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国:一世桃园梦 魂销访桃人
——“中国肽桃出济宁”不得不说的当代传奇
梦之于人,是斩断庸俗的刀,是唤醒灵魂的剑,是驶向彼岸的船!
梦分两种:小梦和大梦。小梦者,红尘对杯,绿帐执手,爱恨情仇,潇洒着饮食男女的官感;而大梦者,却以一生为一梦,以一世立一梦,一如植入沙漠的“胡杨”,一旦横空出世,便要忍饥渴,挺风寒,演绎出“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一世传奇!

七年前的2015年,一名叫杨伟国的70后青年人,便揣着他的“一世桃园梦”,走进了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南阳湖农场一区的1200亩复垦地,挥锹掘土,将70万棵浸满梦想和希望的桃苗种了下去,像在梦想的沙滩上种下了他梦中的“胡杨”,他渴望那70万棵桃苗能像那梦中的“胡杨”一样,帮他撑开一个桃园者的梦,帮他绽放一个中国男儿梦想的光芒?!

但梦想的美好与现实的骨感还是给他来个下马威,回馈他的,是济宁有气象记录以来几十年未曾遭遇的特大雪灾,70万棵桃苗、1000余万元的投资,瞬间化为乌有……
眼见那挤身挨肩、争红斗绿的70万棵桃苗,像跳跃着的火花一样被劈头盖脸地“雪洗”一空,只留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彼时彼刻的杨伟国特别想大哭一场,但却欲哭无泪……

是偃旗息鼓接受骨感的现实?还是重头再来擂响访梦的战鼓?善良的妻子看着他,年少的儿子看着他,街坊四邻看着他,同道的一大批“桃园梦”者们看着他……每个人都内心通透:毕竟70万棵桃苗、100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不是每一个天地生命都可以“承受之重”?!似乎一夜之间,杨伟国那满头如洗如练的青丝,也变成了和那场大雪一样的颜色……

但生为中国男儿,自小喝东方大国的水,吃华夏民族的粮,骨子里必然深埋着顶天立地的豪迈,脉管里必然激荡着长江黄河的澎湃……打开中小学课本,杨伟国每天诵读的是“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似纸薄应有不屈之心”……中国的水,中国的粮,中国的教育,必然让每一个中国男儿血脉中喷薄着中国的豪情,灵魂中必然闪耀着中国的气概……读《桃花源记》,他读出了自己的“一世桃园梦”;读《卜算子·咏梅》,他读出了中国男儿“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从容和达观……中国男儿,当以“梅”为骨,以“桃”为魂,当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迈与性灵,当敢于以生命之短,去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阔豪迈之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很多人认为,2015年那场几十年不期而遇的雪灾,必定要将杨伟国打入“死地”的时候,未曾想2016年初春,被一场雪灾一夜间染白了少年头的杨伟国,却扛着那把熟悉的铁锹,迎着料峭的冷风,再一次坚定地走进了被“雪洗”一空的千亩访桃之地,他要在“天灾”与“人为”之间签个“约定”,他要在“死地”和“生地”之间换个轮回!

70万棵桃苗,再一次小鸟一般飞进了千亩访桃之地;70万束火苗,在他的精心呵护之下,终于燃红了南阳湖农场的半壁江山,出脱成了他“一世桃园梦”的俊俏模样!
一年眉清,两年目秀,三年便出脱成了亭亭玉立的“桃姑娘”……果然是莺飞草长春色秀,桃红吐艳摄人魂。杨伟国的千亩“太白桃园”,因“风景这边独好”而引无数“访桃人”竞折腰,春来赏桃,夏来观桃,秋来摘桃,冬来品桃,已成天下万千“访桃人”的不二首选!

然而,引无数“访桃人”竞折腰的千亩“太白桃园”的“桃文化”,只是杨伟国“种桃报国”产业链条上的“第一环”,因他的“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医理论与传统种植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出的桃子,不唯口感别致沉醉,而且色泽静观高古……尤其令人食而不忘、难以释怀的是,他的“桃子”成份中,蕴含一种叫“肽”的物质。
“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化合物片段,由2个或2个以上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可以缩合成肽,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机能。

另外,“活性肽”是由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物质,主要分布在神经组织和其他组织器官中。参与了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蛋白质、脂肪、糖三大物质的代谢,正是因为它在体内分泌量的增多或减少,控制着蛋白质的正常合成速度,质量,控制着细胞的正常复制和合成。
“太白桃园”之“桃”,我所欲也;“太白桃园”之“肽桃”,更我所欲也……杨伟国的“肽桃”之名不胫而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的“桃人、桃客、桃痴”,或电约,或函请,指名道姓要他的“桃”,要他千亩“太白桃园”盛产的“肽桃”……

“中国肽桃出济宁”之说,由此而得以确立!
当前,杨伟国的千亩“太白桃园”,也由“文化链”的成熟,走向了“经济链”和“产业链”的拓展,他正全力以赴地以“太白肽桃”为核心,以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为基地,全力打造一个以“肽桃”、“肽茶(叶)”、“肽粉(条)”、“肽酒(桃花醉)”、“肽皂(香皂)”、“肽芦荟(饮品)”、“肽猕猴桃”为多翼的枝叶丰满、根基扎实的“肽产业生态链”,让“肽”的伟力助推“乡村振兴”,让“肽”的活力福泽中华大地!

(王长鹰 李建民)
2022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