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父的扁担
文/李学蛟
伯父没有进过学堂,连自己的名字都难以写上。
曾经去过公社的机械厂,也算是吃了国库粮。
可是伯父偏偏喜欢农活,干了不长时间就回村当了生产队的队长。
一回到土地上,伯父就象鱼儿回到了海洋。
各种农活得心应手,耕耙锄割样样在行。
为人憨厚实在,没有私心众人赞扬。
那时村里道路难走,机械化作业根本就是梦想。
运输不是驴驮就是胶车,难走的路上就要人挑肩扛。
这正是伯父大显身手的时候,他有一根结实的扁担派上了用场。
春来,伴随着布谷鸟的叫声,挑着农家肥奔走在峻峭的幽径山路上。
夏季挑过抗旱的水儿灌溉干渴的禾苗,使其茁壮生长。
伯父的扁担浸透过汗水,变得油光亮亮。
更欣慰的是它带着伯父的信心,向广袤的大地上运来了殷切的丰收希望。
请看秋收秋种的时节到来,扁担忙得离不开肩膀……
北岭上的花生要运,东湖里还有好多地瓜秧。
丰收的稻田里还有水份,小胶车根本就用不上。
喝令扁担出山,伯父一次能挑二百斤还不打晃。
扁担呀,春天是你挑来丰收的前奏,秋季是你收获硕果把丰收的歌儿欢唱。
扁担呀,你是伯父的好伙伴,更是农家丰收的保障,有你日子就可以过顺畅。
你受过委屈,让你苦苦支撑,可你宁愿折断变形,也不会改变主人的志向。
好一根不起眼的扁担,你就是那个时代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不仅是伯父,就是我们大家也都把你深深地念想……
注:公社指的是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人民公社。
20Z21202草稿于济南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李学蛟,山东临沂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现居济南。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山花》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