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苦思甜,誓爱中华
文/朱东兴
一只雄鸡,雄纠纠气昂昂、神采奕奕地站在地球仪上,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它拥有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瑰宝,历经重重磨难,历经重重考验后,终于站起来,最终发展成今日的“经济发展强国”、“文化发展强国”、“科技发展强国”,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
祖国母亲之所以能够飒爽英姿地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祖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发图强,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此,我谨代表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表示最诚挚、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感谢……谢谢您,我的祖国——母亲;谢谢您,敬爱的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拥有了今天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
回顾历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在西方列强入侵的铁蹄下,人民的子弟兵舍生忘死地挺身而出、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直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中国才彻底结束了被侵略的屈辱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子弟兵用生命换来了祖国母亲的尊严,换来了祖国母亲的和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状况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回首往昔岁月,的确充满了坎坷与艰辛,那时的祖国还没有自主研发科技的能力,所能做的只有蹲下去,把自己被踩碎的尊严一片片拼凑起来,然后顽强地活下去……在那个物资匮乏,缺吃少喝的年代,温饱都是个大问题,在那种茅草和土块修复的残缺岁月里,过的是野菜和稀粥喂养的贫苦生活,至于别的想法,纯碎是奢侈……
直到有一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的大疆南北,在人民的欢呼声中,人们开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华人民迈着豪迈的步伐,从站起来到大踏步奔向“小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今的中国,正发生着巨大而又深刻的变革,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物,如今成为了现实。现在的人们,正幸福地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仗剑天涯”,所有事情都可以搞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凡人民币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微信或支付宝一个扫码就可搞定,走遍天下,吃遍世界美食……
祖国母亲站在历史的浪头上飞跃,正一步步的迈进经济强国之列,终于实现中华人民的全面崛起和发展,加快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对比70年前,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巨变真让人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喜悦和敬佩。这种巨变真是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的,下面我简单地一一列举,请拭目以待……
衣:那个年代,“贫穷”是唯一的记忆:扁担磨破衣领,汗水浸透衣衫的岁月里:面黄肌瘦的人们,穿着是清一色的灰色或黑色,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松松垮垮的,一件衣服,老大穿小老二穿,老二穿小给老三接着穿,穿破的整上补丁继续穿,穿到掉片片扇扇后,改成小衣服给小小孩穿,直到实在穿不成,方可罢休……这时,这件衣服才算真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当时的人们口头禅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三年三年又三年,直到掉片方等闲”。
在建国70周年后的今天,衣服不仅仅是为了保暖,更多的是彰显个人品位和精神追求。人们对服饰的要求是个性、时尚、款式、质量、潮流、品牌。
食:饮食从“贫穷吃不饱”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换花样吃”,这是历史性跨越
说到吃,便勾起我许多童年的回忆:那时候,我们一家八口,家里人多土地少,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贫穷的爪子狠劲地抓住父母长满老茧的手,也抓着乳子的心。在困难的日子里,能上起学堂已属奢侈,所以放学后我就赶紧去做家务,帮着照顾弟弟妹妹来减轻家里负担。微薄的收入还是无法维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各种开支,于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侍田喂猪,独自撑起一个大家庭的半边天。也许艰涩的生活更容易让人早熟,天还未亮,启明星仍在天边闪烁,我就早早起床,仅仅只为在弟妹们醒来之前,翻山越岭在那田野里多找寻些茼蒿、马齿苋、荠菜等扛回家,然后妈妈把野菜洗净剁碎,加些佐料,用面一揉裹,然后上笼蒸后,就做成了可口的菜窝窝。再把豆腐热油煎好,然后把萝卜、粉条,青菜、白菜等洗净切好全放锅里一炖,多泼些辣子,做成大锅烩菜,一人盛上一大碗,就着菜窝窝,全家吃得汗淋淋的,一想到姊妹们那狼吞虎咽的表情,泪水不由地模糊了我的双眼。菜窝窝陪随了我整个童年,那种的味道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让人垂涎三尺……滋养着年少的我成长,使得花朵般年龄的我,在生命序曲里体味生活中的苦辣……至于白面馍馍、猪肉之类,只有过年时才能惊鸿一瞥的人间美味,偶尔谁家能吃一顿鸡蛋面条,那就是过节了。至于鱿鱼海参之类,连见都没见过,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吃了……
在建国70周年后的今天,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充饥,更多的是彰显个人精神追求。人们坐在宽敞明亮、上档次的酒店里。已经吃腻了鸡鸭鱼肉,换吃鲍鱼河虾……有身份的人,会在高大上 宽敞明亮的大饭店,津津有味地吃着有机菜……
住:从“土屋”到“高楼大厦”到“别墅”
过去的人们整体对房子的要求就是能遮风挡雨就行,小时候,我们一大家人挤一个屋里,让本来矮小的土屋更加的“拥挤”,人多被子不够用时,妈妈或爸爸怀里搂一个孩,被窝那头睡另个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半夜全家人都睡觉着,爸爸搂着弟弟打着呼噜,迷迷糊糊中,我被一脚蹬到炕底下,脑袋当时就摔了个大包,紫青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痊愈。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慢慢换成了砖瓦房、楼房……,现在各家各户几乎都住上了属于自己的单元楼或别墅,孩子和大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个大变化深刻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行:“过去出行难”到“现在的游山玩水”等
那时候,村庄拖着贫穷的身驱——治安基本靠狗,出行基本靠走。穷乡僻壤的人们,想要出远门办事,只能靠两肩扛着腿狠劲走,有钱的人家可以坐马车,但是没个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跟本到不了目的地……而现在呢,出门随地都有公用自行车,随着道路的拓宽改造,摩托车已淘汰,地铁、公交车、火车、高铁和飞机和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私家车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交通工具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出行相当便利,这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改变的完美体现!
邻里之间,想要沟通事情,过去只能靠吼。电话,一个乡镇能有一部都非常了不起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电话如何用?人们一点概念都没有,手机就更别提了……而现在呢,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连清洁工大妈的脖子上都时常挂着智能手机……,外出的游子想家了,一个电话就能听到父母声音,一个视频就可以看到孩子甜甜的笑脸……
社会发展太快,无论是衣、食、住、行不断地变化着,更新着……对过去的总结,对形势的认知,甚至对未来的研判,显得至关重要。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些足以真实地反映时代的发展,也从不同的方面映衬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
向昔日挥手告别,我们虽未亲身经历战争的残酷,没有承受战火和硝烟的威胁,但祖国母亲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各种问题,如何应对不期而至的天灾人祸?随时做好阻挡的准备,当灾难突然来临,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处变不惊……
地震时,交通堵塞,通讯中断,滂沱大雨接踵而来,接着病毒细菌横行……我们的同胞家园被毁,失去亲人……那一刻,祖国母亲的心在泣血,中国共产党和志愿军在第一时间共赴灾区,全国人民排着长队,自发性捐物捐款,自发地献血,手牵着手共抗灾难,筑起爱心的长城……
洪水肆虐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肩膀构筑了一道比钢铁还坚固的岸堤……
非典时,病毒也没有击倒我们,那一刻,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终于战胜了病毒,取得了胜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困难中成长,在险阻中求发展的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可风雨过后,阳光依然灿烂,平凡的事业总是孕育着一种幸福,一种无言的幸福,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生活以及共同的拼搏把我们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们迎难而上、同舟共济……
这种爱人民、爱祖国的传统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不断升华……谱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连世界都为之动容。
无论前面的道路有多艰难,我们都将抱以浅浅的微笑,坚定信念,团结一致,信心百倍地走下去……我坚信:只要心中的风景不凋零,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生命的叶子也不会枯黄腐烂,也会散发出青春的气息,拼搏奋进!中国人民不会轻易被打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们经受了磨难,经受了考验,经受了锻炼,万众一心战胜困难,展现青春风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的帷幕已经拉开,此时此刻,在欢庆祖国母亲诞辰70周年之际,我思绪澎湃,感慨多多,当艳红的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让我们庄严宣誓: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责任重大;
我们是祖国的维护者,肩负重任;
我们是祖国的捍卫者,任重而道远;
为了美丽的祖国,我定竭尽全力,肩负使命、战胜重重困难,忍受委屈和打击,提升人生的高度和生命的层次,奋力托举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誓言一遍遍在耳边回响,我热血沸腾,我激情满怀地歌颂,歌颂伟大的毛主席、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颂伟大的祖国;祝福祖国母亲,在新时代更加繁荣富强。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振兴中华,爱我中华”!
作者简介:
朱东兴,男,河北唐山人,笔名:青松,散文作品见诸于报刊,非常喜欢散文和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