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5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到北部海边进行神秘活动的地方,据当代考古发掘证实,北戴河海滨是主要之处。

然而不知是什么机缘,曾显赫一时的北戴河海滨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一岁一枯荣的荒草年年覆盖帝王行宫的废墟,一晃就是2000年。
2000多年后,先人出海求仙未果的地方却住下了从遥远的西方、大洋的彼岸跑来的金发碧眼者。
沉寂了2000年的北戴河海滨突然再次显现于世,其机缘除了外国人在此筑屋居住外,还有津榆铁路和秦皇岛港口的修筑。
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胃口越来越大,他们频频发动对华战争,对中国边疆、海疆进行肆无忌惮地侵占,并不断威胁京都的安全。腐败无能的清王朝顾此失彼,危机四伏,不得不格外重视起京畿沿海一带的海防建设。当时负责北洋海防事务的李鸿章认为:“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重要。”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海军衙门”非常重视秦皇岛沿海港湾的海防,在筹建北洋海防的过程中,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给光绪上书,请求速办津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认为铁路“于调兵、运饷、利商、便民诸大端为益甚多。”当时清朝政府修筑津榆铁路的目的首先是为加强秦皇岛沿海的防御能力,其次才是“利商”、“便民”和运输开平煤炭。
“海军衙门”奏准修筑天津至临榆的铁路后,成立了“中国铁路公司”,并发行股票集股。光绪十六年(1890年),唐山至临榆一段破土动工。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超百公里(全长348公里)的铁路——津榆铁路(即唐榆铁路和津唐铁路)全线通车。因为这条铁路在北戴河村南设北戴河车站,于是世人把位于北戴河东南的沿海地区统称为北戴河或北戴河海滨了。
清政府在修筑津榆铁路时,聘用了外籍工程技术人员,时任总工程师的是名叫金达(C.W.Kinder)的英国工程师,
他在勘测路线时到过北戴河海滨,并在刘庄海边建一木屋办公。当时正值热天,他见北戴河海滨沙软潮平,气候凉爽,不仅宜于海水浴,而且也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以他在英国的经验,认定将来必有发展,便想在这里购地盖房,但当时一般外国人没有这种权力,他只好怂恿铁路包工头天津人杨季琳抓紧购地建房。杨季琳听取了金达的意见,很快在北戴河海滨建了一座房屋,租赁给来这里避暑游玩的外国人住。这是外地人在海滨建的第一幢专门出租给外国人用的房屋。然而此等事业尚未发展,1894年甲午战争时,清朝政府派驻重兵于直隶海湾,杨季琳用于出租的房屋也被士兵占用了。
甲午战争后,欧美人士来北戴河海边消夏的逐年增多,但他们大多只能借用教会的名义或用公司买办的名义购地盖房,只有传教士们才能借用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第六款中赋予的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各省可以“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的特权,在此租用田地、建造别墅房屋。外国传教士来此地传教兼避暑。
相传早在1891年就开始了。但最初在北戴河海滨盖房子的是英国传教士史德华(又译斯特瓦尔特),而为世人瞩目的是英国传教士甘林(Candlin Georg Homas 1855-1924)。甘林是英国偕我会的传教士,1878年来到中国。在我国冀东一带传教时发现北戴河,西山(即东联峰山,又名莲蓬山)一带风景迷人,就在鸡冠山(莲蓬山的东边山头)上盖房子住了下来。其所居住的山峰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甘林山”。嗣后俄国传教士也在金山嘴盖起了住房与教堂。
甘林等人于鸡冠山顶构筑西式石头楼房,并声称北戴河海滨具备外人来此筑港的条件,引起了清朝政府的疑虑和惊慌。因为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每每利用教案要挟清朝政府强借军港,掠夺资源。而当时已经闻名天下的风景地庐山已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Little)强占,他于1895年12月31日,在中英政府签订庐山英租界条约以前,就把租界划为130号地皮,在上海、汉口等地的英文报纸上刊登广告,先行出售。
有鉴于此,清政府对外国传教士们在北戴河海滨的活动深感忧虑,“恐我奥区复为有力者所掠取”,便特檄正在进行筹建秦皇岛港的督办直隶全省及热河矿务大臣张翼抓紧对秦皇岛沿海地带的勘察,先行圈定了戴河口至秦皇岛沿海地带40华里为中国政府确定秦皇岛沿海港址的初选地段。张毅在确认北戴河海滨“不能容巨舶”和秦皇岛“可为停泊轮船之所”的同时,秘派干员将秦皇岛一带与沿海连接的金山嘴、戴河口一带的平地荒滩均抢先购买。因此到清政府宣布秦皇岛开埠及外国人纷纷要求到此购地时,张翼以矿务局的名义已经买下了全部土地的十分之八九。在北戴河海滨西山一带,张翼根据北洋大臣的建议,出资1万两银子买下了西山地区4座山的地皮作为私产(这些私产地皮,有一部分后来由他的儿子张叔诚捐给公益会辟作公园和道路——笔者注)。 1898年4月,丢失了诸多国权,但又在唯新思想冲击下不甘于丢失天朝面子的清朝政府急急忙忙地宣布与北戴河海滨毗邻的秦皇岛随湖南的岳州、福建的三都澳为“自开口岸”了。
筹备秦皇岛港的工作,清政府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委托给了当时任开平矿务局督办的张翼,张翼以港口建成后以输运煤炭为主,附以运送客旅、杂货、转递国家邮政文件为条件,获得清廷许其出资,以开平矿务局的名义取得了勘察涉港地段、购买土地、代理地亩、承揽驻港权及优先使用等权利。
勘测秦皇岛沿海港湾(初时定于西从洋河口东到老龙头一线,后缩至西从戴河口东到秦皇岛一线)及设立码头选址的工作是从光绪二十二年春开始的,该项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当时担任开平矿务局“开平”号(有的档案材料记为“北平”号——笔者注)轮船长的麦克法兰(又译马克法林,R.Macfarlane)曾陈述过一段具体过程:
大约在1897年10月,尊敬的张翼(燕谋)阁下(张系工部侍郎、直隶省矿务大臣,道台及开平矿务局会办)指令选一适合场所以便冬季接运邮件,同时示意除用于冬季接运邮件以外,政府准许开平矿务局用以运煤作为报酬,我在开平矿务局雇员鲍尔温(G.W.Baldwin)先生(英国人1904~1905年任秦皇岛海关税务司——笔者注)的陪同下乘”开平”轮抵达了张翼原定的地点北戴河。最初选中的一处,在落潮后我发现那里礁石太多,不适于选作港口。第二天,鲍尔温先生离船只身骑驴沿海岸向东勘视,以便找到一处更为合适的建港地点。鲍尔温先生发现了曾于1870年由法国人勘察过的并绘入海军部海图中的金山嘴,并向开平矿务局作了汇报。没有多久,海关的哈尔定(J.R.Harding)先生被派搭乘”北平”轮往北戴河金山嘴再次进行勘察,矿务局并派出“北平”轮供其勘察使用。结果认为金山嘴其海底无礁石,优于北戴河,水深与1870年所测结果仍无明显变化,于是决定金山嘴作为冬季接运邮件和上下旅客的地方。

麦克法兰在这里明确指出,当初他们认为金山嘴是建港的合适地点,并确定金山嘴作为冬季接运邮件和上下旅客的地方。但为什么最终定在秦皇岛而放弃了金山嘴呢?天津海关税务司英国人贺壁理在《申呈秦皇岛添开通商口岸文》中说得明白:“该营造司自戴赭河(即戴河)起至山海关止,一再详细履测,其间不过有两处:一为金山嘴,一为秦王(皇)岛,水势较深,起卸尚便……但金山嘴,距津榆铁路甚远,且必由山路崎岖之处经过,用费必大;秦王(皇)岛距铁路甚近,且经行之处甚为平坦,用费必小。况秦皇岛海面风小浪静,是以码头本应在秦王(皇)岛建设。惟该营造司履勘之后,俄国教士在金山嘴盖造房屋教堂,似此犹属不便设立码头并囤煤之厂。”
贺壁理在这里指出的两点,也正是北戴河海滨后来没有成为港口而被辟为避暑地的主要原因。
清朝政府要宣布秦皇岛为新开通商口岸,外国人竟也加以干涉,贺壁理在其《申呈秦皇岛添开通商口岸文》中还提到:“查美使者请将该口界限,定由戴河口往内三里之处起,至东北秦皇岛地方止,原为将教堂等购买之地,盖造之房均归通商地界内。”
清朝政府对此不得不持慎重态度,因为自开口岸内是不准外人划作租界的,但北戴河海滨那里已有外国人居住,况且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第四端第一款有规定:“新旧各口岸,除已定有各国租界,应无庸议。其租界未定各处,应由英国领事馆会商各国领事馆,与地方官商议,将洋人居住处所划定界址。”外国人很可能借机在此分划租界。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府便于1898年初冬派津海关道李岷琛、候选道王修植、开平矿务局总办周学熙和海关税务司的洋人杜维德等人前去勘测。这等人考虑到如果按最初时定的设港地段划定通商口岸地界,那其西段及北戴河海滨沿海段,因有外国人盖房避暑及多国教士居住,金山嘴又有俄国人擅自盖造的教堂,恐怕已是不便,更怕留有后患。权衡再三,于是勘定赤土山以东至秦皇岛作为通商口岸,而戴河以东至金山嘴沿海内三里及往东北至秦皇岛对面(指鸽子窝一带)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准许中外人士相杂居住。
清政府宣布秦皇岛为“自开口岸”,是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五日(1898年3月26日)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片奏,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后,继由总理衙门“咨行,并札饬”总税务司妥筹办理的。但当时并没确定具体建港地址,北戴河、金山嘴都曾列入可以考虑建码头的地点,秦皇岛口岸范围也包括了北戴河海滨区域。这从清政府在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给美国领事馆的照会中可以看出,照会指出:秦皇岛、北戴河一带,系中国自行拟开通商口岸,与他处约开口岸,事有不同。这说明,当初开埠时界限未定,只是在确定并开始在秦皇岛建码头之后,才觉得不便再把北戴河海滨称为通商口岸,而想法称之为准允中外人士相杂居住的避暑地了。
据此,尽管没有资料表明清政府公开宣布北戴河海滨为对外开放的避暑地的具体日子,事实也已表明,清朝政府宣布秦皇岛为中华民族“自开口岸”的日子,也就是宣布北戴河海滨为各国人士避暑区的日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确定的对外开放的各国人士避暑地,既反映了清政府当局消极的开放政策,也体现了其在当时情况下为“维利益、保主权”所作的努力。
北戴河海滨被清政府辟为中外人士避暑地后,当地临榆县衙门因该地地处偏远,鞭长莫及,无暇顾及,境内的外国人则以北戴河海滨是通商口岸为借口,于1898年首先建立起他们自己的自治团体组织——石岭会(Rocky.Point.Association),音译乐克保会。
石岭会以其监理会名义大肆收购土地,把今保二路、海宁路以东,刘庄村以西,黑石路以南这个避暑地中心地段划为石岭会区域,在区域内建有办公楼、大会厅、更房(看楼人住的地方)等。并自主决定在区域内修道路、设发电厂、办电灯、设救生船、管理区域卫生、运送垃圾等,还自作主张地倾销其所租土地,大量吸引会员。即凡愿为该会会员,承认其会章者,都有向该会租地买房的权利。“骎骎然几有喧宾夺主之势。”
面对这种局面,在北戴河海滨建有别墅的具有民族意识的中国人,也建起了自治组织——北戴河海滨公益会。在会长朱启钤(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国务总理)的领导下,“急起直追,以经画市政,保存主权”,进行了一番竞争较量,开创了北戴河海滨旅游业的新局面,使北戴河海滨成为闻名世界、东亚第一的著名避暑旅游胜地。
北戴河海滨公益会是由朱启钤、段之贵(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京畿卫戍总司令)、周学熙(曾任北洋政府两度财政总长)、施肇曾、梁士诒、周自齐、许世英、曹汝霖、王克敏、张弧、吴颂平、雍涛、任凤苞、汪有龄、李希明、吴鼎昌等16人发起,向内务部和直隶省呈成文获准后于1919年8月10日(阴历七月十五日)成立的。会上推朱启钤为会长,王郅隆为副会长,王克敏、杨以德、李士鉴为董事,张弧、施肇曾为监事,并指定吴熙宗、吴鼎昌、管凤和为干事。第二天开第一次常会,议决应办事情,并由会员分别认捐款项,以便“积极进行用达模范自治之始原”。
北戴河海滨公益会自1918年7月组织筹建至1932年5月河北省政府采纳该会的建议成立海滨自治区,历时14年(1919年至1928年朱启钤任会长,1928年至1932年朱庆澜任会长)。在公益会代行地方行政机关权力的这14年间,不改初衷地做了很多实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概括起来,公益会所做实事可分发展地方、维护国家主权与积极开发、创立自治模范两个方面。
公益会成立之初,即向内务部呈文,要求将联峰山、鸽子窝等名胜限制租买。内务部即咨行外交部,令行直隶交涉署,防止外国人永租。后来公益会还带头反对由盗卖庐山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领导的西人组织庙湾会( Temple Bay Association)“意在挈领各国私人团体扩张势力,将来联合请愿,举行地方市政,操纵一切权力”的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径,终使李德立的阴谋未能得逞。

公益会在对北戴河海滨的建设开发、创立自治模范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联谊募资,筹措开发建设资金;(二)统一规划,修路建桥;(三)兴建苗圃,绿化造林;(四)开辟公园和保护名胜古迹;(五)建立事务所和开辟公共浴场;(六)设立医院,资助教育;(七)规划市政,健全管理。
公益会对北戴河海滨的管理,值得后人注意的还有:1.对外国人,“乘醉驰怒马,采折公园花木者科罚之;持强为攘者畔之;侵略与欺凌我华人者干涉之。”2.禁止在海滨使用汽车、摩托车。3.禁止在莲蓬山砍柴、采药、行猎以及挖土采石和私人土地买卖。4.议禁沙滩建屋,限制私相买卖沙滩地。5.明令在联峰山区域内严禁猎鸟。
由于公益会及有关方面的努力,也由于石岭会在外国人中的影响,北戴河海滨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就逐渐成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远东罕有其匹的避暑旅游胜地。当时北戴河的旅游业,在中国有很多开先河之举。
在北戴河海滨建有中国第一条旅游专用铁路支线,这条建于1917年的铁路旅游支线从津榆铁路北戴河火车站建到北戴河海滨站,这样从北京、天津到北戴河海滨间就有了夕发朝至的旅游专列;这里还开辟了中国第一条旅游航线,这条辟于1921年的旅游专门航线从北京南苑机场到北戴河海滨赤土山机场,飞行时间大约2小时;这里还产生了中国第一张旅游招贴画,这张产生于1896年的绘有西方女士在北戴河海边撑伞骑驴的彩画,后来每逢暑期都会以英文招贴画的形式张贴在京津的西人居住区和各大火车站。那时的北戴河海滨,采用西方管理经营方式的饭店、旅行社、西餐馆、洋货店异常红火;网球、高尔夫球(1936年,北戴河金山嘴建过19孔的高尔夫球场)、日光浴、海水浴、沙浴等等外来体育休闲活动开展活跃;团队优惠、往返打折、房价定级等经营方式普遍实行;烟火、歌舞、电影、展览等时尚曾把这里搞得热闹非凡。今天我们所说的“住、食、行、游、娱、购”等现代旅游要素在这里一应俱全。
现代旅游业的兴盛,吸引了外国人大量涌入北戴河海滨。据有关资料披露,1936年北戴河海滨人口调查显示,当时住在北戴河海滨的中国人有7902人(包括单庄、赤土山、刘庄、草场、王胡庄、河东寨、陆庄、丁庄八村农民),外国人有2535人,当年的中外观光客有6127人。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戴河居住的外国人已接近总人口的1/4,如果把中外观光客中占据大多数的外国人算进去,那暑期北戴河海滨的中外人口比几近相等。这在远东除租借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的。
最能反映外国人入住北戴河海滨情况的,是那些风格别致的老别墅楼。北戴河人民政府在1949年解放之初的统计表明,北戴河海滨境内有中外别墅719栋,总建筑面积29.57万平方米,其中外国人别墅483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涉及美、英、法、德、日本、苏联、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奥地利、瑞士、加拿大、丹麦、西班牙、瑞典、爱尔兰、挪威、波兰、印度、韩国等20个国籍379户(包括1户无国籍);中国人172户,别墅236栋,建筑面积8.57万平方米。在外国人别墅中,美国人的别墅最多,有137栋,英国的次之,有107栋。在旧中国四大别墅区(江西庐山、河北北戴河海滨、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中,北戴河海滨是唯一的海滨别墅区,外国人的别墅数目比例最大。各国人士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北戴河老别墅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特色明显的特点,这特色明显,主要是指因别墅多为外国人设计,所以在不同结构中又显露出某些共同的特色。
北戴河别墅的式样,几无雷同,但其共同的一大特点是“屋必有廊,廊必深邃,用避骄阳,用便起居”,而廊的结构形式则表现得多姿多彩。比如以廊开面来分,则有一面廊、二面廊、三面廊、四面廊之分;以廊敞闭来分,则有全敞开式、全封闭式及部分封闭式之分;以廊面积来分,则又有大小之分,有的大廊面积几乎与住室面积相等甚至大于住室面积;以廊柱来分,则又有材料、制作、形式上的不同。以材料而言,则有石质、木质和砖质之别;以制作而言,则有毛料和雕料之别;以形式而言,又有单柱双柱之别;以廊饰来分,更有繁精简朴之别。可以说,从廊的建筑上既可反映出别墅主人在财富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别,也可看到北戴河老别墅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
北戴河的老别墅除以明廊为一大特点外,还有另一大特点是高台。北戴河别墅的高台往往是带有空间的地下室(当地称作“地窨子”),地下室的室内造型因楼而异,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有多边形的,地下室有的有门有窗,有的则只有通气孔。高台地下室的主要作用是防潮,也有的作为储藏间,更有利用地下室做厨房的,还有的用地下室堆放冰块,在暑期可起降温作用。
北戴河老别墅的内部结构,也多取欧洲风格:门窗多为弧形,装有百叶窗,有壁炉、地下储藏室,木质地板、有阁楼、有仆人居住的下房等等。
北戴河老别墅十分注意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别墅庭院里都种以树木花草。“卜居处必使建筑物足以为风景之点缀”,“房屋建筑不妨害邻舍之面海风景”。墙壁多以粗毛石砌就,房顶多姿多态,顶瓦多种多样,而众多的红砖瓦和红铁皮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更给人以鲜亮和谐的美感。

以“红顶素墙、高台明廊”为特点的北戴河别墅,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闻名于世,显示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作用与成果。
奇特的山光海色在如此情形下,北戴河海滨便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和韵味。早在1910年,北洋女子公学创办人、做过袁世凯公府秘书的吕碧城就在用文言文写的《北戴河游记》中,把北戴河比喻为是“西洋美人”。她开篇就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二句于西湖之神态,殆摹拟矣!然犹中国美人态也。若夫海滨之风景,清奇高亢,气象万千,有如西方美人,细腰捷足,长裙飘飘欲仙,令人见之具潇洒出尘之想,则北戴河似焉。”
而曾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首领的康有为则作诗《游莲花石公园》,赞曰:“万里波澜拍岸边,五云楼阁倚山巅。天开国画成乐土,人住蓬莱似列仙。暮卷涛声看海浴,朝飞霞翠挹山妍。东山月出西山雨,士女嬉游化乐天。”
20多年后,另一位才女,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西洋史》的作者、《独立评论》的创办人陈蘅哲也写了关于北戴河的游记,其中《再游北戴河》一篇开篇就说:“提到北戴河,我们一定要联想到两件事,其一是洋化,其二是时髦”。陈蘅哲用通俗的白话文把北戴河的洋化和时髦作过淋漓尽致的描写。
当然,在那个年代,虽然来北戴河休闲度假的不乏有海伦•斯诺(美国著名女新闻记者和作家)、詹姆斯•贝兰特(英国著名新闻记者和作家)、梁启超、梅兰芳、徐志摩、胡适、郁达夫、许地山等中外文化名人和如康有为、许世英、熊希龄、孙科、张学良、卢木斋、顾维钧、陆征祥等以及齐亚诺(意大利驻华大使,后任意大利外交部长、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的女婿)、司徒雷登(旧中国美国最后一任驻华大使)等历史人物,但游客的主体必然是中外富商、绅士权贵,当时北戴河的旅游业不可能不打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然而也正是因为北戴河海滨在那时就已闻名世界,就已被中外人士所赞誉和向往,所以才会在以后新中国的旅游史上继续发挥出别处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展示起中国历史的风云,并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的圣地。
作者简介:孙志升,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筹建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和中国长城学会,系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秦皇岛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著作有《澄海楼漫笔》、《直奉大战》等。

主播:平凡,本名康力为,河北省秦皇岛市人,中等专业学校高级历史讲师,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碣石之声平台采编和主播,个人微信公众号“樵夫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