在目、惨不忍睹的饥荒岁月,食不裹腹,食糠吃土,路有饿死骨,村有百人坑,老鸹蔽日,野狗红眼……怎样一个“惨”之了得的人间地狱!真可谓“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就说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哪个人没有经受饥饿的困厄,没有挨受饥饿的滋味。那是一辈子都铭刻骨髓的猫抓火燎的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无可奈何和欲哭无泪的无助至极。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生神州万象更新,日新月异的中华民族大展宏图。经济民生四十年取得翻天覆地的跨越式进步,工业,农业,服务业,科技,教育,国防,等等发展的如火如荼,巍巍乎屹立于世界之林。实证了毛主席的诤诤誓言“为有牺牲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由于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改变民族命运、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奉献;正是由于无数仁人志士献计献策,广大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学生及党政军各行各业的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劳心劳力、恪尽职守、宵衣旰食、夙夜在公、挥洒血汗,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今非昔比的骄人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有尊严,国家有国格。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国家虽然强大了,但资源是有限的。不论何时,民以食为天,在发展农业科技,科学高产的同时,提倡节俭是大计,是长远之策。面对庞大的人口所需,还要不断加强人民个人觉悟和修养的引导教育,乃至形成相应的法律制度来防范人们意识的淡化或攀比私欲的膨胀、骄奢淫逸歪风横行等铺张浪费行为大兴其道。那么造成的恶果将不堪设想!物极必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作者简介:
张鑫立,曾用笔名翘楚。系陕西省武功县人。自小爱好文学,在文字中才能找到心的归宿。曾任《消费者导报》记者、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