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䴉到底有多美,请看中国摄影师张少麟先生手中的一幅又一幅惊艳瞬间】
陕西人杰地灵,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有名,于是有人开玩笑讲,如今走在拥有中国十三朝古都的西安,随便脚下一挖,说不定就可以挖出历朝历代的宝贝。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绝不虚传,而成千上万的世界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就天天见证着这种历史的传奇。金周至,银户县,如何传承呢?大家总是围绕着这个话题争论不休,但也有不少默默实践者,在一点一点把陕西独有非遗文化,在一点一点的发扬光大中。
也许是土生土长的缘故,近年来我听到看到的陕西非遗太多太多了,从吉祥三宝到长安十二时辰,时尚浪漫的大唐芙蓉园就不停地演绎着。11月4日的一天,从福建泉州到西安创业的小伙子钱杰,组织了二十多个书画、电力、建筑、农业、环保等等行业民营企业老板聚会,说是2022年因为疫情让大家封在家中,能否出来开心一下,探讨一个“元宇宙”“全球和平村”的大业如何发展,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热烈讨论,许多人还见解非凡,而有位叫张少麟的仁兄现场就打开了他的平板手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窍,面对一张又一张来自陕西汉中栩栩如生的摄影大片,让我这个从事媒体三十多年,曾在海南电视台、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工作的资深媒体人也十分惊讶。
其实,张少麟先生也是半路子出家,作为做生意的企业家,他说自己自小就喜欢摄影。他说2018年12月18日,他是慕名形式驱车前往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阳古镇拍摄朱鹮。因为华阳景区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华阳镇,距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早就听说中国的“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居然能在这个区域同时繁衍,太罕见了,于是他就希望利用照相机来“探宝贝”来了。
其实,玩过照相机的人都知道,一台专业相机绝不亚于购买一辆汽车,尤其是野生动物,而生活在大秦岭汉中市洋县一带的朱鹮,主要是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活动虽在白天,但通常都是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当然,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现象也有,这就免不了需要“长枪短炮”了,而张少麟现场就给我显摆了他的几台“真家伙”,几只150/600亳米的镜头,绝对是拍摄鸟的“大料”,而手中的徕卡“小钢炮”,也让我刮目相看了。难怪在山西平遥和丝绸之路摄影展等全国全球摄影大赛上,他一次又一次获奖,足见他已把摄影当成了丰富的生活方式,希望大获丰收了。
据张少麟介绍,由于朱䴉(古称朱鹭、红朱鹭)的特性,中国人习惯性称它为“东方宝石”、“活化石”和“吉祥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陕西省唯一的一级保护禽类。当他2018年12月18至19日在华阳古镇酉水河堤上拍攝时,正好发现有几只朱䴉降落在河对岸,再看着朱䴉脚踏在河水漫过的拦水坝上,到缓慢向他走来,他几乎高兴得心都提到嗓子眼,非常自信的按下了快门。当一只形体健壮的朱䴉在水中观察、用长喙叼起一条大鲫鱼时,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屏住呼吸,咔咔咔咔不停,说是“今天真的撞上大运了。也不知是朱鹮是有洁癖,还是有意向我显示战绩,它叼着大鱼在水中反复涮了三次,然后扬起头来行注目礼,让我连续拍了三组狩猎图,整个过程也就一分钟……”至今想起,他还乐得像个孩子,这就是一个摄影师的忘我情怀。












在喝茶聊天中,有个叫王艳的美女,还真像一只朱䴉一般,一袭红袍从门仙女似的飘然而至,送给记者一幅手工制作的剪纸,让人看后咂起舌头,“这美女太有才了!”
王艳网名艳阳天,说是自幼深受她姥姥的影响,从小就爱好和学习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熟练掌握陕西关中一带传统剪纸的各种技法,参加工作后长期致力于钻研剪刻工艺技术和工艺美术,学习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在推广剪纸非遗文化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对传承非遗文化剪纸文化倾注了满腔热情。她曾在2021年7月参与并承担了我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少年儿童心向党—薪火相传》非遗节目录制;2022年1月为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了非遗文化宣传,剪纸沙龙《虎虎生威》曾接受了陕西电视台二套栏目的专访。两个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极大,吸引了成千上万青少年对我国非遗文化的关注和学习。2015年以来,她先后参加了长安区、雁塔区等多个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公益非遗讲座200多场,受到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社会反响强烈。如今,她先后受聘于西安外事学院、培华学院、行知学院、陕西省老年大学、西安市轨道技术学校等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承担起了剪纸艺术的教学任务。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她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剪纸课程体系和独有剪纸风格风貌,先后有多幅剪纸作品被陕西省、市博物馆收藏。她的福字剪纸、寿字剪纸等作品更是深入人心。2020年,她被推选为陕西省民俗学会非遗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谈起这一切的一切,她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更加努力投入工作,担负起全省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任务,积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热爱的非遗事业发光发热。”(本台记者 李长征 陈永利 王贝贝报道)
