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尺河,故乡的母亲河
文/入云龙
“我的心中有一条河,一条河哟,河水轻轻唱着欢乐的歌,欢乐的歌哟……”音乐家常鸣先生创作的歌曲《百尺河,故乡的河》,大气磅礴,优美的旋律,高亢激昂,震耳发聩,霎时间,唱响了龙城大地,风靡了山东半岛。百尺河,故乡的母亲河,勾起了多少故乡人美好的回忆和无限的遐想啊!
百尺河,古称密水,因水深百尺而得名。清乾隆《诸城县志》“山川考”记曰:“密水即百尺水,有二源……东源出五弩山……径公孙定国寺前于西源合,自此北流……径百尺河北村(以水名也)。《水经注》云‘俗谓之百尺水,古人堨以灌田数十顷,今其堰不可考矣。’据《今县释名》载:《水经注》应劭曰‘高密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密水入潍,潍亦兼密通称……盖其源言之为之高。’”可见百尺河自古以来就因河深水高之特点而闻名。
几百年来,百尺河就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用她那甜美的乳汁哺育了沿岸村庄的一代代儿女,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她母亲河。
母亲河是美丽的。蓝蓝的天上白云悠荡,清凌凌的河面上游鱼翔潜,岸边柳绿花红,行人走在岸边的柳荫下,真有“马踏柳枝鱼上树”的感觉。
清早,东方刚露出鱼白肚,河两岸勤劳的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开门头一件,拾起担杖到河里把水担。挑水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打着招呼,洋溢着满脸笑容。挑满水桶的人们排成一长串,你追我赶,那肩上的挑担,随着脚步的起落,一颤一颤的,远远望去恰似一群北飞的大雁迎风鼓展着双翼。“吱咯吱咯”的水桶声,淋淋漓漓的水滴声,伴随着“咕咚咕咚”的脚步声,汇成了一支欢快的乡晨曲,这晨曲的每一个乐符都在跳跃,震得地皮“忽闪忽闪”地乱颤。水桶经过的地方,犹似初春一阵小雨洒过,油汪汪,亮晶晶地,真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味道。
水缸满了,人们还要再挑上两桶,摆在水缸边的石板上,掬一捧河水,洗把脸,凉丝丝的,十分惬意;舀一瓢清凌凌的河水,喝一口,咂一下嘴巴,凉飕飕,甜滋滋的。
百尺河不仅是我们生命的源泉,而且是大家的乐园。不必说春天捉鱼摸虾的乐趣,也不必说秋天垂钓撒网捉鱼的喜悦,单是夏天游泳玩耍,冬天溜冰转陀螺就有道不尽的乐趣。
入夏,碧绿的河水泛着涟漪,岸上的垂柳飘动着长长的秀发,倒映在水中,悠闲的白云,映照在河面上,与堤岸边上的小花辉映成趣。鱼儿在水中嬉戏,一群白鹅迎着朝阳,展着双翅“嘎嘎”地叫着。顽皮的孩子们,浑身上下光溜溜的,一头扎进水里,不一会儿,从老远的水面上露出水鸭般的脑袋,抖一下头上的水,口里吹着气,兴高采烈地玩起水仗来。小一点的孩子,则把大裆裤子两条裤腿扎紧,吹足气,一手攥住裤腰,头插在两条裤腿中间,名曰“骑毛驴”。玩累了的孩子们,有的静静地仰面朝天浮在水面上,摆成一个“大”字形,露出小肚皮;有的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张大嘴巴,任凭波浪灌进嘴里,品尝一下河水的清凉;有的爬上岸边的高柳树上,折一条柳枝,编成一个圆圈套在头上,或者折一段柳枝,扭作哨子,“吱吱”地吹着;还有的干脆光着屁股,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长杆,杆子头上缠上面筋,举着杆子粘起知了来了。粘着一个,知了便闪动着翅子拼命地叫着,粘的多了就用针线穿成长长的一大串。男人们洗罢澡后,便在柳荫下铺下蓑衣,酣然入睡。女人们则三五成群,坐在河边,高挽着裤管,双脚伸进水里,露出雪白的大腿,一边捶洗着衣服,一边兴高采烈地说着笑话,不时传来她们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冬天的母亲河又别有一番情趣。
大雪过后,河面上开始结了厚厚的冰层,清晨,人们照旧在河面上砸开一个冰窟窿取水吃。孩子们则在溜冰,他们三个一簇,两个一伙,几步助跑之后,张开双翼,像小燕子一样轻快地从冰面上掠过;有的一人蹲着,俩人分别拉起一只手往前一送,便飞一般地向前滑去。玩够了滑冰的孩子,掏出自己制作的陀螺,一边甩动着鞭子抽打着,一边嘴里念叨着“溜(陀螺)啊,鞭子抽哇!”
最令人难忘的是1976年7月16日那一天。百尺河沿岸的人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那天上午,沿河两岸人山人海,人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各村选出来的游泳健将,要在这里一展身手。选手们一个个穿着游泳裤,光着脊背,站在拦河闸上,九点左右随着一声令下,一齐跃入水中,朝对面百尺河大桥奋力游去,霎时间,河面上立刻沸腾起来。有的踩着水一个劲地前行,势不可挡,有的一起一伏,一会儿在水底穿行,一会儿在水面滚动,有的两手用力划着水,脚不停地打着“扑通”;还有的仰面朝天手脚一伸一张向前划行。水面上溅起的朵朵浪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当时正在百尺河中学读“高一”的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畅游。那天我和同伴们仰浮在水面上,望着蓝蓝的天空,一边游动,一边吟唱毛主席的诗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那心境,十分惬意,时至今日仍津津乐道,清晰如昨。
然而,时过境迁。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招商引资成为那时最大的热门话题,一时间形成了“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的局面。仅仅几年时间,百尺河两岸建起了许多工厂,特别是上源新建的辛兴淀粉厂,污水排放到河里,加上农田大量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人们不计后果,一个劲的往河里倒垃圾,于是,清清的河水开始变浑了,河面上飘起啦白色的泡沫,人们不再到河里取水了,只好在河边砌了口井,井水依旧甜甜的。可是好景不长,工厂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水开始犯浑啦,井水也没法吃了,人们只好在自家院子里钻井取水。又过了几年,水质越来越坏,井水也浑浑的了,村民无奈只好到外地拉水吃。
到了九十年代,无休止的排放污水,以及周边人们不计恶果往河里倒垃圾,河面上滚滚的污水泛着泡沫,发出一股臭气味,古老的百尺河终于不堪重负,她痛苦地呻吟着,从此母亲河不再清冽,变成了一条脏河,一条臭水河。
夏夜河水发散出刺鼻的异味,醺得人头痛,村里的人们都不敢开着窗子睡觉。河里滋生了大量的蚊虫,成群的大黑蚊子“嗡嗡”的叫着,往人们脸上怀里撞去,隔着衣服咬得人生疼。河里鱼早已死光了;岸边的树木枯萎了,小草鲜花不见了;地里的庄稼也不长了,母亲河不再是人们的乐园。
时间进入公元二千年,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走文化强国之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记住乡愁,已经深入人心。龙城市委政府高瞻远瞩,绘就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蓝图,市里建起了大型污水处理厂,凡是污染严重的工厂,必须先治污,否则该关闭的坚决关闭,决不手软。
百尺河镇党委政府更是审时度势,把握这一伟大历史机遇,勇立潮头谋发展。党委政府一班人深谙“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道理,为了让百尺河镇山更青,水更绿,百姓起居环境更优雅洁净,根治古老的百尺河已迫在眉睫,尤为刻不容缓!于是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终于一个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实施计划出台啦!镇政府首先投资开发百尺河文化湿地,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战役打响了。
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实地,跑遍了密水河的上上下下,全方位掌握了密水河的水纹资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百尺河治理方案》,坚决落实了党中央关于河长责任制,经过多方协调商量,采用截段分流的方法,从源头上彻底杜绝了污染现象。
河长制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所有河流问题都有人管了!以前的河流流域管理上存在“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例如环卫部门管乱扔垃圾,环保部门管污染排放,城建部门管偷倒垃圾,市政部门管管网泄漏。各部门职责虽然明确,但一条河流往往同时存在多种问题,复杂交叉,推来推去到最后可能就没有人愿意牵头去管。现在实行河长制,河长责无旁贷变成了解决问题的牵头人,能够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向上一级河长汇报,向河长制办公室汇报,组织各个部门协调解决。河长负责制,明确了职责,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因而,百尺河镇历任镇长责无旁贷地成了河长。
不久,几部大型挖掘机“轰隆隆”地开始清淤了,清理了河面垃圾,挖走了污染的淤泥,修整了堤岸,整平了河床,保留了流沙层,以利于蓄水。治河大军冒酷暑,斗严寒,历时三年,他们顺着河流地势的自然曲直,用石头砌起了堤岸,堤岸上两边都修建了宽阔的柏油路,路两侧进行了美化绿化,昔日脏兮兮的河水经过污水处理后开始变清了,游鱼悠然自得,岸边垂柳婀娜,法桐亮绿,小草鲜花在绿草丛中脥着眼睛。
治理后的百尺河,宽阔的河面上,凌空架起四座混凝土钢筋结构大桥。水面上碧波荡漾,水中游鱼怡然;两岸垂柳婀娜,堤岸上绿草丛生,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开得那么娇艳。沿着河岸新修的柏油路,一直伸上了远方。岸边一栋栋新建的居民楼,在阳光下金光灿灿。北岸显眼处,一幢新建的大楼拔地而起,“白龙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河中心有一座凉亭,人们正三三俩俩在上面观景呢!河岸边则撑起了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遮阳伞,这是悠闲的人们在垂钓呢!
如今百尺河镇党委政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强国之路,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文化根脉”的重要指示,为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历史文化强镇,他们发动群众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山一水一大鼓一精铸”的百尺河文化特色。
“田里栽下梧桐树,空中引来金凤凰。”尚水居家开发商来了,白龙山开发商来了,各地厂家争相投资来啦。以河为中心,沿河两岸建居民小区,北面开发白龙山,重启白龙山药会,南面建设精密铸锻产业园。现在的百尺河,沿河两岸,一处处新兴的居民小区正在建设中,一幢幢新建的大楼正拔地而起,蓝天白云映照下,显示出勃勃生机。河北岸不仅建起了“密水湿地文化公园”、“白龙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百尺河中心小学,百尺河初级中心学校,百尺河敬老院,康养小镇已初见成效。而且与北京融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白龙山,随着开发白龙山的不断深入,恢复“白龙山药会”,重塑“东方药都”形象指日可待,这更给百尺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不久的将来古老的百尺河必将大放异彩。
河南岸百尺河镇政府高瞻远瞩,规划建设了精密铸锻产业园,以精密铸锻产业为主,食品、包装、针织服装等产业为补充,目前园区建成区已达2200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吸引了企业聚集。园区新增投资3亿元项目1个,过亿元项目2个,5000万元项目3个,3000万元项目2个,园区企业达到32家,其中精密铸锻产业企业19家,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成为百尺河镇的经济支柱产业。
百尺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变得更加年轻靓丽了。
“欢畅河水唱出腾飞的希望哟,百年的底蕴是你明天的辉煌哟”激昂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在故乡的上空久久激荡,伴着动人的歌声,故乡人深深地陶醉在幸福的憧憬之中。侧耳倾听,白龙山上又响起了悠扬的钟声,河水又唱起了欢乐的赞歌;“嘭嘭嘭”东路大鼓已经唱红了“日记花开红艳艳”啊,唱响了山东,走向了全国;百尺河精密铸造凭着响当当的品牌畅销五洲四海,俏走天涯海角,一个崭新的文化强镇正在异军突起,蒸蒸日上!
啊,百尺河,故乡的母亲河,我们深情地爱着的伟大的母亲河!您的儿女正用双手精心将你妆扮,你的明天将会变得更加靓丽,更加光辉璀璨!
作者简介:
台见新,字,亲斤,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男,汉族,生于1960年6月,大专毕业,一级教师。现任诸城市古遗研究会理事、诸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